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从1958年在北京建立第一座电视台并播出以来,在荧屏话语方面沿袭了广播电台的传统,强调要通俗化、口语化,忌用书面语。这种通俗化、口语化的见解,应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什么是荧屏话语的通俗化、口语化,如何避免流俗化呢?我们在倡导搞好正面宣传,发挥电视独家优势时,就不能不对它重新进行审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管婷婷 《新闻世界》2013,(5):101-102
纵观当下电视荧屏,从中央台到各省市电视台,主打栏目中都有谈话类节目的身影。可见谈话类节目是备受人们关注的。作为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该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根据节目的特点,笔者认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应该具有真实性、口语化、个性化和娱乐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电视散文是电视与散文的结合物,它是一种通过电视荧屏来表达和传递散文意境的一种电视文学形式;其主要以抒情和记叙为主要的表达手段,并且通过电视屏幕的声、画等形象的表达方式来创造出独具一格的电视散文意境。通俗地说,电视散文其实就是文学样式的电视化,通过电视的独特艺术手段来营造出散文的气质和意蕴。  相似文献   

4.
随着《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现象级节目的相继出现,中国电视开始进入明星真人秀的全盛时代,各类明星真人秀在电视荧屏上相继涌现。
  明星真人秀与草根真人秀在叙事路径和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在话语建构方式上有着某些相通性,这些相通性也是二者能在一定时期内受到欢迎的共同基础所在。事实上,仅就明星真人秀来讲,就有很多不同的叙事原则和话语建构方式。当下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兴起的这股明星真人秀热潮,也有自己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5.
吴亚男 《视听》2022,(3):159-161
网络媒体中的健康传播是近年来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领域,与健康知识相关的内容在网络中往往通过大众化的方式来表达.健康科普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在行文过程中主要通过新闻价值话语、理性化策略和口语化场景构建,将晦涩难懂的科学话语转变成通俗的科普文章.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新颖的视角和平实的文风,使新闻的面孔变得生动而亲切。这些报道多以通俗的群众语言"行文",抛开中规中矩的新闻腔,令读者感到可亲可近、可看可读。但是,作为具有大众传播功能和导引舆论走向责任的媒体,在追求亲切自然文风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把握尺度,越"亲近"应该越慎重:大众化不等于没文化,通俗化不等于流俗化,口语化更要说真话。大众化不等于没文化  相似文献   

7.
电视作为符号和影像生产与消费的重要媒体,迄今为止一直在大众媒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传媒市场化、产业化的日渐深化,电视呈现出过度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发展趋势,电视荧屏充斥着"三俗"的娱乐节目越来越多,电视媒体公信力不断下降。据此,本文试图在当前电视媒体生态下,对电视娱乐节目公益化的合理性进行探讨,以期对电视娱乐节目公益化改革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使其重新回归电视公益性传播与市场化发展并行的正常轨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荧屏上"泛娱乐化"现象突出,电视娱乐节目异常火爆,原由之一是它能给电视台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于是各台纷纷开办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9.
自1996年央视创办《实话实说》之后,电视谈话节目逐渐勃兴于我国电视荧屏,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瓶颈。分众传播理念给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对话》坚持精英化取向,定位于高端受众群,邀请重量级嘉宾解读新锐、前沿的经济类话题,成功实践了分众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平民化叙事与“中国梦”的大众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梦"概念在民族国家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领域两个话语系统中,分别具有宏大叙事和平民化叙事的不同特性。在大众传播领域,平民化叙事既是沟通两个话语系统意义的中介,也是提高"中国梦"传播的策略和手段。传播载体的符号化、传播语言的通俗化、传播叙事的故事化是"中国梦"平民化传播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众传媒的多元化以及融媒体的出现,新闻语言的时新性和易懂化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把新闻用口语来表达。口语化传播的速度很快,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并接受这种通俗、易懂、自然、生动、活泼、形象、简练又准确、实在的表达形式。同一篇新闻作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加上口语,他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也会大大提高。正因如此,新闻传媒特别是新闻报道和写作非常讲究新闻的口语化使用。观察时下的新闻报道我们会发现,口语化新闻正由原来的"偶尔使用"逐渐变得"时常可见"。可以预见,口语化新闻在以后的使用会更广泛。本文从口语化内涵的基本界定入手,辨析了口语和口语化的基本内涵,从而为更好理解口语化新闻奠定基础。首先分析了新闻中使用口语化的常见表现形式,最后总结了口语化使新闻中更精彩的表现特点以及新闻中口语使用应注意的方面,为新闻报道或写作更好地使用口语提供建议,使口语在新闻中呈现得更精彩、更活泼,让新闻更加受大众喜欢。  相似文献   

