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秀丽  魏红  刘玉芬 《金秋科苑》2009,(18):143-143
小麦产量是由品种特性(内因)及环境条件(外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在目前大田生产中,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生活条件(光、温、水、气、养分等)中,光与温主要依靠适应自然而得到满足,而水分、空气、养分则主要靠人们栽培过程中给予供应和调节,它们大多通过土壤对小麦生产发生作用,并受土壤性状的影响而在产量上表现不同效果。所以,土、肥、水是小麦生产上首要解决的基本生产条件。本文主要探讨小麦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2.
小麦高产稳产土肥水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产量是由品种特性(内因)及环境条件(外因)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在目前大田生产中,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生活条件(光、温、水、气、养分等)中,光与温主要依靠适应自然而得到满足,而水分、空气、养分则主要靠人们栽培过程中给予供应和调节,它们大多通过土壤对小麦生产发生作用,并受土壤性状的影响而在产量上表现不同效果。所以,土、肥、水是小麦生产上首要解决的基本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3.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收获量不仅影响我国夏粮总量,而且对我国及世界小麦市场也有主要影响,因此在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同时,稳定提高小麦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和(?)远意义。由于去年秋冬天气多变,今年小麦生产具有如下特点:①小麦播种(?)面积减少,但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有所增加。我国小麦生产正在向提高单产、优化品质、稳定提高生产水平的方向发展。②我国大部分冬麦(?)降雨偏少,造成相当数量的麦田(?)墒不足,去冬北方冬麦区虽然普降雪水,但对土壤墒情补充有限,一是没有浇冬水的麦田目前土壤墒情仍然很差,春季仍存在旱情隐患。  相似文献   

4.
小麦新品种(品系)区域试验,是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多点、多年的品种比较试验,也属于生物学试验。生物有机体具有复杂的遗传性变异性。由于小麦对肥水等环境条件的敏感性强,往往在受到一些非处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环境条件对小麦品质的作用:一是直接影响氮素的代谢;二是通过影响子粒淀粉积累而间接影响蛋白质含量。气候因素是环境条件中的主要因素,在气候、土壤和品种三大因子中,气候的影响最大,所以小麦品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条件的变化。在气候条件中,以温度、光照和水分最为重要,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时期的温度、水分和光照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小麦的农业生产当中所使用种子多为常规的种子。种子的生产者、经营者以及使用者都对小麦的种子的质量重视程度不够,而且都认为只要在生产之上小麦的产量不减就可以用其来做种,这就使得在生产上所用的小麦种子的质量不高,其增产的效果也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7.
土壤是小麦所需水、肥的主要来源,其理化性质和肥力水平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庄巧生曾指出,土壤硝态氮的多少是决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关键,小麦在形成子粒期间,其蛋白质中57%的氮是从土壤中直接吸收的。  相似文献   

8.
浅谈小麦的栽培与施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小麦的经济产量,提出加强麦田的管理技术,实现小麦高产优质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质的形成不仅受品种遗传特性的制约,而且受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影响。优质品种与适宜的生态环境和优质栽培技术相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潜力  相似文献   

