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王维山水诗的具体诗作为文本,借于审美范畴,阐述、分析王维山水诗篇创作的审美特点,挖掘展现王维山水诗创作上的超功利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2.
作为盛唐时期集绘画、音乐、诗歌才能于一身的著名诗人,信仰是王维生命中的支点。它贯穿在王维生活中的各个阶段,生活细节的点点滴滴,更散发于宛若天籁般的诗歌当中。本文首先从王维的生活和时代氛围追溯其信仰形成的原因;其次赏析王维诗歌中的禅理旨趣;最后分析王维的信仰对个人和时代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禅宗和王维的水墨山水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的王维以禅入画而作“破墨山水”,对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从王维的生平思想分析入手,阐明禅宗对王维的人生哲学、艺术思想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禅宗对王维水墨山水画风的形成及其对中晚唐水墨山水画的出现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而利用此理论分析唐诗仍有很大的空间。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诗为最。以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对王维诗歌及英译文进行分析,可以为解读王维诗歌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在王维研究中,人们习惯于将王维描述成一个佛教徒,一个隐士,一个田园山水诗人,并习惯于对王维诗中的“禅趣”和“禅意”以及王维同陶渊明,谢灵运等田无山水诗人的传承关系作分析,这种研究有其合理性,但以偏概全,据统计,王维存诗四百多首,田园山水诗只占其中的三分之一,王维诗歌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其中蕴涵的情感也相当复杂,故“佛教徒、隐士,田园山水诗人”还无法概括王维一生及其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情感状态,而从王维与阮籍的关系角度入手可以破解王维研究中的许多迷茫和王维自身及诗歌中表现出的种种矛盾心态,从而揭示王维的“生命本相”。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王维诗歌的用典情况,可以了解到王维诗歌所征引典故的来源,以此入手来察看他的知识构成,及其对王维思想的影响,分析他的主要思想倾向,并总结王维诗歌用典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王维的思想与佛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关联,突出表现在其诗中“空”字出现频率颇高。文章以王维的“空”字诗为例,结合“空”在佛禅思想中的内涵,综合分析王维诗中佛禅思想的成因及王维诗禅交融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文雯 《文教资料》2020,(5):19-20,8
王维诗歌以空见奇绝玄妙,主流研究划分其的思想以四十岁为界,前儒后佛,王维诗中充斥空寂隐逸,但通过对其人其诗“空”的特质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如此概括王维无可厚非,但要深刻认识王维的“空”,应该从复杂甚至相反的多方面观摩。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王维山水田园诗中选材和语言方面所体现的"诗中有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选材方面王维善于选择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加以融炼组合,形成"诗中有画"的效果;王维山水田园诗选景不求其全,而求其精,虽然画面有限,内客却极为丰富,极富"诗中有画"的特色。在语言方面王维诗歌的语言饱含绘画特色,象画家的笔一样,绘出一幅幅山水田园画,构成了"诗中有画";王维总是苦心地寻求那些富于色彩的语言,力求"诗中有画"。总之,从"诗中有画"采考察王维的作品,无论从选材方面,还是语言方面,都可以得到比较明确的论证。  相似文献   

10.
徐欢欢 《现代语文》2010,(3):144-145
王维的诗歌受到大众的欢迎。语文教材中就收录了王维的不少诗歌。笔者认为这是由于王维的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王维的诗歌适合于诗教;二、王维的诗歌具有浓郁的人情美;三、王维的诗歌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维山水田园诗是唐代山水田园诗发展的高峰,他的山水田园诗特别富有画意,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造成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体现了浓郁的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  相似文献   

12.
送别诗是六朝题材诗中显赫的一支,特别以其独特的美学风韵,丰富了六朝诗歌美学,在六朝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领略一首首六朝送别诗,优秀之作所展示的人情美、山水美、场景美尤其引人瞩目。六朝送别诗略带悲怨或清新或绮丽的美学风格正是从其别具姿态的人情、山水、场景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蜀中山水孕育了张大干的蜀中画与蜀中诗。蜀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名胜、古迹众多,风物、风情、风习奇特,不仅成为张大千诗画创作的题材,而且是他情感的寄托和艺术的生命,影响到他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张大千以造化为师,天地万物为他所用,蜀中时期笔墨风范开始具有独创性,成为张大千绘画技法“变革”的前奏。蜀中诗画是张大干艺术世界的奇葩,反映出张大干恋乡的情感特性和“师法自然”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杨建飞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3):43-45,57
对于王维的山水诗,历代许多诗论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其中苏轼的“诗中有画”,因其特别精辟允当而成为经典之论。诗境与画境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山水诗的共同特征,而作为王维山水诗的考语和定评的“诗中有画”有着特定的含义。这一方面是指王维诗中用以表现山水景物线条美、构图美和色彩美的技法,即所谓的“融画入诗”;另一方面是指那些不能入画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王维的笔下也显得意趣盎然。韵味无穷。这是一种气韵,是一种画意或画风。  相似文献   

15.
《辋川集》是王维与道友裴迪于天宝年间在辋川庄写下的唱和组诗,是其山水诗的巅峰之作。在辋川别业,诗人把山水景物作为描摹对象,于诗情画意中洗涤自己幽独空寂的心灵。20首绝句,即是诗人这一时期隐逸情趣的折射,更有一种佛家崇尚的顿悟机缘。  相似文献   

16.
《思南闺秀清吟录》诗集,是清代咸同年间,以贵州思南城区土家族冉氏两代女性为主创作的意境高雅之作,有思郡山川灵秀之气,独具闺阁缠绵之情,曾在思南、印江城乡广为流传,颇有影响。笔者结合当时历史文化背景,从苦情、亲情、闺情和友情四方面来介绍分析诗集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谢铎是“茶陵诗派”的重要作家,由于生平经历的不同,他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和李东阳等人不同的风貌,不但破除了台阁体诗风,开始向复古方向转化,而且开拓了众多主题,其中既涉及到他对民生疾苦、国家朝政的关注,又流露出忧谗畏讥退隐避祸之心,并表现了作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歌颂赞美之情以及对亲情友情的重视等等,此外还有一系列咏史诗,都体现出诗歌主题的创新倾向。  相似文献   

18.
王夫之寓居南岳时所写的诗歌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政治社会动乱的现实与患难中真挚的师友情谊 ,以及他对南岳风景风物的热爱 ,有着多样化的风格。也是研究这一阶段王夫之思想行动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历来备受后世推崇,流传也广,而送别诗相对来说较受忽略。其实,王维送别诗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其送别诗存在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即“明净澄澈”与“悲凉壮阔”,它们在意象的选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有特点,都反映了盛唐时期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0.
乡土情结是文学创作的动力之一。王士性的山水诗作较多地表达对家乡的乡土之念,纵情讴歌家乡自然景致,梳理其中的人文意韵,流露出诗人的真情。出于描绘大自然山容水态的客观需要,艺术上也作了多方探索。王士性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山水诗文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