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北京地铁六号线呼家楼站下穿京广桥、上穿既有地铁十号线,地下管线众多,安全风险极大。通过对该楼站暗挖段周边环境风险的充分调研,经过施工前的建模理论计算,确定了正常施工状态下的地层沉降对环境的影响,并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施工技术措施,实现了高风险暗挖地铁环境风险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依托大连地铁一号线某明暗挖车站工程实例,通过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ADINA建立三维模型,模拟车站明挖基坑及大断面洞桩法暗挖开挖及支护过程,研究不同开挖步序后基坑开挖与暗挖施工相互影响部位地表沉降规律,同时结合实测监控量测数据对比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地铁车站无内撑深基坑开挖后,垂直于基坑方向连续墙背后土体地表沉降最大,向远离基坑位置逐渐减小,平行于基坑边呈漏斗状沉降规律;大断面洞桩法暗挖施工后地表沉降显著变化,地表沉降曲线呈漏斗状变化规律,但与实测数据经修正Peck公式拟合后对比发现,两者沉降槽宽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洞桩法在地铁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文依托北京地铁19号线新草区间暗挖段工程,利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对洞桩法施工暗挖段导洞开挖及桩施工进行工序优化研究.对比分析了六种施工工序后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面沉降极值均出现在二衬拱顶正上方位置,且六种工况中以工况五的-19.2mm为最小.采用工况...  相似文献   

4.
地铁隧道施工引起铁路轨道沉降和变形可能影响正常运营,为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轨道沉降和变形,保护铁路运营安全,对盾构隧道下穿铁路段的区间线位及工程风险进行研究。文章以某市地铁1号线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桥为依托,采用计算软件对隧道下穿既有高速铁路桥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最大沉降量为11mm,超过了6mm的容许沉降量;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沉降情况,提出了施工建议。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富水软岩地层中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结合成都地铁某盾构区间地面沉降的工程实例,采用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与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地下水渗流作用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提出了其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全暗挖十字换乘地铁车站交叉节点施工方案设计上,有多种方案可以选择。为了达到控制地表沉降,确保路面行人、行车安全的目的,以长春地铁1号线解放大路站交叉节点施工方案比选为例,从沉降量大小、关键节点应力分布和土体塑性区变化等主要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了从衬砌端破马头门施工连接段的最优方案,为今后换乘车站及其关键节点施工技术提供技术和经验的指导,同时指导类似的工程设计及施工,促进地铁轨道交通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安地铁半坡站出入口暗挖隧道下穿纺织城铁路专线,设计采用桩基础进行轨道加固。应用计算软件,通过铁路专运线在加固前后,受下穿暗挖隧道施工影响所产生的沉降大小的数值计算分析,讨论加固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地铁6号线东湖车站为背景,研究在施工时,上台阶开挖过程中需把中部临时中隔壁拆除8m后对周围土体和结构产生的影响。本次数值模拟主要检验拆除8m临时中隔壁时对结构的安全性和地表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城市地铁的建设过程中,地下水渗流对地表沉降存在较大影响。然而,渗透性地层中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案例报道较少,地表沉降规律尚不明晰。本文以深圳地铁5号线和7号线重叠段工程为例,详细分析在渗流作用下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以及小导管注浆区和初支衬砌渗透性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超前排水措施在沉降控制方面的作用。创新点:1.系统分析了富水渗透性地层中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发展过程以及沉降特征;2.验证了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模拟富水环境下重叠隧道施工过程的可行性;3.研究了小导管注浆区、初支衬砌的渗透性和超前排水措施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方法:1.结合隧道施工方案和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渗流作用下的地表沉降特征(包括沉降影响范围、沉降槽宽度以及与拱顶沉降的关系等);2.通过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研究小导管注浆区和初支衬砌渗透性对地表沉降以及地层孔压变化过程的影响;3.通过模拟掌子面前方水平排水孔,研究超前排水措施对掌子面稳定性和地表沉降发展的影响。结论:1.对于渗透性地层中的浅埋暗挖隧道工程,地下水渗流引起的固结效应是地表沉降量以及沉降范围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2.全断面注浆能够很好地控制地表沉降,而小导管注浆的效果则十分有限。3.降低小导管注浆区的渗透性,尤其是初支衬砌的渗透性,可以减少地层孔压的下降程度,进而降低地表沉降。4.打设超前水平排水孔可以显著提高掌子面稳定性,却对地表沉降影响有限;当无法进行全断面注浆时,推荐采取小导管注浆与超前排水相结合的方式施工。  相似文献   

10.
