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凯 《武当》2006,(7):50-50
上世纪二十年代,全国各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各地的银行与商号,往来运货及汇款也不安全。因此,镖行盛行于世。有的镖局为客户押运货物,有的护送贵重财物,也有的派镖师在银行商号“坐池子”(护院)。镖局业甚是兴隆。  相似文献   

2.
明清以降的镖局发展为理解地域武术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镖局的产生是悠久地域武风的客观体现,镖师四海行镖积极促进了地域武术的交融。镖行"春点"从江湖视角揭示了地域民间结社组织的习武活动以及传统武术的大众本色,镖局中的形意拳现象与太极拳发展路径折射着地域武术拳种的时代载体信息。坚忍勇毅、诚信敬业的传统镖局精神不仅反映出地域武术与乡贤文化的有机关联,同时也是支撑中国武术持续发展的文化血脉和内在底色。  相似文献   

3.
张凯 《精武》2006,(3):42-42
清末民初,北京前门外粮食店有一会友镖局。镖局有一位老镖师,姓于名鉴,字镜堂,是三皇炮捶于派创始人于连登的六子。在同一时期有一山西人李德茂,曾当过阎锡山的副官长,三十多岁,身材高大,自幼习武,功力深厚,性情狂傲。李德茂奉阎锡山之命,来到北京会友镖局,聘请武术教官。李德茂到北京时曾口出狂言:“若有人胜了我李德茂,我即下帖请人,若被我打败,说明会友镖局没有高人。”李德茂的狂言激怒了会友镖局的全体同仁,老镖师于鉴要亲自会会李德茂。当时于鉴已年过五旬,身材瘦小,精神矍铄,脑后留  相似文献   

4.
王书文 《精武》2002,(3):40-41
我的恩师卢嵩高,是河南周口人,回族。他自幼习武,十多岁时就拜心意门第七代名师袁凤仪为师。他聪慧、果敢、好学并肯于吃苦,在明师指点下,26岁时已是武艺超群,被河南周口万胜镖局聘为镖师。他押镖去过河北、山东、四川等地。  相似文献   

5.
王书文 《精武》2003,(2):40-41
我的恩师卢嵩高,是河南周口人,回族。他自幼习武,十多岁时就拜心意门第七代名师袁风仪为师。他聪慧、果敢、好学并肯于吃苦,在明师指点下,26岁时已是武艺超群,被河南周口万胜镖局聘为镖师。他押镖去过河北、山东、四川等地。  相似文献   

6.
镖局是清朝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行业,它的产生、发展、鼎盛、衰落直至消失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需求息息相关。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武术走出封闭的家族传播和乡间传播,同时,镖局的产生还促进了不同武术流派的融合。镖局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影响了武术传播:(1)在城市开设镖局开设了武术传播的新形式;(2)镖局开业时的"亮镖"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手段;(3)镖局内镖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促进了武术的传播和融合;(4)走镖过程中打出的"名号"对武术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郭会坡 《精武》2010,(3):36-37
“镖不喊沧州”,在清末民初那个社会大变迁大动乱的年代,叫响了沧州这个穷乡僻壤的北方城镇。沧州注定与镖行镖师有着不解之缘。纵贯沧境的京杭大运河成就了沧州的南北通衢,也成就了为富商巨贾押运财物的镖行,更成就了名扬四海的镖师。沧州因镖而扬名,镖亦因沧州而显威。在这样一个水旱交通要冲,这样一个以武为业的地方,武,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生活。  相似文献   

8.
镖客史话     
镖客又称镖师,是指那些依凭武艺为行商客旅护送财物或保护客商官吏人身安全的武士。因这类人多擅长使用一种形如矛头、有棱角、尾部稍大、用以投掷伤人的暗器——镖,所以“镖客”即指“带镖之客”。近人钱基博有曰:“关东巨盗,都魁悍武桀,甚非江淮间穷民迫饥寒为盗者比也。故巨贾豪商挟资出其地者,辄不吝厚币延聘护行武士。其人大率持镖三寸许,制  相似文献   

9.
清光绪年间,北京城内有八个大镖局,大都集中在前门一带.会友镖局是其中最大的一家,开设在粮食店南头路西.一八九○年(光绪十六年),会友镖局因为实力最为雄厚,加之靠山李鸿章的牌子硬,几乎到了鼎盛时期,不仅在北京设有总号、南京、上海、西安、天津等人城市,也都设立了分号.南北各地、师兄师弟、师叔、师大爷的、总共拥有一千多名保镖,总管事名孙一廷,一般人称老孙四,号里的镖师均称为孙四掌柜.一般进镖局,都有一身武艺.因为进得镖局,就意味着身家性命全搁了上去,不管护粮押款,送人递信,遇上了歹徒,三句话不对口就得兵刃相见.  相似文献   

10.
抢夺鸳鸯刀     
陕西西安府威信镖局总镖头周威信受川陕总督刘于义之托,护送“鸳鸯刀”进京,不意半路受劫……  相似文献   

11.
张凯 《武当》2008,(5):57-57
原京都会友镖局第三代镖师王福全,江湖人称“铁罗汉”,河北省人氏。因其为人和善可亲,耿直正道,以德服人,被武林同道赞誉为“王老好”。王老好侠义心肠,疾恶如仇,好为穷苦百姓打抱不平,为朋友两肋插刀。  相似文献   

