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说明文,也写得趣味盎然,引人入胜,隐含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如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有滋有味。本文介绍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形象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对学生而言,则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内动力。可以说,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是在情感诱发下进行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情感更易于被激发,且他们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对事物的认知会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一门具有欣赏性的艺术,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策略的作用,将音乐学习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结合起来,使他们内心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无尽的向往,情感更丰富,逐渐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学科,它还具有人文性,承载着丰富的内涵。语文教学不但给予学生交流的工具,更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这对学生的终身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感情境以开发学生潜能。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除了学习基本的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外,其教学过程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更应激发学生的情感。情感教育的融入,必将会使学生更深地理解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6.
张东 《教师》2012,(18):66-66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情感教育是学习语文的手段,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情感教育是指教师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重视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健康情感,使之更丰富多彩,更美好。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他们身心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以情促思 要使课堂上的儿童也像生活中一样神采飞扬,充满活力,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活跃起来,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富于激发儿童情感的情境,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当儿童的情思被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愿意读书、急于表达的愿望,他们的思维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心理学和情知教学论都认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情感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以丰富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既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又能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丰富其情感世界。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一、创设跨越时空的情境氛围,激发情感。课文中有许多历史上的人或事,离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十分遥远。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CAI课件,再现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由此获得情感体验。教学《倔…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是情感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判断力还比较弱,对事物的主要感受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寻找审美点、动情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情感,以情激情;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以情引情,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凭借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花。那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脉络以及他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了。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人直接的情绪反应和体验,是人性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情感教育则是结合理性认知和情感因素,在从教育艺术层面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同时发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音乐能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中适时适度地运用音乐这一教学辅助手段,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感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个体对周围客体的内心体验,情感也是影响个体获取新知的内在动力,几乎任何活动的发生都与情感的诱发有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积极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心情舒畅,思维灵活,记忆持久,想象丰富;而消极的情感则阻碍学生获取新知,让学习过程受阻,思维迟滞,兴趣索然。小学语文学科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承载浓厚情感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积极的审美情趣、助推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必须要在语文课堂上倾注情感的投入,如果缺乏情感渗透,那么语文课程就会犹如一潭死水,了无生机。那么面对充满童真童趣、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我们在实践语文教学时,究竟应该怎样才能渗透情感教学呢?  相似文献   

13.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文章旨在探索小学英语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及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学美术教学是一门专注于美的教学,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发现生活中的美,去形成审美观念,提升审美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再形成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审美和丰富的情感及完善的人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润入情感教学,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又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学习情趣,使得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郜玉秋 《中学文科》2007,(10):59-59
初中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位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情感内容与需求。一方面情感成长的需求使得语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情感内容,丰富他们的情感,使语文潜移默化地进入他们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语文教学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对小学生的情感培养是语文学科启蒙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以取得好成绩为目标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的情感培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情感的表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开拓思维,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鼓励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17.
胡美娟 《广西教育》2010,(28):27-27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情感渗透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注重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探究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手段,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使学生情感处于流动状态,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局限于颈部以上的只有知识存在而无人存在的活动,而我们想建构一种接通学生情感生活领域、充满儿童情趣的生活化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师生是交流者、合作者,教师以积极的情感和自我体验感染学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给他无拘无束创造探究的天地,给他们以家的亲切感与归属感;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因此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具有显著的情感特征,而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思维习惯与情趣的基础课程,文章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可充分发挥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作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必须根据文章特征,深入掌控情感因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文章意境与作者情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文郁 《现代教育》2003,(17):73-73
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语文教学不能老是对学生死板的灌输语文知识,而应当凭借各种手段,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综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