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试图从文本与影视的相互关系,就影视改编作品的类型及影视改编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异同,探讨将影视改编作品向文学课堂延伸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认识问题,以结合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进一步发挥优秀改编影视作品的教育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近年来影视艺术对文学或戏剧作品的改编中,有两种艺术取向并非鲜见:一种取向是把原著视为经典,在改编中以忠实于原著为目的。用这种原则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固然较为准确完整地体现了原著精神,但却明显缺乏艺术改编应有的创造特征。另一种取向是在改编中仅把原著的题旨、情节、人物作为素材或触媒,而着重表现改编者的主体意识,全不受原著的限制,这样拍成的影视作品,很可能具有较明显的再创造的特  相似文献   

3.
当代好莱坞大片《特洛伊》以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为蓝本,在银幕上重新塑造了新的影视经典。在文学文本改编为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两种媒介符号的变化导致叙述情节、人物、风格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因而分析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不能以是否"忠实于原著"的单一标准进行判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当代文学影视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其一是根据现当代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其二是根据现当代作家生平拍摄的传记电影电视.整合利用现当代文学影视资源辅助课程教学,通过文学文本与影视文本的人物塑造、情节展现及环境描写的互文研究,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掌握.利用现当代文学影视作品辅助教学,要注意影视资源的时长与频次,还有注...  相似文献   

5.
赵亚婷 《文教资料》2014,(36):127-130
从文学改编到电影向来是电影创作中的一大难题,而同时将文学作品搬上大荧幕又是许多导演乐此不疲的事。因而,如何实现这"惊险的一跃"是创作者们都在积极探索的事。而张艺谋改编自余华《活着》的同名电影可以说在这"惊险的一跃"做出了优美的姿势,本文将从大众化与个性化两个方面来对电影《活着》的改编进行解读,以期为影视文学改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是否应忠于原著”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论话题,至今也无定论。但改编的影视作品无论忠于原著与否,均有佳作,这表明这场争论已无甚价值。忠于原著原则产生的根源在于学界根深蒂固的文学本位观念,其进一步确立与文学对影视创作庸俗化倾向的纠正密不可分。在文学和影视并驾齐驱的新世纪,我们应该放弃“是否忠实原著”的争论,致力于改编经验的总结与规律的探寻。  相似文献   

7.
影视作品的改编就是按照影视作品的审美观点、思维规律,在基本尊重原著文学精神的前提下,对文学文本进行二次创作和重新阐释。所以,在改编影视作品时应尊重原著精神、体现时代精神,把握尊重原著与合理创新的尺度,使改编作品具备艺术的合理性与合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回顾我国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发展历程,结合一些具体作品来分析影视对文学作品改编的利与弊,探讨今后文学作品与电影如何更好的结合,为观众奉献上优秀的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9.
张晟 《考试周刊》2012,(42):27-28
文学与影视为传统视域下的两种艺术门类。首先,文学为影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广泛的拓展空间,突出地表现在影视作品对文学的改编上。其次,影视作品的改编使文学向更广更宽处拓展,趋于普泛化,而此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影视自身对文学的改编。最后,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的交错与差异,为的是寻求到一个平衡点,促进二者的相通与互补,使其在一个全新的场域中平稳前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严歌苓畅销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已然成为一股热潮,获得社会极大的关注和热议。这些影视作品,有的广受好评,有的却被学界所诟病,认为影视改编缺少灵魂,迷失了原著精髓。本文试图通过对影视作品与小说文本的对照分析,探索视听环境下影视改编表现出来的内容单薄、基调偏离、表现手法不足等问题,揭示严歌苓小说影视改编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随着视觉文化的兴盛,读图时代到来,图像全面占优,文学阅读式微。文学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开始与图像融合,走上了一条图像化的道路,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一方面使得文学和影视都获得了广泛关注,文学与影视的联姻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影视作品与原著作品相比,其艺术性、思想性和审美品位都大大降低。但在视觉文化环境下,文学的影视化却可能是文学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现在文化传播有了不同的形式,包括影视文学、图书传播等,而影视艺术与文学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两者的联系更紧密,逐渐增强,互惠互利。不同的文学内容都可以改编成影视作品,转化成不同的形态。本文以《西游记》为例,分析当下的影视文学。  相似文献   

13.
如今,"快捷时尚的视觉文化"已逐渐成为当代文化的中心。小说亦是如此。随着电影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当代小说大量地被改编成电影、影视剧本,登上了影视舞台。这使得当代小说与影视作品有着密切的"联姻",一些小说家开始主动尝试创作剧本,或者用影视化的手法进行小说创作。本文通过对叶弥的小说《天鹅绒》与姜文改编并导演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对比分析,分别从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作者、文学与读者的角度,来探求当代小说影像化过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骆正军先生有一种柳宗元情结,他在完成专著《柳宗元思想新探》后,兴趣转移到对柳宗元形象的影视文本表达上来,历时数载创作30余万字的作品《灞亭柳》。作品尝试从典籍到影视文本再到小说的演变脉络,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叙述背景,以柳宗元政治生涯的嬗变和人生命运为线索,以感悟人生的悲剧式的拷问,深入体悟社会变动中知识分子的心灵和命运,表现了柳宗元在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中,从京城被贬永州的迷惘和思索、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挚情谊以及儿女情长,多层次和全方位地塑造柳宗元这一具有深刻社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传媒的发展,电视剧明显地占据了人们文化活动的中心位置。近些年,人们渴望看到文学著作用影视的方式展现出来,因此影视制作者便把眼光投向了文学名著,经过改编把它们搬上荧屏。然而,对于改编的原则历来就有“忠实说”与“创造说”的尖锐对立,电视剧《雷雨》便是一个改编的作品,它的播出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虽否定居多,但笔者却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评说了这部电视剧。  相似文献   

16.
余馨 《现代语文》2006,(9):75-76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四册编排两个小说单元,力图提高学生对小说的分析和鉴赏能力;编排两个戏剧单元,力图使学生对中外话剧、戏曲有所了解。以往教学过程中,往往重理性分析,轻感性体验,而这种理性分析又多是结论式的图解,使学生生厌。如何让学生自觉地细读课文,且能有所得呢?如何让学生与作品、文本进行审美感受的双向交流呢?引进影视材料,进行比较阅读鉴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即让学生观摩根据小说、戏剧改编的影视作品,要求找出文本与影视作品的不同点,并发表孰优孰劣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平行的视角,对两部作品的文本、风格及作者等方面作出了比较,从而对现代文学史上的两股基本的文学潮流作出梳理。  相似文献   

18.
《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部著作。大卫·里恩导演将其改编为同名电影,并获得奥斯卡提名。而电影对原著的改编则存在着差异。影片与文本相比,彼此在表现手法上也互有优劣。另外,随着影视行业规模的扩大,对于文本的改编也日趋热门,我想以此为鉴,倡导负责改编,尊重原著。  相似文献   

19.
夏衍改编的电影《祝福》因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而成为电影改编史上一部标志性的作品.然而,电影(祝福》表现的主题与小说(祝福》相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颇.小说文本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改编者所秉持的再创作原则与指导思想、改编者的自我风格及其对作品的个人解读以及文学和电影表现的异同等等,都是形成文本表现和电影表现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英美文学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赏析文学原著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关注文本,学会分析文本,借助根据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运用西方"细读法"并结合中国传统的批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