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牙牙学语到不惑之年,在我的记忆中,教书育人一辈子的父亲,极少像教学生那样教过我和哥哥姐姐。以至于母亲经常抱怨他——把精力和时间都给了学生,对自己的孩子却不闻不问。我搜肠刮肚,终于想起父亲曾经"教育"过我们的仅有的两个例子。小时候,父亲忙着工作,一般都在学校食堂吃饭。奶奶、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四个人,常常围着一张八仙桌吃饭。我们常常连比带划,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地讲述在外面的所见所闻,有时情绪激昂,义愤填膺;有时边说边模仿,绘声绘色。吃一顿饭,我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泪     
我刚高中毕业那年,本来相貌堂堂的父亲突然口眼歪斜,偏瘫了。我与弟弟都吓坏了,跪在父亲面前揪心地恸哭,母亲一边抹泪一边将好心邻居教的偏方,把蓖麻子捣烂敷在父亲那歪斜的半边脸上。  相似文献   

3.
<正>三年前,我和父亲一起旅游。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一个山间小镇,走进一个小吃店吃饭。店里人挺多。我们看到一张桌旁坐着一个年轻的母亲,她打扮得很利索,抱着孩子,身边还有个包。我走过去,问:"我们可以坐这儿吗?"她微笑着点点头。那个母亲哄着孩子,一边笑,一边给孩子喂饭。孩子约有两三岁大,很可爱,张大嘴巴等着妈妈用勺子喂。  相似文献   

4.
深沉的父爱     
在我心目中,父亲一直是一个很严厉的人,在他的身上,我似乎看不到一般人应有的七情六欲。而母亲相比起来,似乎更爱我们一些。直到三年前的一件事,才让我猛然发觉,父亲也很爱我,但他用的却是与母亲截然不同的方式。那是一次期末考试,母亲千叮咛万嘱咐我不要粗心,但对于这样的唠叨我却左耳入,右耳出。发试卷那天,我拿到试卷一看,果然由于粗心,错失了许多分。父亲一看,马上满腔怒火,犹如火山爆发,拿着棒子就对我边打边骂,我哭成了个泪人儿,我想着:我恨死父亲了,我再也不理他了!那天晚上,我彻夜未眠,一次上厕所经过父亲的房间时,透过门缝,看到父…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亲 1米 75 ,我的母亲 1米 6 8。父亲和母亲谈恋爱时 ,父亲剃着平头 ,母亲留着长发。认识父亲的人说 :“那是谁家的闺女 ,真漂亮 !这傻小子还真有眼光。”认识母亲的人见了说 :“小伙子真是体面 ,这姑娘福气好啊”。秋收的季节 ,母亲没带上什么嫁了过来。父亲和母亲从此生活在一起。父亲很勤劳 ,母亲很贤慧。父亲干完农活就到水田里去捉些鱼虾 ,用荷叶包着拿回家 ,煮了给母亲补身体。母亲怀了我 ,就在家里煮煮饭 ,给公公婆婆端点水。那个小阳春 ,我从娘胎里出来了 ,从此 ,家里多了个我。母亲把我托给了公公婆婆。母亲剪了长发 ,和父亲…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杰出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承担起抚养、教育儿子的责任。在欧阳修五六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识字。由于家里穷,买不起纸笔,母亲就用荻草枝在地上写字教儿子。欧阳修天资聪颖,又见母亲如此辛劳,所以学得很认真。欧阳修10岁时,母亲就开始督促他读父亲留下来的书。时间不长,欧阳修把父亲留下的书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习惯     
田维军 《山东教育》2009,(1):112-112
父亲是个爱贪小便宜的人。记得小时候,每次父亲赶集回来,总要津津乐道他买的东西多么便宜,比市价要低很多,母亲便嘟囔说便宜没好货。我们姐弟几个对父亲买回来的东西也很看不上眼。如果父亲赶集回来,拎回一大袋子白菜,不用问,一定是人家最后不好出手的包圆货;如果进门就热情地招呼我们吃他刚买回来的苹果,不用看,  相似文献   

8.
幼儿安全帽     
一天,在路边,我发现这样一件事,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幼儿趁他母亲不注意时自己散起了步,毕竟还不太会走路,摔了一跤,后脑勺撞在地上,就哇哇大哭起来,母亲心疼地把他抱起来,边抚摸边哄着。我们知道,后脑勺受到猛烈撞击是很危险的,重者会变成痴呆。幼儿(baby)的脑部未发育完全,轻微撞击都可能  相似文献   

