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后留下的直接感受、体验和感悟。它既包含对知识的理解,也包含朴素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构成了后续数学学习效果的一切个体性因素。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教育一样是个综合体,作为数学学习的前期准备,数学活动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具有无比广大的挖掘空间。  相似文献   

2.
蒙春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6):126-128
数学教学中仅有数学的学术形态到教育形态的转化是不够的,还应帮助学生将教育形态数学升华到学术形态数学。因为,由教育形态到学术形态的升华有利于节约"内存",也有利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扩展、分化、重组和重建。本文以极限概念的教学为例,看数学教学中由教育形态到学术形态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个体化社会中,个体社会化的主要方式在于个体性学习。个体性学习以非正规教育、非正式学习为主要表征,个性化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是个体性学习的成因,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环境是个体性学习的重要手段,个性化的学习进程是个体性学习的外在表现。学校后的社区教育为个体性学习提供了主要的渠道,社区教育要满足居民个体性学习需求,需采取合适的策略,寻求恰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学术形态、课程形态和教育形态数学文化的内涵、特征及提出的意义进行回顾反思,启发提出数学教育文化的概念、数学教育文化观的内容设想以及对中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袁武 《中学数学研究》2009,(4):F0002-F0002
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提出:“数学有三种形态,即原始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并曾多次强调:“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但是作为日常教学蓝本的教材所承载的数学却往往是一种介乎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之间的“过渡形态”,有些甚至与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6.
数学的学术形态通常表现为冰冷的美丽,而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却是火热的思考。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进行这种转化可采用以下4种教学策略:改变教材中形式化的表述顺序;通过范例和具体活动;广泛揭示数学的内在联系;发挥数学文化和数学人文精神的教育功能,震撼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7.
一、三种数学形态张奠宙教授认为,数学有三种形态:原始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原始形态是指数学家发现数学真理、证明数学命题时所进行的繁复曲折的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8.
对数学教师和学生来说,数学的教育形态具有不确定性.认识到数学教育形态的不确定性有助于高师教育和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决不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目标,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方式。在课程改革深化阶段,数学问题解决应辩证处理好问题背景的真实性与现实性、解题所需的认知与元认知、建构活动的个体性与社会性、问题解决的重要性与局限性等四种关系,从而提高问题解决在数学教育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语言。数学的语法结构表现为通过逻辑连词、量词、否定、自由和约束等语法生成的基本概念(如集合、函数、关系及二元运算等);数学的人文特征表现为三种形态:学术形态、生活形态及教育形态。学术形态上"冰冷而美丽";生活形态上"朴素而动人";教育形态上需要引发"火热的思考"。帮助学生数学地理解、数学地表达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形态的数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火热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个性化观念之管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个性化观念主张教育部门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保证教育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人性化,以促进受教育者个性的健康发展。教育个性化即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形成教育个性的过程。为此,教育应弘扬民族精神,倡导各级各类教育分工明晰化,各学校应努力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各个教师要形成有自己个性特征的工作方式。体现教育个性化观念应促进教育体制、学校课程改革,促进教育过程人性化。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公正的本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具有不同于一般社会公正的本质与特征。教育公正具有很强的复合性,它是由教育系统内部公正与教育系统外部公正通过一定的制度形式有机地整合起来的一种伦理实在。教育系统外部公正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制度上的公正,而教育系统内部公正则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师生交往实践上的公正,衡量教育公正的标尺是个体发展上的公正。其中,学生个体的发展是教育系统内部公正与教育系统外部公正整合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体知识,是指教师将获得的公共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体内在素质、外化为个体行为能力、指导实际的过程。一个实现了知识转化的教师,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形象、教育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固定的、整体的教育信念,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观念、公共教育知识本身的可转化性及将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体知识的教育承担都会影响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难忘.既是一种结果状态,同时也是一种过程体验。难忘教育着眼于帮助学生对教育讯息形成积极体验、良性反应和恒久记忆;难忘教育关注学生的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藉此形成稳定、优质的个体素质,并企求影响其整个生涯.、实践表明,难忘教育是感受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情感的教育和情境的教育,难忘教育的要素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导学精进的课堂教学、震撼心灵的活动体验和润物无声的环境熏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结论,首先解释了天才表现的参照系、行为内容和绩效水平;然后分析了天才的内在特殊能力与独特的认知加工过程,以及天才的情感特征与人格特质;最后讨论了天才发展中自然成长与有意训练、常规发展与认知跳跃这两类关系。对天才的深入探索,有助于纠正传统关于“天才”的错误认识,形成科学的天才观和人才观,有效指导人才培养及相应的教育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中教师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骞 《教育科学》2006,22(2):65-68
随着学校管理理念的变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师的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教师的反思,从内容上看主要有:教育观念反思、课堂教学反思、学生问题反思、教育现象反思、人际关系反思、专业水平反思、自我意识反思、个人成长反思等;从时间顺序上可以分为:活动前反思、活动中反思、活动后反思;为保障教师形成自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并获得专业自主发展,学校需规定相关的制度,并形成反思文化。  相似文献   

17.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教育公共品供给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共品供给的总量不足、形式单一和使用低效以及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教育公共服务的不均等是我国当前教育公共品供给的突出问题。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这些问题都是政府垄断公共品供给体制的必然产物,由于政府是由个人组成的集团,因而不可避免地放逐自身对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的追求,从而导致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政府失灵"。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动摇教育公共品供给不均等的基础,构建教育和谐发展的新秩序。这些措施包括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公共教育行政体制和多方参与的教育决策机制以及教育督导的社会化等。  相似文献   

18.
A recent study by Rees and Sabia (2011) found migraine headache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educational attainment even after accounting for the influence of family-level unobservables. The current study explores whether this relationship is attributable to unmeasured individual heterogeneity in the form of personality by using non-migraine headache as a placebo. In addition, it explores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graine headache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can be explained by reverse causality using mother's migraine status as an instrument. We conclude that the estimates reported by Rees and Sabia (2011) likely reflect the causal effect of migraine headache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家庭学校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如今已作为一种合法的教育形式传播到很多国家,并仍以强劲的势头不断扩大。它的优势包括:实现了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及回归了家庭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这些优势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招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传统的"一对一"个别授课方式已并不能完全满足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需要,而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以其优势正在广泛推行。本文从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势、教学运用以及相关的保障机制几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