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军地图: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已经整整65个春秋,在闻喜县档案馆里保存着一张1938年6月日军发行的《北支那五万分之一图平阳四十九号》地图,依然能勾起人们对那段惨痛历史的记忆,它是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  相似文献   

2.
一、广播电视战争报道的发展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战争这个充满血腥的洪水猛兽一直形影相随。同时,人们记录和报道战争的方式也随着物质的丰富、科技的进步而日趋多样。媒体从报纸到广播、电视到互联网的演进,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报纸肩负着传达信息的重担,是无可替代的传媒之王。但当战争发生时,广播以其快捷和人际沟通的优势,使人们突然发现,收听广播能够更快地了解战况。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记载:1940年4月初,英国、法国和德国都在对中立国挪威、丹麦等国施加影响。英、法海军进入挪威水域设置雷…  相似文献   

3.
日军地图:蓄谋已久的侵华 战争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已经整整65个春秋,在闻喜县档案馆里保存着一张1938年6月日军发行的<北支那五万分之一图平阳四十九号>地图,依然能勾起人们对那段惨痛历史的记忆,它是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  相似文献   

4.
广播的新闻是通过声音诉诸人们听觉的,塑造广播新闻播音的图像感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科学研究表明,听觉形象是可以转化为视觉形象的。例如,人们听到火车的鸣笛声,凡是见过火车的人就可以在脑海里浮现出火车的图像来,这种听觉变视觉的浮现,关键是听觉对象要富有情感上的动人色彩,对人的记忆刺激性强,塑造广播新闻播音的图像感是改变广播宣传瞬间退逝弱势,增强广播宣传效果,中深受众记忆,提高广播与其他媒体竞争受众份额的有效途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增强广播新闻播音的图像感呢?  相似文献   

5.
王贵勤 《中国博物馆》2002,(2):55-59,4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这场战争给全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为了有效地避免战争,持久地维护和平,让子孙后代不再蒙受战争的痛苦,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那一天起,不同肤色、不同地域的爱好和平的人们就以各种方式为实现人类这一共同的目标而奋力呐喊,  相似文献   

6.
袁秋乡 《今传媒》2006,(12):48-51
广播,曾经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让声音插上翅膀飞翔;广播,曾经是连通神州大地的神经,给一代人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然而,俱往矣。一切都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发生了大逆转。广播还在一往情深中慷慨陈词,市场的浪潮却将听众席卷而去。人们的脚步在密如雨丝的电波中来去匆匆,却离广播越来越疏远。市场化的语境下,曾经的光荣与梦想都在历经劫波后,凋零成沧海桑田的记忆。广播在弱势和边缘化中惘然徘徊。甚至有人放言,“广播的时代已经结束”,广播没有明天!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新世纪给了广播人一个“哈姆雷特”式的命题。既然广播诞生于新技术的母腹…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战争与传媒就有各种各样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战争形态在不断发展,传播形态和样式也在不断变化。从近期的几场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可以看出,交战双方一方面在海陆空天磁电等诸领域斗争相当激烈,另一方面围绕新闻传媒阵地也展开了激烈的“绞杀”与“攻坚”,广播、报纸、电视、因特网等等纷纷卷入到战争领域,大打舆论战。  相似文献   

8.
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战争与和平的演义史。战争之火从没有在地球上熄灭过。让战争记忆不死,让战争记忆永远鲜活,才能永续和平。战争的记忆是神圣的,战争的记忆亦民族的记忆、国家的记忆。为了不被忘却,就需用战争影像激活记忆。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抗日战争宏大叙事的一部分,"重庆大轰炸"的历史记忆遵循其特定的叙事方式。美国学者科布尔(Coble)发现,战争记忆与战争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人对于抗日战争的记忆也具有时代差异: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以抵抗西方列强和日本帝国为核心的"胜利叙事"起主导地位,但从90年代中期起,"胜利叙事"被以中国人民遭受百年耻辱为主的"受难叙事"取代。①这种差异显示了战争记忆并非只是对过去的回忆,而是对过去的建构。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认为,"集体记忆"本质是立足现在对过去的一种重构,一个社会中有多少群体和机构就有多少集体记忆。而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的记忆有赖于特定群体对于过去  相似文献   

10.
张宪国 《河北广播》2006,(C00):80-81
每当人们打开收音机,都会听到那熟悉悦耳的报时声,可以说,广播整点报时早巳深入人心,从最初的准确对时到今天如同天气预报一样,成为一种行为提示信息,并不断满足着人们的需求。今年五月召开的全国广播节日策划与运营研讨会上,传播学家把广播报时形象地称为“会说话的时钟”。并指出,广播是为人民服务的,广播报时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是分不开的。但是,目前能提供的报时服务和节目形态还远远不够,建议大力研究和开发其内在潜力。  相似文献   

