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研究选取4家国家公务员单位的工作人员为被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BM职业倦怠量表并结合针对个别被试的深度访谈,调查了国家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现状并探讨其与被试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国家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状况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工龄差异;(2)职业倦怠与内-外倾的人格特质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而在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的人格特质和潜在的精神特质的人格特征上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3)情绪管理训练及性格塑造有助于改善国家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状况.  相似文献   

2.
考察高校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两者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提供依据。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问卷和职业倦怠量表对525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和工作家庭冲突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倦怠总分与工作家庭冲突各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家庭冲突对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工作家庭冲突是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采用职业倦怠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来自不同高校的296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考察了各种人口统计学变量之间的差异,探讨了职业倦怠各纬度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高校类型的教师,在职业倦怠各因子和社会支持各因子上存在差异,职业倦怠各因子与社会支持各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人格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有多种因素。本研究从高校辅导员的人格特征角度来分析职业倦怠情况。对江苏省部分高校280名高校辅导员发放了问卷。最后得出人格特征中的进取能力、社交风度、适意感、自我控制、宽容性、好印象、智力效能这七个因子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都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运用工作压力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对362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1.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严重,成就感较高,女教师情感枯竭水平高于男教师,差异极其显著(p<0.01);2.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职业倦怠有显著的相关;3.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结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并不严重,成就感较高,女教师情感枯竭水平较高;工作压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城市校本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状况,提供团体心理辅导并探讨其辅导效果,笔者采用Maslach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ES)以及自编的团体满意度自我评估问卷,对参加校本培训的教师在心理辅导前后进行调查,分析其职业倦怠状况及其自我评估满意程度变化。结果显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得分都比较高,其三因子分值在进行辅导后均下降,并具有显著性差异 团体成员对自己的变化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且团体活动前后比较各因子均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城市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 在校本培训中,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应对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农村贫困女童的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农村685名女童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重点调查了150名贫困女童。结果:贫困女童与富裕女童比较在人格内外向(E)、神经质(N)两项呈现显著性差异;贫困女童与富裕女童在教养方式上比较也呈显著性差异,即贫困女童较少得到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而较多得到父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在艾森克各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间相关比较中,贫困女童在精神质(P)维度与父母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都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N)维度除了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一项外,与父亲、母亲其他各因子都呈显著相关。结论:父母亲教养态度和方式对贫困女童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各级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家庭都要特别关注农村贫困女童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一员,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也成为职业倦怠研究的焦点之一。基于此,采用张冬梅编制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问卷》,对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幼儿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及职业倦怠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类型幼儿园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及职业倦怠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班级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量表对10所高职高专院校的78名辅导员进行调查,以揭示该类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被测辅导员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职业倦怠检出率分别为16.67%、6.41%、47.44%。三个维度在婚姻和学历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在低成就感上的均值显著高于男性(P0.05),而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维度上男、女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转岗态度与职业倦怠程度呈正相关。文章还探讨了职业倦怠的致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工作压力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职业倦怠问卷对乐山市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的98名一线服务人员进行调查研究,以考查三者的关系,以及特质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酒店一线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习惯采用积极应对的方式;(2)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0.66),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33);工作压力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33),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50);(3)分层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有正向预测作用,两种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调节作用显著.结论:对于旅游酒店一线服务人员,应该多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来缓解工作压力所致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