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先秦儒法两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思想根源不同,在于对人性的不同看法和历史观的差异,是其"礼治"、"德治"、"人治"与"法治"治国方略之争的理论前提.剖析儒法两家不同的治国方略和法律思想,对于我们贯彻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现代治国方略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儒、法两家的法律思想之所以能同时并存并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主要原因在于它们都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之所以他们又被统治阶级揉合在一起,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治国观点都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法人性论对教育思想之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讲性善,法家讲性恶。性善性恶把儒法两家的教育思想从内容到形式区别开来,同时也把儒法两家教育思想的矛盾联系起来,正是这种区别和联系使儒法两家在教育途径、教育内容、教材、教育方法以及教师的选择上都具有所不同。从而构建了不同的教育理论体系,为封建道德教育取得成效提供了可能性(性善)和必要性(性恶),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人性论基础,对后来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儒、法两家的法律思想之所以能同时并存并为统治阶级所利用 ,主要原因在于它们都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之所以他们又被统治阶级揉合在一起 ,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治国观点都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儒法治国思想的异路与互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和法家政治法律思想差异代表了中国先秦时期治国方略的不同路向,形成了德治主义与法治主义的不同传统,并奠定了儒法互补的基本格局。儒法互补在历史上经历了汉代和唐代两次高潮,逐步实现了双向互补,自汉以来,历代统治都深谙儒法两家间会通嫁接的真谛,奉行外儒内法,霸王道杂之的治国之术。离开了儒法互补,就无从把握和理解中国传统治国模式的深层结构和特质。  相似文献   

6.
苗丽 《教育文化论坛》2015,7(1):128-133
学界对晚清状元夏同龢的思想已多角度研究。但对其思想渊源及从传统儒法思想到近代法政思想转型的过程尚未研究。本文试图从法律近代化、教育史等视角,考察夏氏近代法律思想的形成渊源与其融通中西的法律教育、宪政实践之关系及具有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形成中国思想文化两大渊源的原因分析及对儒、道两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与再认识,阐述了儒、道两家思想对社会及后人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道、法、儒三家所言"无讼"是理想社会和谐秩序的基本品质.但"无讼"的理想与现实政权的统治愿望结合后,多表现为"忍讼"、"厌讼"、"惧讼",导致中国法律信仰的淡薄."无讼"作为思想家们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却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产生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当以认清"无论"的思想根源为起点,树立对待法律科学的认同心态,逐步建立中国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9.
开展思想法律工作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扼要,在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要广泛形成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必须抓好思想法律工作。重点要教育广大党员守法和严格执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样样要突出对公职人员依法行政的思想法律教育,提高公职人员“为政在法”的法律意识。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法律教育,保证依法治国的主体的连续性、继承性。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法律思想的形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具有丰富的法律思想,五四运动以前,他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提介平等自由为起点,主张实施宪政,建立资本主义法治社会,形成了民主主义法律思想。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后,他又逐步认清了法律的阶级性及法律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社会主义法律建设,尤其是对男女平等为基础的民主法律制度的完善问题进行了最初的探索,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家。  相似文献   

11.
沈家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他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受西方资产阶级法律的影响,对封建末期极端专制主义的法律制度和法学观点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中国近代法学和法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礼法之争是先秦时期思想发生剧烈变化的体现,这一论争实际上就是先秦时期政治思想上处于显学地位的儒法两家治国主张的斗争。然而历史证明两家治国思想各有优劣,法家“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而“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礼法结合应是最好的治国方略,“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相似文献   

13.
本根据《红楼梦》探讨曹雪芹一生思想演变轨迹,大约可分三个时期:其少年时期崇尚老庄思想;步入青壮年后,儒,佛,道三家兼而有之,曹雪芹晚皈依佛门,佛家思想占其主流,道,儒思想淡出。  相似文献   

14.
哈特以其精湛的法律思想饮誉西方法理学界,本文着重对其法律占最引人瞩目的有关法律的概念和“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这命题进行评说,从而揭示哈特法律思想之精髓。  相似文献   

15.
刘世祥 《焦作大学学报》2001,15(3):10-11,79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居,但他授法入儒,外儒内法,以全新的“礼义”观点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封建地主阶级提出系统理论的思想家。他的“法后王”主张、“王道”“霸道”并用主张,为秦王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赵越 《华章》2012,(19)
众所周知,中国自两千多年前便以儒立国,整个中华法系是以儒家法律思想为精神实质而形成了以中国为首的大儒学文化圈,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积淀深厚的文化内涵长期在我国历史中闪耀出璀璨的光芒.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儒家法律思想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但是其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合理成分,无论何时,对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以及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考察柳宗元与儒、道、佛三家的关系,发现其作品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精华,其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均与儒、佛、道关系密切。但总体看来其创作主体上反映的还是儒家的用世思想。  相似文献   

18.
孔子和亚里斯多德是古代中国和西方两位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法律思想分别在中国和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他们的法律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给我们以许多有益的启示。文章对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中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和亚里斯多德的法律思想从政治倾向性、方法论基础、正义观、伦理基础、“人治”和“法治”论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古罗马法律思想史实际上是一个学习、传播、应用希腊自然法思想的过程,但是罗马人富于创造性,他们不仅创建了“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这是古代西方法律文化的最高成就,而且在法律思想上也超越了希腊人狭隘的城邦观念,给人类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墨、道、法教育哲学三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儒、墨、道、法的思想是集哲学与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思想以坚固的哲学理论为其根基,哲学理论通过教育思想表达其浓厚的实践意愿,哲学与教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哲学与教育是儒、墨、道、法思想统一体中不可分割的两上方面,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很合理地把握儒、墨、道、法的教育思想各自的丰富性、完整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