11.
轰轰烈烈的十运会结束了,但十运会留给我们的记忆永远不会结束。十运会是体育的盛会,也是广电宣传的盛会。广播为宣传、报道十运会做出了贡献,可以说, 十运会是历次全运会广播宣传报道力度最大的一次。而作为广播宣传报道的技术保障,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高质量的宣传、报道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搞好十运会宣传报道,广播技术部直接参与转播技术保障的人有20多。尤其是录制部,他们是广播现  相似文献   

12.
综合外电外刊报道,冷战结束后,西方对原苏联东欧各国的电波战趋于削弱。由于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长,美、英、德、法等西方大国都大力加强对华广播,进行思想政治渗透.广播的时间、频率和发射功率也大幅度增加.美国和英国更是把对华广播作为各自对外宣传的战略重点.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在我国全境的可听度和有效性,它们在我国周边的10个国家部署了26个发射基地,从南到东到北到西形成了一个四面包抄的广播发射网,其目的就是要“使整个中国大陆听到西方世界民主自由的声音”.西方对华广播机构部署…  相似文献   

13.
江音  刘惠 《河北广播》2004,(2):51-51
一则好的广播广告不仅带给人们的是听觉上的享受和深刻的记忆,其中蕴含的巧妙构思更体现了创作的独具匠心。在2001年,由中国广告协会主办的全国广播广告评选中,笔的《国际麦格眼病中心》幸运获奖。下面,就这则广告的创作过程,谈一谈广播广告的创意。  相似文献   

14.
陈雯 《新闻前哨》2013,(9):82-84
从2003年全国第一家省级对农广播——陕西农村广播成立,到2013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农村广播总监论坛在长春结束,省级农村广播从无到有,从各自为阵到协作联盟,走过了十年发展路。但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审视省级农村广播的发展,感到忧心忡忡。覆盖到达、创收压力、频道定位,是每一位省级农广人难以解决而又亟需突破的三大瓶颈。一、建立多种覆盖平台  相似文献   

15.
和平是这样出现的──波黑风云录韦实从1992年4月战争爆发,到1995年5月,在长达3年多的时间里,波黑战争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塞族人手里。他们的军事优势是明显的,占全国70%的领土一直由他们牢牢地控制着。他们想和,想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战争,保住既得利...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以及与人类生活的不断融合.人类从信息交流到生产、生活,最终将完全置身于各种新技术所营造的生产方式中,这势必将影响到人的生活行为、工作行为。以至影响到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行为。面对先进的传播技术,现代广播对每个广播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重大政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既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优良传统,也是它的一大优势。作为广播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时政新闻现场直播一直被看作广播独具魅力的表现形式,得到广播界同行首肯,受到听众喜爱,并屡获大奖。从人们至今耳熟能详的开国大典现场转播,到去年时政新闻现场直播“上海五国元首第六次会晤”梅开二度,连获国家最高奖——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广播奖一等奖,无不得益于广播的声音表现优势,得益于广播的同步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8.
对于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来说,与“非典”的搏斗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对于众多的媒体来说,在打响这场战争的同时,还进行着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就是新闻报道战。从4月中旬以来,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媒体们开始集中大面积地将目光聚焦到了这个可怕的病毒身上。一时间,从报纸到杂志,从广播到电视,从网络到短信,各路诸侯纷纷辟出大量版面和时段对“非典”进行近乎于信息爆炸式的广泛报道,并从各个角度吹响了向“非典病魔”宣战的号角。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以往的研究和探讨中,提起振兴广播,提高广播的收听率,每每只囿于广播节目本身的变革或变通:从录播到直播,从单个到板块,从播音室到直面听众的社会大舞台……的确,从内容到形式,其变革的力度之大,其影响的震波之强,堪称我国广播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然而,面对众多的竞争媒体,传播手段单一、落后的广播业从整体上说毕竟还是位居人后,风光不再,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以景德镇地区为例,据2000年底抽样调查,收听广播的人仅占城市人口的9.6%,而在八十年代初,则为21%。不仅如此,出售收音机的商店也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20.
节目主持人进入话题和结束话题的方式与技巧傅程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的传播大都以话题的方式进行。主持人的这种话题播音,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和关注。实践证明,主持人进入话题和结束话题的方式与技巧,对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