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国柱 《收藏》2021,(3):126-131
瓦当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活化石”,其中的文字瓦当更为藏家所推崇。文字瓦当最早见于战国,汉代十分流行。从唐开始,很少有文字瓦当,明清时期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前些年,西安市西门外沣镐东路189号院内,发现了一方清代文字瓦当(图1、图2)。该瓦当面径14厘米,边轮宽1.5厘米,当心饰九叠篆“佛”字,当面未分格,饰6字篆书“重修大崇圣寺”。  相似文献   

2.
一、“螭龙”简介“螭”在历代文献中经常遇到,一般不止一种含义。在《左传·宣公三年》中有“魑魅魍魉”一词,“魑”通“螭”,做“兽形山神”解释;《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有“蛟龙赤螭”词,有做“龙子”也有做“雌龙”解释的;最常用、详细的应是《说文》,将其做“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解释。现代资料普遍将“螭”解释为“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即《说文》中的后者——“无角曰螭”  相似文献   

3.
足球运动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今天人们把足球运动分为“古代足球”和“现代足球”,并普遍认为古代足球发源于中国,而现代足球则发源于美国。目前我们还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美国足球是从中国传去的,但是我们从研究中发现,作为一项竞技运动,中国古代足球和所谓现代足球,在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李忠 《集邮博览》2011,(10):52-52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曾经先后4次登上中国邮票,1987年12月10日发行的T.122M《曾侯乙编钟》小型张邮票.展现了曾侯乙墓出土文物中的乐器精品—曾侯乙编钟;1993年10月2019发行1993—14《中国古代漆器》邮票,其中4—2“战国·彩绘乐舞鸳鸯形盒”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漆器精品;2000年3月7日发行2000—4《龙(文物)》邮票.其中6—2“战国·龙形玉饰”是曾侯乙墓出土的玉佩饰;2003年12月13日发行2003—26《东周青铜器》邮票,其中8—4“曾侯乙匝”也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器。  相似文献   

5.
殷生岳 《收藏》2011,(3):114-115
2001年8月,我去甘肃敦煌旅游,在鸣沙山月牙泉入口处门外的地摊上,花50元买了一只打火用的火镰。这是一只钝口铁刀上连着牛皮小包的玩意儿,牛皮上饰有铜包边、铜饰片,铜饰片上面有3条龙及“努力生产”4字。  相似文献   

6.
2013年是农历“癸巳年”,即蛇年。我国古代有不少关于蛇的神话和传说。作为人类所敬畏的灵物,蛇比龙的资格更老。在没有创造出龙形象的时候,蛇已成为原始崇拜的对象了。在中国古代神话的画廊中,女娲和伏羲均为人首蛇身,如汉代《鲁灵光殿赋》中所描写的“伏羲鳞身,女娲蛇身”。  相似文献   

7.
王厚宇  赵海涛 《收藏界》2013,(1):97-102
考古出土的车舆铜饰,一直是重要出土文物,是研究古代车制和礼制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1978年,江苏省淮阴高庄战国墓一次出土了车舆铜饰十八件,其形制奇特,造型优美,纹饰繁缛,数量众多,实属先秦考古的重大发现,在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些车舆铜饰,有较饰、轸饰、犄饰、蛉饰、轼饰五种。此外,还有车载建鼓鼓座铜饰。但由于这些器物器体宏大,况长期埋藏于地下,在地下应力的作用下,早已断裂变形,故一直没有完整的图片发表,鲜为世人所知。现在,在这批青铜舆饰成功修复之际,特撰文介绍,以求全面反映其历史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昊磬军 《收藏》2010,(10):56-58
在我的藏品中,有几件饰有“大富”铭文的陶器,以其器物造型表现出的大气、雄浑以及“大富”铭文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夺人眼目。  相似文献   

9.
龙年话龙纹     
郝颜飞 《收藏界》2012,(3):31-32
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古代王室的标志。关于龙的形象,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风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两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杜丽娘和林黛玉,她们共同追求着“至真之情”,渴望着“至真人性”,表现了冲破封建桎梏的中国古代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和生命意识的浮动。显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在反封建礼教、追求真正爱情的道路上,从女性本我意识的觉醒到自我意识的觉悟,从女性人性价值的体认到人格价值的体认。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经权观’对我们今天研究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原则和管理过程中的应变对策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研究“经”、“权”与“常”、“变”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为政、修身、知人、用人等方面观念的形成及其才“经权”关系的应用;分析“执经达权”思想与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联系,说明在管理活动中正确处理“经”、“权”关系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龙马大战之前曾有个“插曲”:作为皇马对手的“中国龙队”要求比赛主办方兑现合理的出场费,否则他们拒绝参赛,此事后来被媒体渲染成“龙队罢赛风波”。好在风波最后并没有酿成事故,主办方被迫提高了给龙队的出场费,而龙队最终也从大局出发,使得龙马大战  相似文献   

