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青 《云南教育》2002,(31):39-4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1.电脑出示。师:它们各是什么图形?生:左边是长方形,右边的是正方形。(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2.教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师:长方形有几条边?你们数数看。生:长方形有四条边。(师板书:四条边)教师请一名学生用电脑演示长方形的边并数数条数。师:那么你们会用同样的方法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吗?生: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师:谁来数给大家看?(指…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师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为了区别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点。创设了“信封拉纸”的情境。教师拿出一个信封,信纸露出一部分,然后神秘地问学生:“藏在信封里的信纸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呢?”此时,教室里像砸开了的锅一样,长方形、正方形的呼声此起彼伏。最后,教师小心翼翼地拉出信纸,学生看着教师拉出的是长方形纸,猜对的学生鼓掌叫好,猜错的学生要求教师再来一次。此时,教师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再作出判断。教师第二次拉出的是正方形信纸,第二次的场景比上次更热烈,这次猜对的学生激动着从座位上跳起来,并高喊着“耶、耶”。此情此景。让激师感受到学生的天真与热情。  相似文献   

3.
我在批改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测试卷时,碰到一件让我犯难的问题,题目是这样的:绝大部分同学答案是:7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可是有一位同学做的是9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这位同学把两个正方形也数进长方形了。我翻开标准答案,和大部分同学的答案一样,但是,我记得初中几何课本上是这样表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关系的:说明正方形也属于长方形,这样看来试卷的标准答案错了?于是我去问有经验的老师,他们说:“从我教书 起,多少年来这道题的答案都是7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方形不算在长方形内。”这…  相似文献   

4.
微格情境陈老师讲完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后,引导学生归纳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师:“这节课的知识我们学完了,谁来说说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一生:“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长乘以宽。”一生:“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长方形的长乘宽。”师:“怎样说更准确?”一生:“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长方形的长乘以宽。”师:“这样说才完整、准确。好,大家背诵两遍。”学生齐声背诵了两遍。师:“谁能说说,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一生:“是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直接测量出来的。”一生:“如果没有1…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比较、归纳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 通过“推一推”“拉一拉”活动 ,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一、导课同学们 ,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出示长、正方形卡纸 ,问 :“这是什么形状的?”边贴在黑板上。提问 :“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除了这些特点外 ,还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板书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二、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一课时,将长方形的长边变短,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继续变短又得到长方形,从而引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一个学生在此提示下,喊了一句:"老师,我发现了,长方形可以变成线段。""把长方形沿着一条边不断对折下去,另一组边就会越来越短,最终不就变成线段了吗?"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您认为教学  相似文献   

7.
一次,学生上美术课时我也在场,老师让画的主题是“我们的家乡”。大多学生在构图时都考虑到必要的建筑——房子。可多数学生画的房子都停留在幼儿园的水平:上面一个大三角形房顶,下面一个长方形房身,中间画上一个小长方形门,一个正方形“田”字窗户。这使我这个语文老师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五年级的学生为何画房子还停留在五六年前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8.
【案例】师:你能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想一想:可以怎样摆?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同桌之间交流一下。指名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呈现如下拼法:师:以“4×3=12”为例,我们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  相似文献   

9.
“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徐效琼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2、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的...  相似文献   

10.
李雪峰 《今日教育》2006,(7S):58-58
前不久,听了一节练习课,其中有一个环节值得我们深思。教者出示:“用1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能拼成儿个不同的长方形呢?并试着计算出它们的周长,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讨论解决。过了一会儿,我发觉好多同学面带难色,似乎“卡壳”了,我想此时同学们只要用手边的正方形学具(上一环节刚用过)摆一摆.应该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1.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俩是谁呀?(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图片。)师:生活中,你见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呢?(根据学生举例,电脑演示图形:黑板、课本、手帕、方桌等实物图和这些物体的面的平面图。)师: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师:我们把围成图形的线段叫做图形的边。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正方形呢?师:(接学生的回答)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通常把它们叫做四边形。请再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各有几…  相似文献   

12.
文芳 《四川教育》2001,(9):23-23
一、复习引入。 师:还记得什么叫面积,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吗? 多媒体演示:出示一个长方形,分别闪烁它的长、宽和面。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长方形的相关部分出现“长”、“宽”、“面积”。 教师指出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让学生数出屏幕显示的各种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多媒体演示:出示校园情境图,重点突出操场是长方形。 师: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它的操场是什么形状?要知道它的面积,采用面积单位去量合适吗? 在学生指出不合适后,教师指出:我们需要知道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那就是今天要学习的长方…  相似文献   

13.
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我在大屏幕上演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让学生把看到的和得到的结论说一说。本来学生已经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我的目的只是巩固。谁知有一个学生回答“:我看到正方形变成长方形了。”当时我一愣,同学们也丈二和  相似文献   

14.
罗永学 《甘肃教育》2005,(11):47-47
学具操作会将学生带人一个新的“情境”.使他们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如教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可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1)剪6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2)用多种方法把6个正方形拼成长方形;(3)所拼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匠和宽各是多少?(4)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引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案例]:在三年级的一次期末统测中,有这样一题:有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A.长方形比正方形大B.正方形比长方形大C.一样大D.不一定也许你会轻易地选择B。的确,大多数的学生都选择了正方形比长方形大这个答案,而我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却选择了D。我感到惊讶,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于是我请来其中一位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他说:“正方形也是长方形的一种,它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因此上题中所说的长方形有两种情况:一般长方形与特殊长方形(正方形),当这个长方形是一般长方形时,那么就比正方形的面积要小;当是特…  相似文献   

16.
徐颖 《山东教育》2002,(9):38-38
由于手指受伤,好久未来园的宇轩刚一来到幼儿园便被小朋友围住了。他们拉着宇轩的手问长问短。这时,心细的孩子发现宇轩的一个手指上包着绷带,连忙关切地问:“咦?你的手怎么了?”于是宇轩便将自己受伤的过程告诉了大家。之后,我马上组织幼儿讨论:怎样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孩子们有的说:“看到锋利的东西要离远点,以免伤害到自己。”有的说:“危险的东西不能碰。”还有的说:“要自己保护好自己。”“如果发生了意外,小朋友要怎么做?”我趁势问道。“马上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带我去医院。”“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我自己先…  相似文献   

17.
1、联系实际,唤起兴趣 巧妙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能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车轮要用圆形的?如果不采用圆形,改为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这样常见的事例,  相似文献   

18.
一、课例研究内容的确定“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上海“一期课改”第五册教材的内容,学生在此初次接触周长概念,至第十一册还有一次圆周长内容的学习。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把重点放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建立上,关注让学生会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技能,相对忽视了学  相似文献   

19.
在我的记忆深处,时常浮现这么一堂课,并不断引起我的深思。这是几年前的一次公开教学。当教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我让学生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有没有关系。起初我想,经过预先的铺垫,学生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是轻而易举的。可哪知这班学生并不领情,经过一番探索,竟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并围绕正方形是否是长方形争执不休。尽管我几次利用“师道尊严”给他们亮过黄牌,可他们依然我行我素,肆无忌惮。这“节外生枝”令我“措手不及”,担心深究下去无法收场,又担心“浪费”宝贵的授课时间。于是我立即刹车,直截了当地下结论,将学…  相似文献   

20.
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