12.
自1993年1月我国第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东方直播室》开播以来,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走过了将近18个年头。到目前为止,我国电视荧屏上应该是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各电视台都有谈话类的节目,但是存在节目质量不高的现状,原因有很多,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对谈话最本质的东西——"谈话场"认识不够。本文从"谈话场"的定义出发,分析了"谈话场"中话语主体间的相互作用、"谈话场"的开放程度和"谈话场"的氛围这三个构成要素,认为"谈话场"是决定谈话节目质量的关键所在,影响到谈话节目的成败,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谈话场"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中国电视已经进入"娱乐时代",并认为这是在向平民化回归,但也有人因此表示出担忧,认为过度娱乐化已经给中国电视带来了低俗等弊端.中国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倾向迎合了社会的一种需求.其实,电视节目娱乐化是中国电视的一个发展过程,也是占领市场、走近百姓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类节目要克服庸俗化和粗糙化,并且应该主动提高节目的文化品位,以避免在受众中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为本"的理念使新闻本土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因为"家常化"、"口语化"的叙述风格和声画丰富的特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迅速抓住了受众的"关注",成为中国电视发展史上的一道奇观。但是目前的民生新闻报道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地方电视台,最为突出的是民生新闻报道深度不够,从而影响了新闻力度的功效发挥。  相似文献   

15.
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春耕 《现代传播》2004,(2):120-121
电视被认为是2 0世纪最大的文化神话,而真正电视神话的主要角色除了通俗电视剧之外就是游戏娱乐型综艺节目。在当前中国电视荧屏占了主导地位的综艺节目形式多样,如游戏类、益智类、速配类和真人秀等,尽管这些节目制作水平参差不齐,生存时间或长或短,却曾一度风靡大江南北,凡响非同一般。从实际情况看,游戏娱乐型综艺电视节目大有市场,有的节目的收视率目前还处于上升趋势。分析游戏娱乐型综艺节目的文化困境,探讨其文化突围的具体方向,这对中国电视娱乐性节目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多重隐忧:电视节目娱乐化存在的文化困境由于商业…  相似文献   

16.
李杉 《声屏世界》2014,(10):28-31
<正>随着讲坛类、养生类节目的火爆荧屏,人们对电视媒体传播知识的方式与功能又有了新的思考。本文即以荧屏养生为例,探究知识在电视媒体话语体系中的传播方式。到目前为止,国内各大电视台养生节目已有百余档,内容涉及中医、食疗、运动、营养、疾病防治等各方面。其中影响较大、收视率较高的节目有《健康之路》《养生堂》《养生》《百科全说》《健康最重要》。国内目前养生节目数量众多,模式基本相似:即专家主讲、主持人串接、群众参与。在这一模式中,体现出电视媒体传播知识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7.
电视荧屏的字幕,在传播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它可以明确指出电视画面的具体涵义,排除其“多义性”。字幕还可以对画面所表达的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提示或点评,帮助观众加深认识与理解。荧屏字幕在电视传播中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电视媒体的传播中,人们往往重视画面,忽视字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牟青 《今传媒》2012,(7):141-142
艺术都是有相同之处的,文学与电视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电视散文这种荧屏艺术,更以语言精致、短小精悍、艺术精湛的节目形态给五彩缤纷的荧屏增添了无限的魅力,甚至使电视艺术的文化品位获得了提升。本文试就余秋雨散文对电视散文的创作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进行思考,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9.
叶楠 《传媒》2001,(4):29
当人类有了简单的实物交换,以实物示人,以口头吆喝,告诉他人自己的物品的品质,这就应该是最早的商品广告了。 有赖于传媒、特别是电视传媒的发达,广告业有了广阔的表演舞台。当今,几乎每日每时每刻都有五花八门的广告接踵拥向电视荧屏,展示自己的姿容……但是,目前我国有不少电视商品广告,姿容并不佼好,对观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口语化”是电视新闻稿的基本风格;教科书上这样写,中外的专家学者们也英雄所见略同。原因也简单,店视新闻稿最终是靠播音员来念,念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听;念则用口,听则用耳。“口——耳之学”当然需要“口语化”。然而,我们仔细推敲一下就会觉得,用“口语化”来体现电视新闻稿的风格是失之笼统的。“口语”是个什么概念呢?《辞海》上这样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