12.
广盛镖局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盛镖局,即戴隆邦创办的镖行,总号设在河南赊店(今社旗县),分号设在祁县及内蒙。镖局主业在于力保晋商行商走货,兼营巨商大贾保家护院。主业经营活跃在乾(隆)嘉(庆)年间,兼营业务延至光绪至民国时代(后裔所为)。广盛镖局是闻名天下的君子镖,戴家拳是声震武林的仁义拳。  相似文献   

13.
押镖奇缘     
王春华 《武当》2012,(5):60-62
"张之强"和"吴一武"两家镖局是世交。张镖主有个儿子名叫张开志,不仅武艺超群,而且一表人才。吴镖主有个女儿。两位镖主一高兴,便为两个孩子订下这门娃娃亲。吴镖主的女儿吴约兰不仅相貌平平,而且是个侏儒,张开志对这门亲事自然是满肚子的不高兴。一天傍晚,张镖主将张开志叫到跟前,说有批货让他押到襄阳去,等押完这趟镖回来,就替他把亲事办了。  相似文献   

14.
提起武术大师霍元甲,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实在当年的上海"精武体育会"里,还有一位与霍元甲同样名声赫赫的武林英豪,他的名字叫蔡桂勤。蔡桂勤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拳师,精通多种拳术与器械,尤以华拳最为精湛。年轻时任苏州锦源镖局镖头,后来到上海开设西庆镖局,任总镖头。常走山西、陕西、宁夏一线,威震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15.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维新志士,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他不但擅长诗词,而且还精通武艺。 谭嗣同少年时代便拜了赫赫有名的大侠——大刀王五为师。大刀王五名王正谊,是沧州西郊大官厅人。他自幼好武,父亲去世后与母亲务农度日,遇事常遭欺凌。成年后慕沧州“成兴”镖局镖师李凤岗  相似文献   

16.
绳镖初探     
绳镖的起源和发展恩格斯指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绳镖的源头要追溯到原始时代的渔猎工具。新石器早、中期的石鱼镖,骨鱼叉同现在的绳镖结构功能十分相似,使用时都是在镖的尾部系一根绳索或缚一根木棒,用于抓住绳索或木棒的尾端,将镖(或叉)掷出,以获取鱼类和杀伤野兽,然后牵动绳索或持捧将其收回。据考古材料论证,“鱼叉”、“鱼镖”有的尾部带有结节,是便于系绳索的遗迹,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原始“鱼叉”就有结节,可见绳镖是从原始的石鱼镖,骨鱼叉发展演变而来的。绳镖又名“绳鞭”、“甩头”,“盖在有脱手飞镙之前,而脱胎于棉套索者也”、“盖脱手之飞镖,实自宋代之余氏。”可见绳镖的源流考要追溯到宋以前的各朝代。据民间传  相似文献   

17.
笑傲江湖     
五人纵马回城,将到镖局,远远望见大门外人把照耀,聚集多人。林震南心中一动,催马上前。好几人说道:"总镖头回来啦!"林震南纵身下马,只见妻子王夫人铁青着脸,道:"你瞧!哼,人家这么欺上门来啦。"只见地下横着两段旗杆,两面锦旗,正是镖局子门前的大旗,连着半截旗杆,被人弄倒在地。旗杆断截处甚是平整,显是以宝刀利剑一下子就即砍断。王夫人身边未带兵刃,从丈夫腰间抽出长剑,嗤嗤两声响,将两面锦旗沿着旗杆割了下来,控成一团,进了大门。林震南吩咐道:"崔镖头,把这两根半截旗杆索性都砍了!哼,要挑了福威镖局,可没这么…  相似文献   

18.
吴锡臣字振升,号“泥里金刚”,正宗昆仑派长门无极门第51代掌门。早在上世纪卅年代,他就已蜚声关东武坛,用武术为中华民族争得荣誉。 吴锡臣1897年出生于河北献县一个颇有名气的武术世家。七岁起就随祖父、远程镖局总镖师吴老剑侠学艺,苦练童子功。吴老剑侠遍访天下名师,钻研武功六十余载,道光年间设擂台会友,未逢旗鼓相当对手,人称“单鞭压倒河北银头叟”。  相似文献   

19.
万胜拳简介     
陈智生 《武当》2009,(1):10-11
一、源流 万胜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由明末清初全真道长艾莲池和弟子胜英在万松山西霞观创编。胜英当时是南北十三省镖局总镖头,中国第一部武侠小说《三侠剑》就是根据胜英保镖故事改编而成。万胜拳是师徒二人根据多年实战经验创编而成。后取万松山的“万”字和胜英的“胜”字取名为“万胜拳”。  相似文献   

20.
宋温暖 《精武》2005,(12):24-24
宋国宾先生,生于1882年,卒于1960年,享年78岁,河南省周口市德化街人。其父精于金银打造技术,开了两个银匠炉,在当时社会中也称得上富裕家庭。“穷文富武”,在那荒乱之年,为了防身健体,老人都支持孩子们习文练武。先生自幼嗜武如命,1894年,十二岁的宋国宾由父母送至万胜镖局,拜总镖头杨少同先生为师学习少林派拳械、十趟弹腿等。在镖局期间,他又得到各门各派高手指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