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中,司法鉴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审鉴分离的司法鉴定改革模式下,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范围、鉴定程序等日益规范,但重复鉴定仍旧是造成当事人诉累、影响诉讼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司法鉴定工作对于明确案件事实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存在的立法不完善、管理不规范、机构设置重复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司法鉴定工作作用的发挥,甚至给案件审理带来诉讼周期长、当事人矛盾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当对司法鉴定制度进行改革和相关立法完善,建立职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新型司法鉴定体制。  相似文献   

3.
司法鉴定结论是否合法、客观、公正,直接关系到法律的结果,关系到当事人权益的实现.在司法鉴定的所有环节中,必须严格按照司法鉴定的程序进行.在司法鉴定中引起投诉最多的是法医临床鉴定,法医学鉴定结论是至关重要的诉讼证据,在审判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多种类型案件的定性处理产生直接影响.近几年在司法鉴定工作中,当事人投诉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鉴定程序不规范,鉴定时机不够或延长,鉴定人员能力和素质较差·鉴定标准使用不当.针对以上原因,应该规范司法鉴定行为,防范司法鉴定执业风险;掌握恰当评定时机,避免重复鉴定;司法鉴定人严于律己,遵守职业道德;提升司法鉴定人自身能力素质,保证司法鉴定质量.  相似文献   

4.
司法鉴定制度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我国现行的司法鉴定制度是司法公正的客观要求。本文从比较分析西方两大法系国家的司法鉴定制度入手,结合我国司法鉴定的实践,提出了重新设计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5.
在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往往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关键依据。但当下鉴定文书良莠不齐,重复鉴定、矛盾鉴定频出,极大地损害了审判的公正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科学、恰当的司法鉴定管理机制。为此,除了积极推动立法进程,为司法鉴定管理工作建立制度保障外,更要加强法院的职权监管,发挥庭审质证审查功能,深化咨询、审核功能,从而有效控制鉴定事实,维护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在司法鉴定领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自侦自鉴""自诉自鉴""自审自鉴""自管自鉴"的饱受争议的格局,但司法鉴定管理权在相关部门之间的配置却依然体现为由司法行政部门统一行使"形式"管理权、其他部门在各自范围内行使"实质"管理权的"两层皮"局面。因此,应探讨我国司法鉴定管理权的配置新模式,并据此提出实现司法鉴定管理权由"分权"到"集权"新路径:以反垄断权的设置模式为参照,整合司法鉴定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和职权,设立直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层级位于各管理部门之上的司法鉴定委员会,统一行使司法鉴定管理权,实现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之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由于现行法律中有关司法鉴定的直接规定十分匮乏,实践中司法鉴定长期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严重影响了司法活动的严肃性,以致社会各界时加强司法鉴定工作规范与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今年2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对目前司法鉴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规范.本文从对鉴定结论有关基本理论问题在认识和理解上存在的偏差以及司法鉴定体制本身的缺陷这两方面来分析长期以来在司法鉴定结论证明力的审查判断问题上出现混乱的原因,并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在相关问题上的新规定作出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8.
司法鉴定结论是重要的诉讼证据之一,在诉讼和仲裁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司法鉴定活动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的西周,但真正意义上的司法鉴定是近代的事情。建国以后,我国的司法鉴定工作有了很大发展,但司法鉴定制度建设却显滞后。司法实践中形成的带有浓厚的司法和行政色彩司法鉴定体制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鉴定权与司法权相分离的新型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建立隶属于司法行政机关的一元化的国家、省、地市三级专职司法鉴定机构,完善我国司法鉴定主体资格的确认制度,规范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和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制度,同时要加快司法鉴定制度的立法,使司法鉴定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司法鉴定存在具有合理性。然而,检察机关司法鉴定尚存在不少障碍性问题,影响司法鉴定的权威和公信力。因此必须确保检察机关司法鉴定机构的中立,鉴定程序公开,整合鉴定机构,加强鉴定人队伍建设,理顺检察机关司法鉴定工作机制,加大对检察机关司法鉴定机构的投入。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司法鉴定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不仅增加了办案的难度,干扰了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使司法鉴定结论的公信力受到严重的损害。如何提升司法鉴定的公信力,成为司法鉴定领域目前不得不面对的首要问题。本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在司法鉴定领域引入标准化。司法鉴定标准化是科技发展、鉴定行业管理、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司法鉴定标准化有助于司法鉴定行业管理,确立司法鉴定的质量保障体系,用以提升司法鉴定行业威信和鉴定结论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我国司法鉴定行业状况来看,对于质量控制的问题,行业需要一个兼容性的平台,机构需要一个可行性的架构,监督者需要一个高效的手段,而所有这些需求的满足,也就成为本课题组围绕“长期、高效、统一、便捷”的司法鉴定质量控制系统研究的基础和动力.从质量控制的依据和手段两个方面,论述通用性司法鉴定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和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规范司法鉴定文书的制作,推动司法鉴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司法工作实践,指出了司法鉴定文书规范化(以文书物证类为例)中一些需要统一的问题,进而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声纹鉴定是现代司法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鉴定结论是我国三大诉讼法规定的独立的证据形式之一。目前的鉴定结论表述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声纹鉴定技术及其法律应用的快速发展。从国外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来看,引入似然率方法来评估语音证据力度,进而据此表述声纹鉴定结论,已成为法庭语音学一种全新的理念和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商事审判中,以鉴定结论为代表的"科学证据"在诉讼中的地位日渐突出,许多类型案件的解决需要通过鉴定来认定事实,鉴定对法官证据采信和事实认定的影响也日益明显。熟知法律的法官却未必精通其他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司法鉴定工作一方面日益成为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为法官认定事实、裁决纠纷提供了有效的协助;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有关司法鉴定的立法相对滞后、对鉴定机构的监管缺失、鉴定机构良莠不齐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工作开展不尽如人意,司法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本文将以笔者所在的法院在商事审判中司法鉴定工作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构,以期为缩短审理期限,提高鉴定效率助力。  相似文献   

