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4 毫秒
1.
<正>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成功的伟大转折点,被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习近平语)。四川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铸就长征精神的众多元素都与四川密切相关,让四川成为红军长征中出奇制胜的战场、会师加油的驿站、战略转移的桥梁和长征精神的主要凝结地。因此,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征程,是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历史中惊天动地的恢弘篇章,是四川最闪亮的红色名片。  相似文献   

2.
张敏卿 《兰台世界》2005,(11):60-62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谱写的一曲英雄乐章,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战争奇迹.长征的胜利不仅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作为当年参与指挥红军长征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为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周恩来在长征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活动加以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张敏卿 《兰台世界》2005,(10):60-62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展军队谱写的一曲英雄乐章,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战争奇迹,长征的胜利不仅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作为当年参与指挥红军长征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为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周恩来的长征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活动加以总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围剿",保存有生力量,实现北上抗日,怀着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举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重大转折,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英雄史诗。长征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云南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份之一,是中央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两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也是红军取得战略转移决定性胜利的重要地区。红军远征而来,又远征而去,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云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两路红军长征经过云南当时的33个县境,攻克21座县城。云南各族人民以各种方式无私帮助红军,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红军长征两次经过云南,震撼了祖国西南边疆的这块红土地,促进了云南各族人民的政治觉醒,指明了云南革命的前进道路,为灾难深重的云南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对云南革命斗争产生了深远影响。伟大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红军将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弘扬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云南省档案馆从馆藏档案中,精选了4组红军长征经过云南时,蒋介石和民国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围堵红军的来往密电予以公布。这组密电,从一个侧面展现出红军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防死守和围追堵截,机智灵活地巧妙利用国民党中央与云南省地方之间的矛盾,避实就虚,巧妙周旋,打破围堵,甩开追击,使蒋介石、龙云首尾难顾,追剿计划彻底失败,最后胜利渡过金沙江。这一组历史档案,充分印证了毛泽东同志"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的豪迈宣言。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做好长征的宣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此8月2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新闻综合广播、宁化广播电视台联合在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的宁化县进行了大型特别直播活动——万里长歌·八闽情怀》。以此向全国听众展示了宁化、长汀等闽西老区为中国革命胜利所做的巨大贡献和现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在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直播过程中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听众发来的短信1…  相似文献   

6.
10月22日下午,省委书记习近平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强等的陪同下参观了“伟大的长征——浙江省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习近平说,70年前的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弘扬长征文化,感悟红军精神,追忆长征的光辉岁月,缅怀红军的丰功伟绩,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音像出版界紧紧围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一主题,开展了重点选题出版纪念活动。出版活动的目的是为大力弘扬和培育包括长征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70年前,为了实现一个伟大的理想——新中国的诞生。红军将士们创造出了举世罕见的人间奇迹:天上随时有飞机投弹扫射.地上有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脚下是经年积雪的雪山和吞噬生命的草地.还有难以忍受的饥饿和无尽无止的疾病,他们以平均日行军70余华里的速度完成了人类军事历史上史无前列的伟大创举——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代优秀中华儿女也用生命和热血铸成了我们军队、我们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长征精神。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本刊由此期开始连续推出有关纪念章以飧读。[编按]  相似文献   

9.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70年前,红一、二、四方面军,经过万里长征,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是革命团结的象征,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是我党、我军、我国革命史上震惊世界的大事件,正如徐向前元帅所说的那样:“三个方面军会宁大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会宁是以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为标志的长征胜利纪念地。为纪念万里长征的丰功伟绩,怀念被红军烈士鲜血染成的这块会师圣地,再现红军在会宁会师的历史画卷,会宁县委、县人民政府…  相似文献   

