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推动大粒径沥青碎石柔性基层在路面结构中的应用,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对掺入橡胶粉和玻璃纤维的大粒径沥青碎石进行了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拉强度和回弹模量试验及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实验,探讨了外掺剂种类和含量对大粒径沥青碎石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外掺剂后大粒径沥青碎石ATB-30的力学性能和路用性能能完全满足规范要求,尤其是玻璃纤维对大粒径沥青碎石性能的改良效果会更加明显,在外掺剂橡胶粉和玻璃纤维的作用下,适当减少沥青用量,既能保持ATB-30力学特征和路用性能不会减弱,又降低了大粒径沥青碎石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胶浆对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力学响应的影响,采用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AMPT)对不同粉胶比、纤维掺量、水泥替代矿粉量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粉胶比、纤维、水泥替换量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和相位角等粘弹性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粉胶比和纤维掺量的增加,动态模量均先增大后减小,而且加载频率越高,动态模量差异越显著;低粉胶比的混合料相位角最大,较高粉胶比的沥青混合料的相位角差异较小;掺加纤维沥青混合料相位角的变化与加载频率密切相关,掺加纤维可以显著增强沥青混合料的抗永久变形能力;水泥替代矿粉对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影响相对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客观揭示废旧轮胎橡胶粉对基质沥青的改性作用,采用Superpave沥青结合料测试方法,探讨了不同橡胶粉类型、目数、掺量、搅拌温度以及基质沥青类型等因素对胶粉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货车轮胎胶粉改性沥青的常温和高温性能要优于小车轮胎胶粉橡胶沥青,宜选20目货车轮胎胶粉进行基质沥青改性;随胶粉掺量增加,橡胶沥青的弹性恢复和粘度明显提高,考虑施工粘度要求,橡胶粉的掺量最大不能超过20%;过高的拌和温度对于橡胶沥青的高温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不利,推荐的拌和温度以180℃为宜;基质沥青标号对橡胶沥青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在橡胶沥青工程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区域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基质沥青。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7,(11):66-71
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系统由高弹性不透水的热沥青中面层和推荐使用的SBS改性热拌沥青罩面层构成,中面层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粘结料,沥青含量高,混合料中细骨料比重大.而目前使用SBS生产的改性沥青成本较高,在这个情况下,茂名沥青储运中心和同济大学合作,通过分析研究,针对目前SBS改性沥青存在的成本高、橡胶粉沥青指标较差的问题,确立了橡胶粉、SBS高分子改性剂相结合的复合试验方法;通过不同的配合比试验和沥青性能试验,确定橡胶粉的最佳掺量为15%,SBS的最佳掺量为5%,实验结果表明,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PG分级可以达到PG76-34,软化点大于85度,老化前5度延度大于60 cm,老化后5度延度大于40 cm.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性能优越,可以变废为宝,节约生产成本,符合绿色、环保、低碳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5.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的永久变形与变形追从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贯入试验与弯曲试验, 研究了沥青玛蹄脂含量、粗细集料的比例、试验温度与荷载压力等因素对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的永久变形与变形追从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沥青玛蹄脂含量、试验温度与荷载压力是影响浇注式沥青混凝土永久变形能力的主要因素, 而粗细集料的比例则影响混合料的低温极限弯曲应变与断裂应变能;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中存在最佳沥青玛蹄脂含量, 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铺装存在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严重,路面改造时为了解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问题,设计采用新型基层结构形式——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提高路面整体结构的抵抗变形和抗裂缝能力。结合安徽省道S320沿江二级公路铜陵段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介绍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水泥乳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级配碎石的强度,骨架—密实型级配被广泛地采用,但施工的和易性则越来越差,如何提高级配碎石的路用性能,倍受关注;在级配碎石集料中掺加适当的粉煤灰,通过性能试验可知,粉煤灰的加入可改善级配碎石的保水性、压实系数提高5%,抗离析性能增强;通过MTS循环加载试验可知添加粉煤灰后,级配碎石回弹模量可提高33%,永久变形下降35%;以级配碎石的可压实性、回弹模量和渗透性能为判据,确定粉煤灰的最佳掺量为5%;试验路的修建证明了粉煤灰级配碎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引入应变硬化变量,对Burgers模型中串联粘壶进行了改进,并将改进模型看成是由Van Der Poel模型与改进粘壶串联组成.采用半正矢波间歇荷载模拟实际轮载作用,综合运用流变学和粘弹性力学理论推导了周期性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力学模型.然后根据3种沥青混合料的室内重复荷载永久变形试验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着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残余粘弹性应变占永久应变的比例先迅速衰减,而后逐渐趋向稳定,一般仅占2%~3%.荷载间歇时间越长,残余粘弹性应变越小.实际行车荷载的间歇时间足够长,因此残余粘弹性应变可以忽略,从而得到了简化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重复荷载下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9.