15.
电子证据具有载体特殊、不能直接感知的特点,为了解决数据分析、密码破解等专门性问题,侦查人员需要将扣押或调取的电子证据提交有权鉴定部门进行鉴定。鉴定机构、鉴定人员均应具有相应资质。在鉴定阶段应当遵循检验和保管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婚姻家庭诉讼案件中涉及亲子鉴定的日益增多,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亲子鉴定在司法实践中,特别是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长期以来在亲子鉴定方面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其司法作用未能充分发挥。2011年8月发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案件当事人、审判机关及法官莫衷一是的亲子鉴定举证责任及证据推定均做出了明确规定,将更大程度地发挥亲子鉴定在民事审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司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经展开了一系列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实践,但在犯罪认定、刑罚裁量、恐怖组织认定和刑事司法合作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中国应完善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立法;在刑事司法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完善恐怖组织认定机制;加强反恐领域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相似文献   

18.
学生身份权是公立高校绝大部分学生的重要权利.为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也为了监督公立高校退学权的合法行使,亟待把学生身份权的救济纳入司法领域.从现代公共行政的视角分析,公立高校退学权是一种行政权力,公立高校是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公立高校强制剥夺学生身份权行为,亦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内.因此,司法完全可以介入,为学生身份权的保护提供司法救济.对公立高校强制剥夺学生身份权行为的目的合法性,程序正当性和校规解释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是司法救济学生权益的三种方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一起经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庭指令再审的软件侵权纠纷案进行述评,认为软件相似性鉴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有效的鉴定方法,而不应只限于在编码层进行鉴定。如果软件人机界面是借用他人的作品的话,至少在支持界面的程序应享有版权,才有可能避免侵权指控。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刑法总则关于犯罪预备规定所存在的缺憾,再加之学界对于犯罪预备行为可罚性界限的厘定也显得模糊不清.使得犯罪预备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成了一个根本难以解决的难题。在维持我国目前关于犯罪预备规定的前提下.为了澄清理论上的混乱与消解实践中的尴尬,犯罪预备行为可罚性界限的司法适用标准必须重新予以厘定。除了学界通说所主张的主客观两个特征之外,犯罪预备的认定应当增设至少以下两个特征:形式上是为法律所禁止:客观上只能对其做为了犯罪的解释而不能做其它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