9.
父母离婚后,父亲又结婚了,只是新妻子不在西安,他仍然一个人住,很孤独、很落魄的样子。他常来看我和弟弟,那时我上小学,我们见母亲不理父亲,便也有意疏远他,偶尔喊一声“爸”,也会东张西望,极小声,生怕母亲听见。其实,母亲在我面前很少提父亲,但我看出她恨父亲。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庄稼     
父亲的庄稼种在田野[父亲每天出门和太阳、雨水一起催促着它们扬花抽穗母亲的庄稼长在教室以及自家的犬井下母亲在风车和谷箩边劳碌时庄稼就在作业本__口却曾成一长父亲的庄稼一年收割一次母亲的庄稼一长就是十/火年母亲舍不得收割她们母亲把庄稼移栽到远方的大学母亲相信总有一天自己的庄稼会在城市的水泥地上长成很高很美的树母亲的庄稼@晓波~~  相似文献   

11.
依靠     
父亲因前列腺增生做了手术,住院的对候,我们几个儿女轮番陪护,母亲每天都要来。她身体不好,每次来都很费劲,来了之后也不和父亲说什么,就那么长时闻地坐在父亲的病床边,偶尔困了,还会打起盹来。妻子看母亲来了也是遭罪,不让她来,她却早就把自己收拾妥当,非来不可。妻子不理解,我说,父母一辈子都没分开过,他们可以一整天一句话,都不说,但必须能够感受到彼此的呼吸。  相似文献   

12.
3年前,我和父亲一起旅游。中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一个山间小镇,走进一个小吃店吃饭。店里人挺多。我们看到一张桌旁坐着一个年轻的母亲,她打扮得很利索,抱着孩子,身边还有个包。我走过去,问:“我们可以坐这儿吗?”她微笑着点点头。那个母亲哄着孩子,一边笑,一边给孩子喂饭。孩子约有两三岁大,很可爱张大嘴巴等着妈妈用勺子喂。我在一旁,好像感觉到有点异样。对,是那个母亲的动作。她把孩子放在右腿上,双手抱着,然后,用嘴咬着勺子的一端,很熟练地低头在她的盘子里舀菜,再喂到孩子的嘴里。开始,我以为她在逗孩子玩,但她那麻利的动作,告诉我另有…  相似文献   

13.
作为父亲和母亲,由于他们的角色不同而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有区别的。家庭教育问题研究专家林格认为:我们往往把父亲与母亲的作用混为一谈,统称为父母或家长,而这种“混为一谈”恰恰使家庭教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报复     
父亲是个懦弱的人,我和哥哥小的时候,一家人经常受到村里人的欺负。母亲纵然刚强,也无法改变这个现实。欺负我们最凶的是对门的邻居,他们好像和我父亲结下了冤仇,经常找我们的碴,父亲有时候刚想辩解两句,  相似文献   

15.
少年竺可祯     
竺可桢一岁半的时候,父亲便开始有目的地教他认字、写字,他每次都能按父亲的教导仔仔细细地练.有一天,父亲要到外地去办事,临走时对小竺可桢说:"今天我有事,不能教你识字了,放你一天假好吗?"这时,小竺可桢正在母亲的怀里吃奶,听到这话,赶忙从母亲的怀里挣脱出来,拽着父亲的衣角,非让父亲教完字再走不可.就这样,竺可桢自小养成了好学的品性.待他满三周岁时,已经能认识许多字了.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家庭的教育中,我们虽然不能像古训“养不教、父之过”说的那样,把家庭教育的责任统统归咎于父亲,但与母亲相比,父亲育儿意识  相似文献   

17.
这是川西难得的一个艳阳普照的星期天,父亲、母亲和女儿一起去公园喝茶。女儿大学刚毕业就幸运地被一家效益还不错的单位录用了,全家人都很高兴。  相似文献   

18.
父亲是个花匠,爱花如命。母亲早逝,父亲用花来换取一家人的生活费。花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放学,我和弟弟都会帮父边,一脸的兴奋,准备等父亲抬起头时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相似文献   

19.
花之乐事     
父亲喜欢种花,母亲喜欢赏花,所以儿时总能看见父亲细心呵护着一盆盆花花草草,而母亲则在一旁为父亲拭汗,微笑着看父亲种花。父母沉醉于花的快乐,我一直不明所以,直到我学着种第一株兰花。刚到我手中的花苗,在我看来不过是一扎乱草,很难把它与高洁、清雅的谦谦君子联想在一起。可我还是照着父亲的指导去做,三时施肥,四时浇水,不敢怠慢。很乏味,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相似文献   

20.
人在路上     
你的足迹到过,你的笔端写过——那些旅途故事,那些风物人情,期待你的诉说。每逢去外地旅游,全家人总会在出游方式上产生分歧。我和母亲偏爱坐火车,而父亲却误以为我们刻意省钱,忙着定飞机票。几经周折的结果往往是父亲边抱怨着漫长的旅途中无所事事,边有些无奈地同我们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