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资料:生活证明,如果孩子们只是“享受”快乐,而不是经过劳动和精神上的努力去取得快乐,他的心就可能会变得冷漠无情,对一切都无动于衷。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很多孩子“情感缺失”,他们缺少同情,不会感动。为了让孩子“懂得爱”,从爱父母开始,学会爱,感受爱,并将这种爱洒向需要它的地方。设计《爱的变奏曲》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希望在“爱”的感召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够用爱心去回报爱他们的人们,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相似文献   

2.
适用年级三年级第一学期。设计理念家是我们每个人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是这个港湾的一叶扁舟,父母就是风雨无阻的舵手。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正因为这样,孩子们往往认为父母爱的奉献是天经地义的。在家中,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不懂得尊敬和关爱父母。希望这次活动能够触动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更好地体谅父母,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活动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2.情感目标:感受家庭的幸福,感受父母的爱。培养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培养家庭责任感。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让…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家是我们每一个人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是这一港湾中的一叶小舟,父母则是那个永远风雨无阻的舵手,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因此孩子们往往认为这种爱是理所当然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有一个心灵的触动,父母原来是这么不易,他们是这样爱我,那我该怎么做呢?活动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2.情感目标:感受家庭的幸福,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心。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把认识落实在今后的生活中。活动准备课件、写字板、几位家长的录音带,每位学生选好一张全…  相似文献   

4.
雨果曾说 :“人世间没有爱 ,太阳也会死。”我们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田撒播爱的种子 ,不仅要引导他们正确地接受爱 ,更要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回报爱 ,使他们懂得只有大家都付出一点爱 ,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明天。皮亚杰说 :“物质环境会影响行为表现。”为了创造一个“接受爱、回报爱”的环境 ,我园始终坚持每月中为当月出生的幼儿集体过生日 ,此项活动已成为孩子们的情感、意识逐步社会化的“记录手册”。实践证明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生日活动有不同的反映 :小班孩子的聚焦点是分享充满诱惑力的大蛋糕 ;到了中班 ,分享蛋糕与让小朋友分享快乐…  相似文献   

5.
关颖 《家庭教育》2011,(7):17-17
我不赞成“父母爱孩子不需要回报”的说法。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孩子心中播撒下关心别人、爱别人的种子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爱父母,懂得父母之爱的回报。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得到来自各方面的爱,却很少想到爱别人,为别人带来快乐。让幼儿跳出自我,站在某一社会角色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确实是有难度的。但是一旦做到这一点,便是一个可喜的飞跃,可以由此诱发出更多的正确行为,提高他们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基于这个想法,我们设计了“快乐娃娃”的活动方案,旨在教育幼儿像“快乐娃娃”一样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萌发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通过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例以及角色扮演的实践行为理解深刻的做人道理。在“快乐娃娃”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情绪热烈,达到了预期的  相似文献   

7.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仿佛重新经历一次生命之旅。父母应该对孩子负责,这是最重要的。要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要让他感到幸福、快乐,要为他将来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合格的好父母无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灯——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诚实;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父母用微笑对待生活,孩子就会满怀欣慰;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一样需要你用心去学习、去感悟。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如何…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养育自己时的辛苦,激发学生对父母爱的情感,从而懂得应体贴、孝敬父母的道理。2.开展“每人为父母做一件事”主题活动,并把对这件事的感想写下来。教学过程:一、感受爱,讲故事激情感每个爸爸、妈妈都为自己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你们想了解这些“爱”的故事吗?(一)课外小记者活动1.采访爸爸妈妈,请他们讲“爱”的故事,听后写下自己最受感动的故事和感受,准备选出最动人的故事全班交流。(如有的爸爸妈妈下岗了,为了孩子上学,不论严寒酷暑,买菜、蹬三轮挣钱,起早贪晚,天天一身汗…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感受父母之爱,老师之爱,博大的社会之爱,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让学生学会理解和关心父母,关心老师,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强调体现人文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包括感受爱与回报爱.而这恰恰是现在许多孩子所缺乏的。本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文章的关键(感受爱与回报爱)设计了朗读、感受父母爱“我”,引导、领会沉默的可贵,讨论、回报父母的爱等几个教学活动.以实现爱的教育。同时,整合资源,使课内阅读与课外延伸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1.有时间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家中父母希望居室整洁,周围的邻居又喜欢安静。孩子一旦开始喊叫、跳跃,父母便会想办法制止,孩子只好越来越乖了。表面上,是父母管教有方,但由此带来的是:孩子的热情和活力在一点点丧失,孩子的心灵也感受到了压抑。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带着童真的想像力尽情地玩耍,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2.关心他人孩子需要认同自己是家庭和社会有价值的成员,父母应尽量给孩子提供接触社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小…  相似文献   