钢铁生产过程中固体废弃物钢渣掺入沥青混合料中,本文通过分别对掺钢渣沥青混合料和掺碎石沥青混合料两种类型的路面材料进行一系列力学性能的比对试验,检验掺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高温状态下的稳定性、水稳定性和劈裂强度进行检验,根据试验分析结果,以评价掺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种类纤维(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和聚酯纤维)对环氧沥青混合料抗开裂和耐疲劳性能的提升效果,在混合料配比设计的基础上,采用车辙试验、低温小梁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以及冻融劈裂试验等对其进行路用性能测试。通过冲击试验,探究纤维对环氧沥青混合料的三种增韧效果:在环氧沥青混合料中添加纤维可以不同程度提高其路用性能;低温性能再加入纤维后,提升效果较为明显;添加玄武岩纤维路用性能优于玻璃纤维和聚酯纤维。  相似文献   

11.
浇筑了13批次共123个标准试块分别进行7、28、60、90d龄期的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橡胶的掺入改善了自密实混凝土脆性破坏形态,降低了各龄期强度,同掺量下掺橡胶粉强度最低,掺1~2mm橡胶颗粒的强度最大;7d龄期强度可达60d龄期强度的65%~80%;橡胶掺量不大于30%的试件,60d龄期强度已经趋于稳定,橡胶颗粒掺量40%的试件28d龄期强度已趋于稳定;拟合了橡胶粒径、掺量与强度的预测公式,7d龄期与后期强度的经验公式,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 the efficiency of bitumen and asphalt mixtures modified with crumb rubber (CR) and recycled glass powder (RGP) is evaluated. From an environmental point of view, the application of RGP in asphalt mixtures is considered beneficial since it prevents accumulation of waste glas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Rheolog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odified bitumen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laboratory methods such as bitumen conventional tests and dynamic shear rheometer (DSR), and also by asphalt mixture performance tests including Marshall stability, indirect tensile strength (ITS),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indirect tensile stiffness modul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RGP in place of CR has no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fficiency of bitumen and asphalt mixtures and even improves their engineering properties except for the toughness index (TI). Moreover, a modification with 5% CR and 5% RGP in asphalt mixtures results in the best overall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3.
由于配合比的特殊性,自密实混凝土的徐变性能与普通混凝土存在差异。文章对自密实混凝土多参数进行徐变试验,分析胶骨比、水胶比、砂率和粉煤灰掺量4 个参数的敏感性,建立自密实混凝土双曲线徐变模型,应用于自密实混凝土长期变形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为推广应用自制的新型沥青胶浆纤维拉拔试验机,使用其对沥青胶浆和玄武岩纤维之间的粘附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最大粘结强度来表征二者的粘附性。采用两种不同产地的玄武岩纤维,在4种粉胶比(0.8、1.0、1.2、1.4)、3种纤维埋置长度(12、20、30 mm)下进行试验,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大粘结强度与粉胶比成正相关关系;纤维与沥青胶浆的粘附性与纤维的埋置长度、聚集状态关系不大;在纤维埋置长度20 mm下试验数据最为稳定,建议作为试验测试条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和推算可以在试验范围内较好地量化表征玄武岩纤维与沥青胶浆的粘附性指标,经过研究提出了几种常用沥青混合料规范计算粉胶比对应的拉拔试验粘结强度要求,可以作为市场上玄武岩纤维质量检验的参考,为玄武岩纤维与沥青胶浆粘附性评价及不同生产厂家玄武岩纤维的质量检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玻璃纤维格栅在刚性路面罩面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现有刚性路面加辅沥青混凝土层的改造中使用玻璃纤维格栅抑制路面反射裂和减少车辙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报告了深圳市景田东路路面改造的施工工艺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永久变形已经成为沥青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路面的使用寿命往往达不到设计水平.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结合沥青混合料的变形试验,建立路面变形模型,汽车动荷载的模拟等一系列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沥青路面永久性变形剩余寿命的方法,希望给以后的研究人员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江苏省沿江高速公路永久性路面试验段的路面使用性能和经济适用性.对试验段路面性能进行连续监测,对比了通车以后8年内含有富油抗疲劳层(RBL)的永久性路面、不含富油抗疲劳层的永久性路面与普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弯沉、裂缝和车辙状况及发展规律,并通过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法(LCCA)对各路段进行经济评价.通过性能对比和LCCA分析发现:含富油抗疲劳层的沥青结构具有良好的抗裂缝性能,但是抗永久性变形能力不足;传统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因在服务寿命内需要更频繁的养护而经济性不足.研究结果表明:不含富油抗疲劳层的永久性路面结构是本地较为适用的一种永久性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18.
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在增强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方面的作用,首先通过马歇尔试验与车辙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与纤维掺量.研究表明,玄武岩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3%,最佳沥青用量为4.63%.然后通过高温稳定性试验、水稳性试验及低温抗裂性试验对不添加纤维、添加玄武岩纤维、添加聚酯纤维以及添加木质纤维情况下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对无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纤维沥青混合料提高了最佳沥青用量,其车辙动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低温抗裂强度等均得到了一定提高与优化;在保持最佳纤维掺量的情况下,玄武岩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且其增强作用优于聚酯纤维和木质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