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科学实践社区是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具有结构复杂性、要素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开放互动性、动态稳定性等特性;科学实践社区的发展是一种自组织的协同发展,并表现为时间维、层次维和要素维等三个维度的协同发展,这种协同发展具有全面性、集成性、动态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复杂技术各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技术整体的复杂性,这种技术创新引发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模式升级及其资源配置方式变革。面向复杂技术创新而创设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新模式——综合集成创新网络是一种组织创新,对其网络中资源共享的认识有助于降低复杂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转移的总交易成本和总转移时间,进而促进人才涌现和组织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过程是科学、技术、市场多元素非线性相互作用放大而成的巨涨落,三者的关联的模式决定技术创新系统的表现。创造条件使系统进入混沌边缘并加以同步控制是技术创新的一条有效途径,其具体做法是创造宽松环境,运用复杂性管理规则处理,统筹产品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性能,发展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4.
体育训练活动是由多种要素组成并受诸多因素制约的复杂系统.系统复杂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复杂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与其运行环境之问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系统的整体性质和自组织进化机制.本文运用系统论对体育训练的系统进行理性分析并提出实施时应该注意事项,为有效体育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复杂性技术观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在观察当代技术现象时,用复杂性思维方法作为驾驭手段,把技术放到科学、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复杂系统中进行综合的和系统的考察,在这样广阔的背景下探索技术创新、技术开发等技术活动过程的一般理论,揭示技术系统演化的一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来建立复杂技术系统的概念体系和普遍适用的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二是指用复杂性思维观察技术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分析技术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自组织演化过程的序参量、吸引子、演化动力、揭示技术系统的复杂性与适应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制度分析整体视角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制度分析基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辩证关系和制度的生产关系范畴,以技术创新、联盟分工和制度公平对联盟制度系统的适应性要求,透视联盟制度系统存在的复杂性问题。认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制度系统复杂性问题程度,探究适应性制度优化路径是其制度分析目的,在联盟制度分析的逻辑架构中,联盟制度系统复杂性问题程度的认知机制由制度效率的当前状态、目标状态、制度能力三个要素系统和评价中介构成,联盟制度效率的衡量指标系统由适应性、交易费用、公平感构成。  相似文献   

7.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产业群技术创新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技术创新仅凭单个主体的力量已无法驾驭,基于产业群的技术创新模式因规模性、共生性,使得单一的主体突破技术创新阈值,提高企业及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群技术创新系统是各类智能主体不断相互作用并与环境持续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的复杂性过程.以复杂性理论为视角,分析产业群技术创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产业群技术创新机制,提出产业群下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然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却对制定有效的相关政策造成了障碍。本文在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复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复杂性机理,并对其复杂性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化描述和定性分析,据此提出了推进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进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系统的复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不仅在于创新能力的提高,更在于技术创新的广泛扩散.在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系统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论证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系统是一类典型的复杂系统,并从复杂性的前提、诱因、动力、根源和宏观表现等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机理,阐明了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研究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问题的学术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对于增强复杂产品系统(Co PS)集成商的市场竞争力尤为重要。在Co PS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考察确定了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技术创新系统的34个构成要素,分析了各要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并应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构建了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技术创新系统模型,论述了系统模型各组成部分的内部工作机制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借用复杂适应系统相关理论,探讨了区域创新系统的主体智能交互性、系统动态开放性和创新绩效涌现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区域创新系统的AIITD演化模型,即集聚、互动、制度厚积和多样化,并探讨了其演化的创新资源配置、内控性以及适应性循环三种机制,以进一步解释区域创新的内在规律。最后,分析得出该模型的现实价值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Studie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s (TISs) often set spatial boundaries at the national level and treat supranational levels as a geographically undifferentiated and freely accessible global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set. This article criticizes this conceptualization and proposes instead to analyze relevant actors, networks and processes in TIS from a relational perspective on space. It develop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which allows investigating innovation processes (or ‘functions’) of a TIS at and across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a co-publication dataset from membrane bioreactor technology, we illustrate how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borations in knowledge creation vary greatly over relatively short periods of time.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TIS studies should be more reflexive on system boundary setting both regarding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core processes as well as in the formulation of policy advice.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创新系统互动的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互动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系统的效率的重要指标。本以联合研究,联合专利,科技人员流动等为互动的指标,对中国的国家创新系统进行了评估。我们发现,中国较多的互动发生在同研究机构之间,如高校和高校,不同类机构间的互动少。技术转让多,技术合作少。因此,中国的国家创新系统仍有待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创新环境的改善而完善。  相似文献   

14.
“脱钩论”背景下,企业自主创新中自主性与开放性的关系需要从理论上进行说明。传统创新研究大多基于扩散模型进行,认为自主性是技术先验的内在属性,因而也就无需解释自主性与开放性的关系。但在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自主创新是基于转译模型进行的,技术的属性并不是先验的,而是由参与其中的行动者共同定义的。基于转译模型对华为5G技术创新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自主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创新主体要依靠累积循环将知识带回,并作为累积循环的中心对知识进行重新定义;另一方面,创新主体要在技术商业化的过程中,通过与其他行动者的开放性磋商,使相关技术成为行业的国际标准,界定“强制性通道”。这两个方面体现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对其他行动者的支配性力量,这种力量的行使必须在与其他行动者的开放性互动中才能实现。在此意义上,企业技术创新的自主性是在开放性中生成的。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运行中,实际上存在一个“企业-用户-政府”系统。其中,研究开发和服务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激励创新的一种途径。本文首先以4个实例对此展开论述,对主体、环境和功能要素给以界定,然后运用“创新系统要素联动方法”加以分析。这里,联动(linkage)是指系统要素间持续的交叉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企业与创新系统的互动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关于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企业研究的联姻,构造了在系统环境中理解高新技术企业的框架,并探讨了创新系统与高新技术企业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余伟  胡岩  陈华 《科研管理》2006,40(11):1-11
本文对30年来创新系统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涵盖了国家创新系统(NIS),区域创新系统(RIS),产业创新系统(SIS)以及技术创新系统(TIS)。文章按照创新系统研究的演化历程,分析了每个创新系统方法的理论起源,考察了引用最多的案例研究,分析了空间边界和分析单元,探讨了基本组成要素功能和分类方法,以厘清创新系统研究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每个创新系统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对创新系统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加强创新系统方法的指向性和规范性导向;对创新系统分析框架内的最新方法进行整合,开展全球创新系统研究;加强对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创新系统理论在不同国家情境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余伟  胡岩  陈华 《科研管理》2019,40(11):1-11
本文对30年来创新系统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涵盖了国家创新系统(NIS),区域创新系统(RIS),产业创新系统(SIS)以及技术创新系统(TIS)。文章按照创新系统研究的演化历程,分析了每个创新系统方法的理论起源,考察了引用最多的案例研究,分析了空间边界和分析单元,探讨了基本组成要素功能和分类方法,以厘清创新系统研究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每个创新系统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对创新系统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加强创新系统方法的指向性和规范性导向;对创新系统分析框架内的最新方法进行整合,开展全球创新系统研究;加强对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创新系统理论在不同国家情境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把技术创新过程的差异性当作复杂性来管理,是简洁而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都会产生创新效应,在过程中更容易实现创新。多元化管理、控制关键、大系统互动和参数微扰都是技术创新差异性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以河北省为例分析我国次发达地区科技金融创新体系主体结构、合作过程和体系演化的复杂性,并分别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探索科技金融对接途径。设计多主体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主体间合作的收益分配、信息共享和风险管理机制,并提出有助于科技金融创新体系演化的政策建议,以实现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推进次发达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