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辅导员》2011,(13):83-83
李成恩,英文名Linda,80后女作家,诗人,纪录片导演。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汴河,汴河》《雨落孤山营》《春风中有良知》《高楼镇》,长篇小说《大学城》,随笔集《文明的孩子:女性主义意味的生活文本》等。独立拍摄制作有《末代守陵人》《三轮车夫》《汴河,汴河》等.担任中央电视台多个栏目编导。  相似文献   

2.
正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些诗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信息。我想通过几首具有典型意义的唐诗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诗歌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从《汴河怀古》看隋炀帝千秋功过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  相似文献   

3.
通济渠是隋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条,其东段通称汴河。由于早期文献记载或简略不明,或易生歧义,所以关于通济渠东段(汴河)的具体流经线路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当代历史地理学界主流观点是认可中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里对汴河的记录,即西起黄河板渚(今河南荥阳市北),向东流经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宋州(今商丘市),再偏向东南流经宿州(今安徽市名),至泗州(今江苏盱眙县北洪泽湖中)入淮河。通过研究认可此说,并且发现盛唐人高适的《东征赋》是佐证此说的一条新的重要书证,它比《元和郡县志》早了六七十年。  相似文献   

4.
传世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城东汴河一角的风光,展现了当时社会各行各业的人士的社会生活图景,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历史画卷和艺术珍宝。图卷的末段,描绘的是以一座高大城楼为中心的城区繁华景象。这座城门,许多人认为即东京外城东南部汴河的东水门。最早这样指认的是金代张公药,他在题《清河上河图》的诗中说:  相似文献   

5.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质疑,由此可见,学会质疑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所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引导探究,就一定要鼓励质疑。在此,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案例一:到底该如何认识隋朝大运河?在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时,针对本课重点,我布置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描写大运河的诗,并简单谈谈自己对大运河的认识。结果学生不但展示了自己收集的诗,如唐朝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唐朝李敬芳的《汴河直进船》、唐朝胡曾…  相似文献   

6.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年间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传世杰作,系描绘北宋年间京都京东南城郊时节的一幅国情长, 绘之汴河,对其流经及发源地作了详查考证,并对汴京其它诸河的来龙去脉以及漕运等作出了可信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朝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是中序的第一章。现在见到的唐朝《水调歌》都是五、七言诗。宋朝流传下来的《水调歌头》词,则为三、五、六、十一字的长短句。这说明《水调歌头》已经不是唐时的旧曲,而是宋时谱写的新声。《水调  相似文献   

8.
汴河漕运在北宋的漕运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北宋政府从河道的维护治理与漕运的制度管理两个方面解决汴河漕运存在的问题,保证汴河漕运的有效运行。北宋末期,由于在汴河治理方面的懈怠与漕运管理方面的失误,使得汴河漕运不断被破坏,逐渐失去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北宋汴河的漕运制度是健全的。漕船的运行以纲为编制单位,发运司共掌200纲。纲船实行官、私船分运制。在正常的年份,汴河实行一年四运制,每年漕运的时间约有二百余日,冬日需关闭汴口。最重要的漕运制度是转般法,在它运行的百余年间,对汴河漕运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北宋对汴河漕额的规定是较稳定的,基本保持在每年600万石左右。有了这套健全的漕运制度,北宋才能维系其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唐代汴河兼具引水、分洪、灌溉、转漕、运输、植树绿化和改良土壤等多种良性生态效益.唐对汴河的浚治,缓解了汴河及黄河下游的压力,对于疏通航道、减少水患,保护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泥沙淤积,疏于修治则破坏了沿岸的自然环境,加上城市对森林资源的消耗,破坏了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隋炀帝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辛亥(二十一日)下诏开通济渠(又称汴河或御河),而于当年八月壬寅(十四日)就“御龙舟,幸江都”了。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一书据此认为汴河“只化了一百七十多天工夫便开成”了。(第181页)事实果真如此吗? 《隋书》卷六十五《吐万绪传》云: “大业初,转光禄卿。贺若弼之遇谗也,引绪为证。给明其无罪,由是免官。岁余,守东平太守。未几,帝幸江都,路经其境,迎谒道傍。帝命升龙舟,绪因顿首陈谢往事。帝大悦,拜金紫光禄大夫,太守如故。”  相似文献   

12.
唐代汴河改善了沿线城市的交通环境,促进了传统城市的新发展,同时催生了一些新兴城市,大大地推动了城市商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高,致使黄淮之间形成了一个以汴河为轴心的贸易关系密切的城市带。这一过程中,汴河、交通、商业、城市之间构成了同步运动,汴河交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这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风俗世情的长卷。画面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的景象。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童文山 《历史学习》2006,(1):6-6,23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材料二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宗元鼎《炀帝冢》材料三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李敬方《汴河直通船》材料四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  相似文献   

15.
汴河通淮利最多——隋唐时期的开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开封东角楼部分街区和郊外汴河沿岸一角的繁华景象。画面从郊外展开 ,渐渐接近繁华闹市 ,汴河流贯市街 ,河内船只有的停靠岸边 ,有的在急流中行驶 ;过了拱桥就是街市中心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 ,酒楼茶馆、达官宅府各异其趣 ;街市上熙熙攘攘 ,热闹非凡。由此可见当时开封繁华之一斑。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那么 ,开封是如何发展到北宋时这般繁华的 ?隋唐时期的开封 (即汴州 )又是一番什么景象 ?现在就让我们到汴州去看看吧。一、交通枢纽。汴州地处中原腹地 ,北临黄河 ,当“天下之要冲”、“…  相似文献   

16.
游览汴京     
汴京,即现在的开封,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向我们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的民风世情。“五一”长假,我跟爸爸来到开封,亲身感受了这座昔日都城的风貌。我穿行在开封的大街小巷中。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一些名胜古迹现在都恢复了。宋太  相似文献   

17.
公元605年,隋炀帝发河南男女百万开汴河,引黄入淮,促进了当时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但是,历经隋唐五代之后,却给黄淮平原广大地区带来了历史性的灾难——黄河水患。地处汴河中游的商丘地区,自然不  相似文献   

18.
《新作文》2006,(3)
沈括在其《梦溪笔谈补》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北宋真宗祥符年间,皇宫失火被毁,大臣丁谓受命重建。当时,他遇到几个难题。首先,建筑材料只能由水路运到汴河,距工地尚远;其次,建筑用土也须从很远处拉来,皇宫烧毁的瓦砾又需拉到郊外.这两项十分费工.针对此种情况.丁谓想了一个绝  相似文献   

19.
宋代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伟大的艺术杰作,被称为我国的国宝之一.解放以来,我国的绘画家、工艺美术家、文物鉴赏家、历史学家及其他爱好这一艺术珍品的人们,对该图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对该图的解释中,仍有许多疑难和争论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试图从市郊菜圆、汴河景象、店铺字号等方面所反映的东京风貌和经济特色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爱好这一问题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20.
宋代初年,在以首都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为中心的漕运四渠(汴河、惠民河、五丈河、金水河)中,汴河的地位独居首位.它在我国水运史上也是具有重要特色的运河.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北宋政府的"生命之钱",对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往,对于汴河的水源、流径、航运、淤塞、疏导等情况的原因及过程.学者们都作了较多的探讨和研究,但对它在当时所处的地位,特别是商业、贸易、漕运等经济地位的探讨.尚未见到详尽的论述.本文的目的则在于以一得之见补方家之白.以期引起学界人士对此一问题之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