以东上泽站地铁工程为例,以地铁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监测重难点及监测的目的 为切入点,从地表及地下管线沉降监测、周边建(构)筑物变形监测、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支撑轴力监测等方面,分析了地铁工程安全风险监测的控制方法.结果 表明,地铁工程在施工建设中风险系数比较高,施工时需结合实际重难点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监测技术和方法,有助于保证地铁项目自身和周围环境安全,促使各道工序高效、有序、安全的开展,值得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斜井进正洞的情况,从工艺原理、施工方法、监控量测等方面对斜井进正洞挑顶施工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质量控制以及施工安全的措施,对同类施工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深埋直墙拱形隧道围岩稳定性问题,本文采用极限分析有限元方法并结合强度折减理论对深埋直墙拱形隧道围岩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并作为判定隧道围岩是否稳定的依据。将计算所得安全系数与已有文献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最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分析新建玉溪至磨憨铁路太达村隧道稳定性,分析结果用来指导隧道施工。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方法能够更好地评估隧道围岩稳定性,所选择隧道围岩需要额外支护措施以保证开挖隧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安全监测工程是在导流隧洞施工过程中安设监控测试系统,从现场岩体的开挖和支护过程中获得围岩稳定性及支护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本文介绍了安全检测工程施工仪器的埋设方法,并通过分析研究检测信息,间接地描述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的作用,并反馈信息于设计和施工,便于设计、施工修正和确定开挖方案及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4.
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出的安全系数作为评价隧道围岩稳定性的指标,借助于ANSYS程序,使用莫尔-库仑等面积圆屈服准则,计算嵩山隧道的安全系数,通过分析比较确定最优开挖方案;对隧道的开挖支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应力场、位移场、塑性区和支护结构内力变化规律,为隧道工程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工程中比较常见的地质现象,断层破碎带对隧道的施工影响较大,容易造成开挖、支护困难,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隧道施工需要穿越断层破碎带时,必须严重控制施工技术,以保证断层破碎带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分析了断层破碎带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断层破碎带的施工技术要点及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运营期斜拉桥安全性进行评估,提出了评估斜拉索安全性的方法.考虑Daniels效应和断丝概率提出斜拉索强度模型与基于斜拉索运营期安全系数的大跨度斜拉桥可靠度评估方法.作为模型的应用验证,分析了宁波招宝山斜拉桥最长边索,即第25号索在不同检测期的安全性,并调查了不同的参数对安全概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斜拉索Daniels效应不可忽略;运营期斜拉索的退化可以通过线性增长的索内断丝率来模拟;考虑斜拉桥拉索退化过程的随机性评估运营期斜拉桥拉索安全水平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以滨海软土地层中盾构隧道平行上穿既有隧道为背景,通过数值仿真软件对开挖动态过程进行了精细化模拟,研究盾构隧道施工顶推力对周边地层及其内部既有隧道受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建隧道上穿施工过程中,开挖扰动对地层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距离开挖面-1.0~1.5D区域内(D为盾构隧道外径),扰动效果以新建隧道轴线为中心呈环状向外扩散,盾构顶推力从0.1MPa增至0.4MPa时,地表变形及1.0D范围内地层压力均增大20%以上;新建隧道平行上穿既有隧道过程中,既有隧道断面变形从横向鼓曲变为竖向拉伸,且整体出现上浮现象,顶推力达0.3MPa后,既有隧道拱底和拱顶隆起速度增加,以拱底为基准,顶推力自0.1MPa增加至0.4MPa时,隧道上浮量增大34.2%;施工过程中除保证常规地表变形监测外,对于近接平行上穿施工还需加强对既有隧道竖向变形的监控,必要时采取结构加固措施和施工参数综合调整办法,以降低开挖扰动对周边地层和结构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土强度低、抗扰动性差,在其中进行隧道施工时,采用不同的开挖步骤直接影响着其施工的安全、效率及稳定性控制效果。通过对Q2黄土中原有隧道断面扩大开挖过程的数值模拟,以应力、位移等为指标,分析不同的开挖顺序对隧道结构稳定性影响的优劣性,进而确定合理的开挖顺序,以降低施工风险,优化断面扩大开挖效果,并得出隧道扩挖对围岩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对象山隧道拓宽改造工程方案进行研究。对比增建隧道、大开挖道路、原位拓宽3种扩建形式,综合分析象山隧道工程现状、拓宽改造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提出原位拓宽形式的合理性。分析原隧道两侧小洞各拓宽成3车道、保留中间两个大洞和原隧道两侧大洞连通小洞各改建为一个大洞两种原位拓宽改造方案,从结构受力、营运能力、施工难度、交通影响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比选,确定可行性方案。对连拱隧道拓宽改造施工提出建议,为今后类似的隧道拓宽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