13.
马琳 《收藏》2021,(3):56-71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各种造型的纹样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意息相关,一直随社会文明的演进而发展。而卢彩为借胎上彩,由釉彩表达的图案纹样可以说是广彩的灵魂。在《中国纹样词典》中,“纹样”,为装饰器物表面的花纹、“纹”酒“文”,所以中国古代又称之为“文章”,现在俗称“花样”或者“花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钓鱼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历史悠久,内容博湛,广泛反映于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为了科学地说明这一文化的历史面貌,展现其对人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重要影响,这里由总体到个体,从古代的鱼文化说起。 一、鱼和中华民族的象征——龙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的文化反思几乎波及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中国古代数学与西方古代数学思维方式之分歧,到中国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西方近代和现代文明之差异。人们试图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来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中国近代以来落后的思想根源。探求中国文化未来发展道路。这是继“五四”以来又一次深刻的比较。它不但说明这些比较值得重视,而且也证明了现代中国人正迫切希望了解自己,自己的民族,国家及它的历史。在历史的比较中人们发现:一个国家在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向相对繁荣阶段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鼓励  相似文献   

16.
接下来的“古代文物——绘画”系列邮票较为繁杂,首套便是1979年的《中国绘画·长沙楚墓帛画》,分为“龙凤引魂升仙帛画”和“人物驭龙帛画”,内容均反映了我国古代民间的习俗,复古色彩过于浓厚,画面缺少美感,发行后不太惹人喜爱,少人关注。1987年至1996年,邮政部门将敦煌莫高窟所存壁画选择性地搬上邮票,才真正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系列  相似文献   

17.
耕生 《收藏》2013,(11):38-39
陶瓷枕具是古陶瓷收藏中的特色品种,肇始于隋代,造型林林总总,有腰圆形、如意头形、箱形、兽形、人形等多种,以刻花、划花、印花、雕塑、彩绘为饰,题材丰富多彩,有些还配以诗词、民谣、俚语村言;用途上,除了实用卧枕,还有作为随葬明器的头枕、脚枕,尺寸极小的则是书写、医疗用的腕枕及脉枕,它们从一个独特角度反映了古代陶瓷制作与装饰的时代特点,折射出古代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  相似文献   

18.
枪是中国武术当中主要的长器械之一,富有“百兵之王”的盛誉,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战场上一种十分重要的格斗兵器。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枪的历史由来与演变进程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从商周、先秦战国时代的殳、戈、戟、矛到枪的形成,从唐代到宋、明、清各时期枪的形制、特点、功能用途等方面进行梳理;以及唐代以后枪术的发展与演变,从“兵枪”到“游枪”、从军事用途的减弱到民间社会的盛行等进行介绍,客观地说明了中国古代的枪“从无到有”、“从有到丰”的脉络历程。  相似文献   

19.
耕生 《收藏》2013,(6):38-43
陶瓷枕具是古陶瓷收藏中的特色品种,肇始于隋代,造型林林总总,有腰圆形、如意头形、箱形、兽形、人形等多种,以刻花、划花、印花、雕塑、彩绘为饰,题材丰富多彩,有些还配以诗词、民谣、俚语村言;用途上,除了实用卧枕,还有作为随葬明器的头枕、脚枕,尺寸极小的则是书写、医疗用的腕枕及脉枕,它们从一个独特角度反映了古代陶瓷制作与装饰的时代特点,折射出古代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青铜器类别繁多,造型优美,纹饰精细,铭文苍劲古朴,铸造精巧。它不仅在中国古代文物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在世界古铜器中也出类拔萃。它折射出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人们传递着古代文明信息。这就是古代中国青铜器深深吸引着众多中外研究者和收藏者的魅力所在。从中国青铜器的发展史来看:夏代进入中国青铜时代,商周进入鼎盛时期,春秋战国臻于繁荣。大约到了战国晚期,高水平的青铜铸造业由于铁器工业的的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