10.
西藏小麦品质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西藏和国内主要麦区代表小麦品种异地分期播种试验收获样品化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初步明确种植环境条件、品种遗传特性和栽培技术共同作用影响西藏小麦品质形成,在小结中提出了建立西藏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近期生产上以改进栽培技术、科研上加快优质品种选育以期最终实现西藏小麦优质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苏淮北地区光热资源可以满足稻麦一年两熟要求。水稻和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每亩可达1350—1400kg和600—800kg,而水稻实际亩产只达到光温潜力的30%左右,小麦可达40%。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主要是受水肥条件影响。本区常年降水量800—1000mm,但季节分配不匀,夏涝往往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春旱、初夏旱常造成小麦减产,影响秋熟作物及时播种和栽插,尤其是水稻育秧和泡田插秧的水源不足,是造成水旱田布局不稳,影响秋熟作物增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光温资源与气候生产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光合作用是农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影响光合作用过程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植物本身的光能利用率,另一方面则是植物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四个基本因子:光、温、水、气(CO_2)。提高农业生产从本质上说就是改善植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和充分利用光、温、水、气等自然气候资源。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对这两方面的问题都予以高度重视和深入探讨。本文侧重从光能利用的角度探讨我国光温资源及其制约的生产潜力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禹城市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是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前提,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理论基础。对不同条件下的作物生产潜力准确估算和适宜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是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采用PS123作物生长模型进行作物生产潜力计算,根据山东省禹城市实际状况,确定了模型输入参数,计算了研究区玉米、小麦和大豆的光合、光温、气候和气候-土壤生产潜力,采用作物结构订正计算区域粮食生产潜力。考虑粮食生产中光热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社会经济资源等方面,从准则层和因子层两个层面构建了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目标值和权重,对禹城市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①山东省禹城市光合生产潜力52 784kg/hm2,光温生产潜力11 023kg/hm2,气候生产潜力8 377kg/hm2,气候-土壤生产潜力6 450kg/hm2,对这3种作物的实际产量进行结构订正得到该市1999年~2001年粮食平均现实生产能力为6 244kg/hm2,禹城市粮食生产潜力较大; ②制约粮食生产稳产、高产主要自然因子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劳动生产率、化肥利用率和产投比的低下是主要的社会经济限制因子。根据不同的限制性因子,本文提出了单项资源利用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小麦免耕机条播在马鞍山市向山区已推广多年,机条播能够省工、省时、省种、高效、增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也是今后小麦向高产迈进不可缺少的栽培措施。然而,仍有一些农户在使用免耕机条播技术时,尽管精心作业,但发现小麦产量与传统的耕翻法播种的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增产增收,甚至导致减产。其根本原因就是使用免耕条播时农艺配套技术没有跟上,仍采用传统洒播方法的农艺要求,这就很  相似文献   

15.
王治明 《内江科技》2003,24(2):19-20
四川70-80年代大面积推广的繁6及其衍生小麦品种,经历了强毒力条中17——29号等13个条锈生理小种和20余个条锈菌生理型的演变和考验而有效地控制了小麦条锈病的危害,使小麦产量上了新的台阶,获得了巨大的效益。然而自1991年出现条中30号,1993年发现条中31号和32号后,繁6及其衍生小麦品种感条锈病则逐年加重,到1996年和1999年条锈病在生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常温(23℃)和中温(36℃)下不同颗粒直径对小麦秸秆厌氧发酵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发酵温度下,100-150mm、15-25mm和0.6-0.8mm的小麦秸秆,粉碎粒度为15-25mm时产气效果最好,常温条件下日产气量和累计产气量分别为567ml和12.8L,中温条件下日产气量和累计产气量分别为588ml和14.5L。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旱地小麦生育期降水少且利用效率低、产量低而不稳、比较效益低等生产实际问题,山西农业大学旱作栽培与生理团队在山西省运城市闻喜旱地小麦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多年大田试验,研究探墒沟播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利用、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探墒沟播技术可增加旱地小麦越冬期0~200 cm土壤蓄水量5~18 mm、拔节期3~13 mm,降低了越冬-拔节土壤耗水量,显著增加了拔节-开花、开花-成熟耗水量;显著增加了穗长、小穗数,显著提高了穗数27万~36万/hm2,穗粒数3.1~3.5粒,千粒重1.5~3.0 g,提高产量14%~17%、水分利用效率12%~16%、氮肥偏生产力16%~17%.该技术减少总投入300元/hm2,增加总收入1554元/hm2,增加经济效益1854元/hm2.总之,旱地小麦探墒沟播技术有利于蓄积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促进穗部发育,优化产量构成,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当前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各种农业种类的产量要求不断的提高和增加。在社会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对小麦品种不断的进行研究和探索,使得其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满足当前人们的要求。根据超高产小麦品种应具备的丰产潜力大、抗逆性强、其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够使用各种自然环境和因素的影响。超高产小麦是当前小麦生产的前提基础。本文就当前超高产小麦品种的各种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其需要完善和栽培的技术措施,以其在生产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其小麦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冬小麦的经济合理施肥。在以施微肥为肥底的基础上,各施肥处理均比对照有显著增产效果,增产率达0.27%~17.84%。不同处理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也都有所增加。但施肥量过大,易引起小麦倒伏。在该试验条件下,产量模型为y=-3.3009x2+29.297x+463.43(R2=0.9847**),最高产量(598.32kg/亩)的施肥量为45.7kg/亩,经济合理施肥量为40.1kg/亩,施肥利润为687.1元/亩。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极为重要。小麦种植及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受自然条件、病虫害、种植工艺等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提出综合防治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