10.
谌许业  杨彦辉 《档案时空》2006,(9):F0004-F0004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跟随电视记录片《伟大长征》摄制组参加了红军长征通道的采访拍摄,为通道转兵与红军精神所感动。深深领悟到通道会议与通道转兵以及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的不畏强敌,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艰苦奋斗,独立自强;爱民护民,坚韧不拔的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是留给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东西南北     
万古长存的红军长征精神关于红军长征精神,江泽民同志说:红军战士所以能够克服千难万险,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对上述红军长征精神作了解读。(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意义。长征途中,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克服无数道高山大川天然屏障,特别是雪山草地那种极端恶劣的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12.
"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是红军长征史诗创造者亲笔书写的长征史,用真实朴素的语言记录了一个个历史细节,叙说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生动翔实地反映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业绩.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推动了长征史的研究,而且对学习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何立波 《档案天地》2007,(5):26-29,25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首都文艺舞台上曾经演出过一出歌剧《长征》。《长征》以其宏大的气概征服了观众,栩栩如生地描写了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的伟大历程,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国后的戏剧中,《长征》第一次在文艺舞台上塑造了毛泽东的领袖形象,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首都文艺舞台上曾经演出过一出歌剧《长征》。《长征》以其宏大的气概征服了观众,栩栩如生地描写了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的伟大历程,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集体英雄主义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国后的戏剧中,《长征》第一次在文艺舞台上塑造了毛泽东的领袖形象,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出版要闻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习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号召出版工作者继续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进一步做好出版工作,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于10月17日在军事博物馆隆重召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出版座谈会”。2006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中宣部的领导下,新闻出版总署决定组织一批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点图书。经过各省(市、区)出版管理部门和出版单位的认真推荐,及专家学者的反复论证,总署最终确定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重点图书选题60种。在出版管理部门和出版单位的共同…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近一时期来,许多出版社纷纷推出以长征为主题的各种出版物,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再现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史实,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军长征史》,通过长征历史全貌的准确、权威的研究和把握,弘扬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江泽民总书记专为  相似文献   

17.
张玲玲 《北京档案》2016,(10):51-53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和精神远征--长征。长征是战争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岁月荏苒,烽火硝烟早已散去,我们对长征的记忆却历久弥新。长征途中,红军在全国十四省留下大量宣传标语。从宣传标语内容、形式和功能的演变,我们可以管见党和红军在艰苦卓绝的岁月中砥砺前行,逐渐成长、成熟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孙健伟 《北京档案》2016,(10):45-4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是一幅波澜壮阔、无坚不摧的历史画面,是一种独立自主、勇往直前的不朽精神。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自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至今,已整整80年,回顾过去,由得感慨万千。虽然长征已经成为历史,但长征精神却有着永恒不变的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今年10月,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本期“档案文化”栏目特别策划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题,通过品读尘封档案中的长征,追忆长征途中的点点滴滴,与广大读者一起重走长征路。  相似文献   

19.
丁增义 《军事记者》2006,(12):13-13
二战名将麦克阿瑟说过:老战士不会死去,他们只会慢慢消失。对于创造了长征这样一个世界军事史上奇迹的红军前辈们来说,尽管穿越了70年时空隧道,但是他们铸造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褪色,永远值得后来者继承和发扬。军报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宣传规模空前。我们时事部根据报社的总体宣传计划,从8月1日开始到10月23日,总共编辑了12个《长征·广角》专版,推出了“我和长征有个约定”、“红色旧址”、“万水千山的诉说”、“寻访老红军”、“外国人写长征”、“邮票上参加过长征的著名人物”、“毛泽东诗词中的长征”、“长征路上新景观”等近10…  相似文献   

20.
朱健 《浙江档案》2006,(9):23-26
70年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们党在中华民族史上和世界战争史上创造的一个奇迹。是我们党85年历史最惊心动魄、最生动感人的篇章之一。红军长征燃起的熊熊革命火炬,没有随着长征结束而熄灭,而是一直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炽烈地燃烧。在参加三大主力红军长征的十几万将士中,有不少我们浙江籍的勇士。本篇选登了其中六位长征将士的光辉事迹,他们是:金维映(舟山)、冯雪峰(金华)、钱之光(绍兴)、张琴秋(嘉兴)、钱希均(绍兴)、钱壮飞(湖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