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与写作》2009,(3):5-5
《新闻与写作》创刊25周年,能够参加这次座谈会我很高兴。首先,对《新闻与写作》创刊25周年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2.
新年伊始,当您翻开这一期的《新闻与写作》,您就是一个历史时刻的见证者——2009年1月,《新闻与写作》迎来了25周岁的生日,作为这个生目的礼物,全新改版扩版的《新闻与写作》如约与您见面。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写作》2009,(3):10-10
《新闻与写作》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接了地气的缘故,这地气是什么?是满足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基层干部、通讯员,以及活跃在各行备业的新闻与写作爱好者的需要,这是《新闻与写作))25年来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我本人就是《新闻与写作》的忠实读者。1970年开始做北京日报的通讯员,1974年进入北京日报,《新闻与写作》一直是我必读的一个刊物。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写作》2009,(3):11-11
25年来中国新闻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新闻与写作》也对推动中国新闻业的发展起了非常好的作用,是值得庆贺和纪念的。作为首都北京的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报道新闻也要研究新闻,在新闻研究上要有所作为,《新闻与写作》应该成为北京新闻研究的潮流刊物。  相似文献   

5.
《新闻与写作》2009,(3):6-6
《新闻与写作》在25年前诞生的时候,我就读它。当时是小开本,现在已经变成很现代的刊物了。这25年尽管刊物经历了很多坎坷,但是确实反映了时代前进的脚步,反映了新闻事业前进的脚步。《新闻与写作》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伴随着时代和新闻事业一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写作》2009,(3):9-9
25年间,新闻业务刊物从最初的几份,发展到现在数量众多,但刊物内容质量却良莠不齐。如果要评价,《新闻与写作》无疑是一流的。这个刊物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学界和业界搭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业界有一批不错的杂志,学界也有一批很好的杂志,但同时能在业界与学界搭起很好桥梁的为数不多,《新闻与写作》算一个。《新闻与写作》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准我想主要因素有三个:  相似文献   

7.
欣逢《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之际,谨祝《新闻与写作》  相似文献   

8.
我与《新闻与写作》相识仅有一年多的时间,颇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作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新闻与写作》给读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显而易见。我从事新闻写作时间不长,  相似文献   

9.
读者之声     
《邢台晨报》编辑王坚克:看了贵刊第九期《新闻与写作》笔会作者的发言,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从我们《邢台晨报》创刊的1985年起,《新闻与写作》就始终如一地成为我报编采人员的挚友和老师。《新闻来稿评析》、《获奖作品评析》、《采写丛谈》、《新闻采访系列谈》等栏目,每期都以清新的面目与广大新闻工作者促膝谈心,通过原稿与见报稿对照讲评,并伴以作者的采写体会,举例灵活,朴实生动,说理情真意切,及时有效地指导了我们的新闻实践。我尤喜爱《评论的写作》、《毛泽东新闻评论写作艺术》、《谈散文写作》、《语法讲座》、《写作杂谈》等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业取得光辉成果的今天,我们迎来了《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 我们编辑部的同志与为《新闻与写作》撰稿的新闻界领导、专家们,在苍茫辽阔、风景秀丽多姿、气候凉爽宜人的“京北第一草原度假村”,欢聚一堂,共同纪念《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别有一番情趣! 《新闻与写作》在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取得了成绩,我们大家风雨同舟,共同为《新闻与写作》付出了辛勤和汗水。十年来,不论世转时移,许多关心《新闻与写作》的同志们,无视商品经济大潮下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坚持正确方  相似文献   

11.
菏泽市报自1985年以来,每年都给编采人员订一份《新闻与写作》,并把它作为业务学习的必备材料。1990年11月14日,编辑部就如何学习运用好《新闻与写作》,召开了一次由部分编采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下面是与会者的发言摘要。一、《新闻与写作》是编采人员的必读之物要闻部主任程凤斌: 市报自1980年创刊以来,相继为编采人员订阅了《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与写作》、《青年记者》等新闻业务刊物。我一直比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2001年岁末《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召开座谈会,探讨如何进一步办好、用好本刊。 有时代感 具实用性 深受欢迎 吕国庆主编首先介绍了《新闻与写作》的情况:《新闻与写作》是研究新闻业务,传播写作知识的杂志.多年来,《新闻与写作》发行量在全国同类刊物中名列前茅,刊登的文章多次在本市和全国获奖,2001年又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二等奖。2001年《新闻与写作 》被中国期刊协会列为向“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赠送期刊。《新闻与写作》的办刊宗旨是:联系实际,研究理论,传播知识,交流经验,加强指导性、知识性、可读…  相似文献   

13.
以《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为依托,结合教学实践的经验与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改革了《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炼出了适合于《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教学需要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即整合"真题化驱动教学模式"和"对分课堂驱动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和所蕴含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广播电视新闻写作》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完美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与写作》2009,(3):11-11
《新闻与写作》创刊25年,我和我的同事在其中经历了15年。我们的刊物为什么25年长盛不衰,发行量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暨南大学新闻系副教授邝云妙编著的《新闻写作教程》(修订本),已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修订后的《新闻写作教程》,对新闻写作基本功、新闻写作原则、要求、结构、新闻角度的选取、通讯与特写的  相似文献   

16.
当我拿到2008年第1期《新闻与写作》时,心中不禁泛起一种欣慰与感动。从1998年第一次订阅它到现在,《新闻与写作》已伴我走过十年了。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从一名新闻爱好者成为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十年里,《新闻与写作》成了我实现新闻梦想的良师和引路人。  相似文献   

17.
与《新闻与写作》相识是在2004年9月,那时我刚参加工作,领导安排我协助抓信息工作,于是就经常找一些有关新闻写作的书来读,由此就和《新闻与写作》结下了这个不解之缘。正好赶上一年一度订报刊的时间,我毫不犹豫就订下一年的刊物。在与《新闻与写作》相处的一年里,培养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写作热情高涨,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图片新闻     
《新闻与写作》在军营我是连队宣传委员兼报道组长,今年订阅了《新闻与写作》,从而我连板报上每期都有了“写作之友”专栏,栏目里的内容都是我从《新闻与写作》中摘编的。这激发了报道员和战士的写作热情,渐渐地《新闻与写作》深受战士所爱,我连通讯员每次取回杂志,战士都争先抢阅。图为,我连训练归来,恰逢通讯员取回《新闻与写作》第六期,两个战士马上抢去阅览,当时我发现这场面很好,立即去拿了相机,回来后又多了两个人,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看到《新闻与写作》,是我上高一的时候在父亲的办公室里。之后,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我当时学习科目较多,任务繁重,但我却怎么也放不下《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不仅指导我了解国内外的新闻学术动态,还帮助我拿起笔也学着写些短小的消息。当时我是安康市二中办的《一川》文学刊物的主编,很需要提高自己本身的写作、鉴赏与编辑能力,我自然将《新闻与写作》当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新闻与写作》刊物的内容很广泛,不仅有当今名家的杰作,也有时下新闻佼佼者的力作;尤其是栏目设置丰富、合理。像每期的封面,几乎登的都是上乘…  相似文献   

20.
正一、建设符合学校实际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实践训练体系迫在眉睫《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为新闻传播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采写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学会处理和交流信息,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新闻业务能力的高低。但目前在《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教学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讲授、轻实践训练的现象,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