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说明阅读对于理解、掌握知识来说,其作用是明显的。但是在数学教学中,较普遍的存在着不读书或囫囵吞枣似的读书等现象,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学生对数学书不愿读也不会读。读且不会,何以能收“其义自现”的效果呢?实际上,数学书不仅需要读,而且需要  相似文献   

2.
袁炎长 《湖南教育》2004,(19):21-21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多读书的好处。不过,在这里,“读”得多的是语文、英语,却很少“读”数学,这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数学没有可读性。其实,“读”数学有许多好处。  相似文献   

3.
读书读书,无论哪门学科的课本都应该“读”,而且要会“读”.过去,很多同学不重视读数学课本。把传授了重要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解题方法的数学课本,仅仅当作习題集来用.不仅丢掉了一个贴身老师,而且丢掉了自学的好习惯和自学能力培养的好机会.新课程标准的教科书更是要读,要从中寻找亮点去读,这里,夏国民老师以华东师范大学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上)为例,教我们怎样读教科书,相信对学习其他版本的读者,也能触类旁通吧.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学习结果,不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不重视“读”的现象。不会读书也是诸多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为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会“读”,改变以往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这里的“读”指的是读懂课本和阅读数学资料。这是学好数学的必要环节,也是学好数学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运用导读和自读相结合的方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包括预习导读,理解复读),强化通读和广泛阅读与数  相似文献   

5.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与“写”是双运(蕴)的,读是写的因,写是读的果。然而怎么读才能事半功倍,怎么写才能水到渠成呢?我觉得“评点式阅读法”,就可以使阅读锦上添花,又可以令写作姹紫嫣红,达到读与写的共赢。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一个人终生学习、进取所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之一.怎样正确地指导学生读书呢?方法是避免生硬的灌输、空洞的说教,而注重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书中去感受、去领悟,潜移默化,自然渗透.这种正确引导要做到“读与思”、“读与写”、“课内与课外”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让学生明白读书的意义何在,就是"为什么要读?读些什么?如何读?"的问题,变传统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学习。课上,老师通过设疑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妙,产生成就感,从而有兴趣学习。通过观察理解问题之所在,思考如何解决,如果学生能独自解决,就必定会产生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如何将素质教育融于数学教学之中?文章对此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帆 《湖南教育》2006,(10):6-6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人们公认的读书真谛。的确,在实际教学中,“读”历来是语文、英语、政治等科目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却很少进入数学课卷。下表是对学生考试中因读题问题出现的数学错误作的一个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
《华章》2007,(5)
读教相长都说“教学相长”,我说是“读教相长”;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却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为什么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10.
“你每天都读书吗?”“你每天都思考吗?”“你每天都在实践吗?”要是有人问你这些问题你肯定会感到可笑,因为我们每天无时无刻不在读书(读教材、读教参),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思考怎样让学生考高分),又无时无刻不在实践(天天都在上课)。但如果再问你“每天都在读什么书?”“每天都在思考什么?”“每天又在实践着什么?”这时你的回答恐怕不会那么坦然、那么自信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以“教师讲、学生答”为主线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基本销声匿迹,但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线,一问一答教学模式还占相当大的空间,尤其是在农村。这种教学模式,看似课堂活跃,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何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探讨、交流、实践,达到“多读书、读好书、能读书”的目的?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始终定位在“点拨”上,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最大限度地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要充分地给学生读书、思考、质疑、查阅、交流、评价、演练等七种机会。一、读书的机会 阅读,是对知识信息的吸收过程。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读书、读好书,以便获得最佳的阅读效  相似文献   

12.
——“‘读~好书’与‘读好~书’有区别吗?” 学生愕然. ——“再听一遍——‘读~好书’与‘读好~书’有区别吗?” 学生静默.随即恍然大悟地、兴奋地回答: ——“有,有,当然有!” 进而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这是我在教学《忆读书》第二课时的一个导读设计,这是整个初中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引领学生跨上语文学习新台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堂课.  相似文献   

13.
《三国志·魏书》中出现这么一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它的意思是书读了很多遍,那么其中的道理含义就自己出现.这说明了阅读在我们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有17处提到了“阅读”,有28处提到了“读”,这充分说明了数学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农村初中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和地方语言等因素的影响,阅读教学仍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14.
学生如是说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不外乎两点:提高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前者的提高往往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我认为听说读写四项中,听与读是信息的输入,而说与写是信息的输出。没有输入,何来输出?因此可以说,听与读是说与写的基础,听又是一种广义上的读,从这个意义上讲,读又是基础中的基础,故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之说。我学语文便是从“读”开始,读唐诗宋词,了解古代文学;读中外名著,学会文学鉴赏;读名篇佳作,培养文学修养;读报刊杂志,掌握世界风云。打下牢固的信息基础,方能“下笔如有神”,“出口”乃“成章”。古人读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能读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如何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切实树立“学生为主,读书为主,自学为主”的三为主教学思想,构建自读课的最优课堂模式,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为主。自读课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就是说,教师要正确估价学生的能力,切不可  相似文献   

16.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俾善于读,则居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确评价。新《大纲》中也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作为教师,我们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但是该如何读,读什么,怎样才能“读”具匠心?且听听老师们的看法——雷鸣: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过去也曾强调语文课堂要以“读”为主,可是,如果只是一味的读、读、读,往往就会形成“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怪圈。老师指导学生读书要有目的,如在课文  相似文献   

18.
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学习语文就是要识字、读书、写文章。识字是读书的基础,而读书又是写文章的基础。“要仔仔细细地读”,就是读书不能马马虎虎,粗枝大叶。阅读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  相似文献   

19.
启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涌现出大批新课例和一些好的做法。但是,有些做法舍本求末,值得反思。如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可就是不读书。短短的课文也读不熟……古人把学习称为“读书”、“念书”,实在是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只有“熟读”才能“精思”。“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阅读教学要返璞归真,以读为本,让学生想读,多读,会读。  相似文献   

20.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人们公认的读书真谛.的确,在实际教学中“,读”历来是语文、英语、政治等科目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却很少进入数学课堂.下表是对学生考试中因读题问题出现的数学错误作的一个统计分析: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学生没有养成用读题的方式检查错误与解决困惑的习惯,这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障碍.其实,数学学习需要阅读,而且离不开阅读.一、读能明了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为了使学生准确无误地理解并记忆“千米”和“米”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师可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读出“1千米=1000米”这一等量关系式,并要求学生读时在“1”与“千米”和“米”之间稍作停顿.这样,学生对“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便能更加清楚、明了,不易发生混淆“.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也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读.二、读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思维和语言是紧密联系的”.仔细探寻学生的学习失误,很多是由于学生不读题或审题不仔细造成的.读能加深对题意的理解,有的题目多读几遍,题意就清楚了,思路也就清晰了.如,这样一道题:一个养殖专业户养鸡625只,养的鸡比鸭的2倍多25只,养鸭多少只?这是一道逆向思维的应用题.教师先范读题目,并让学生认真听,在关键处(第二个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