12.
目前许多学校对孩子们进行感恩教育,用各种形式让孩子去体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些父母片面地理解了感恩的意义,开始向孩子“索取”回报。那么,爱孩子该不该有回报呢?  相似文献   

13.
我曾这样问过班上的孩子:“爸爸妈妈爱你们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爱——”“他们是怎样爱你们的?”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小女孩回答说:“我烦透妈妈了,早上我要穿裙子,她不让,还打我。哼,还爱我呢!其他孩子也高声应和起来,班上气氛热闹极了。没想到这个活动演变成了“控诉会”,我大吃一惊,孩子们为什么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呢?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他们多数从小只知道被人爱,不知道去爱别人,他们习惯于接受父母付出的爱,从不知父母所受的苦,更不思回报父母的情。子女与父母不是同时代的人,在对待人、事方面存在着分歧。面对学习压力和父母对其学习成绩的严格要求,学生对父母有一种或抵触或敬畏的情绪,他们大都反感父母的教育方式,难以忍受父母的“不理解”,易出现沟通障碍。  相似文献   

15.
如今,大多数的孩子缺乏关爱他人的实践和体验,只知道被爱,不懂回报。常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大,稍不如意就哭闹,甚至拳打脚踢,长此下去,必然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生态式教育关爱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在社会领域中,主张以“爱”为主线,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爱”与“被爱”的双重体验,使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增强爱心和责任心。下面是“做蛋宝宝的爸爸妈妈”活动及其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6.
正【活动背景】父母诉苦:孩子不听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抱怨:爸妈太啰嗦,霸王作风,喜欢包办一切。这就是当今家庭中的现状。许多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感恩意识淡薄,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活动目标】1.体验幸福,明白感恩的重要性。2.懂得爱的含义,学会关心和照顾父母。3.增强感恩意识,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及社会。  相似文献   

17.
1.有时间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父母希望孩子衣着整洁、举止文静,因此越来越少的家长允许孩子到家门以外的大自然中去活动;周围的邻居往往喜欢安静,因此哪怕家中的孩子只是喊上几声、跳上两下,父母都会想办法制止。面对这样的生活,孩子们只好无可奈何地越来越乖了。虽然这可以被视为父母管教有方,但由此带来的是孩子的热情和活力在一点点丧失,心灵也受到了压抑。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带着童真的想象力尽情地玩耍,需要有时间去抓小虫子、看蜘蛛结网、打水仗甚至无意义的奔跑或是喊叫——这些以孩子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  相似文献   

18.
父母爱孩子固然不是为了得到孩子的报答,不是为了向孩子“索取”爱,但是我们应该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父母及其他长辈的辛勤劳动之上的,让孩子知道应该用自己的行动给父母长辈带来一些快乐。比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烦大人,帮助妈妈爸爸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有些事情看来虽小,例如妈妈摘菜时,孩子给妈妈搬个小板凳,爸爸下班回  相似文献   

19.
盒子里的吻     
导读与思考: 下面这三篇文章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亲情之爱。高尔基说:“谁要是不会爱,谁就不能理解生活。”现在的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社会也很强调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张扬孩子的个性,这样可能会造成孩子个性的偏颇,会使一些人滋生自私、偏激、任性、心胸狭窄的缺点。看看这三篇文章后,想想如何让自己的心灵充满感动、如何用审美的眼光去体验生命中那一点点亮光、如何去体谅爱你的父母、如何与父母沟通——让父母明白怎样爱你会更有利于挖掘你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为父母圆梦     
“孩子是父母的天”,一直以来,为了孩子,父母总是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每每问起父母有什么心愿,他们总会说:“不求别的,但求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其实,父母并非没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或愿望,只是在他们心中,儿女永远是第一位的。儿女们健康平安,快乐成长就是他们最大的梦想!“鸟反哺,羊跪乳”,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在感恩节即将来临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怀着感恩的心为我们的至爱双亲进上一份真挚的祝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