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内在地包含了国际制度的合理诉求,从国际制度视角探讨命运共同体,是对现有研究的必要补充.共同利益是通过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共有价值是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范基础,共同理解是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基础,而中国参与和引领国际组织的实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基础.国际制度具有明确的载体和实施的路径,避免了共同体建设的模糊和不明确方面.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实现对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覆盖,中国以"一带一路"制度建设为核心,以现有制度改革为驱动,以周边制度建设为首要方向,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度建设方面具备一定基础.今后,应把共同体理念贯穿到中国的国际制度外交中,妥善应对美国的选择性制度战略冲击,在若干重点国际组织中先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内在地包含了国际制度的合理诉求,从国际制度视角探讨命运共同体,是对现有研究的必要补充.共同利益是通过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共有价值是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范基础,共同理解是国际制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基础,而中国参与和引领国际组织的实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基础.国际制度具有明确的载体和实施的路径,避免了共同体建设的模糊和不明确方面.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实现对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覆盖,中国以"一带一路"制度建设为核心,以现有制度改革为驱动,以周边制度建设为首要方向,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度建设方面具备一定基础.今后,应把共同体理念贯穿到中国的国际制度外交中,妥善应对美国的选择性制度战略冲击,在若干重点国际组织中先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揭示了共建共享的新国际政治伦理准则,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文章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思想渊源、理论价值、实现路径、对比分析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述评。  相似文献   

4.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从世界历史形成的现实基础、内驱动力以及价值旨归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世界历史理论。在21世纪,基于全球形势,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在世界历史理论中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层面的论述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不仅如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从国际合作主体责任范围、实现路径、理论本质和价值目标四个方面推动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发展,为人类未来的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对推动人类社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多学术研究着重聚焦于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背景因素或自变量,探讨其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而对两者关系的“反向”研究,即全球气候治理如何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却鲜有涉及。鉴于全球气候治理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规塑和约束,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背景与基础、价值共识以及方向与路径无疑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加剧使得世界各国客观上共同命运情势更加强烈,全球气候治理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与背景,不仅巩固和增强了人类社会共同命运的价值共识,而且从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和生态五个层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世界”的构建提供了具体而现实的方向与路径。当前,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性潮流。在此背景下,中国要通过积极推进碳中和目标、不断贡献中国智慧、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制度建设、加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以及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气候外交等方式,不断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个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语境下对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擘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和实践指向;其内涵包括互联互通的发展共同体、开放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互信共治的责任共同体;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助推我国网络强国目标的实现、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促进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人类社会合作共赢、加强全球开放合作、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全球繁荣发展的时代选择。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属于典型的领域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领域的具体体现,其理论内涵是基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需求构建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规范性导向和交往秩序。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世界经济下滑、对接全球劳动力市场需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完善全球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意义重大。建议从理念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制度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行动共同体五个方面着力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构建具备若干重要基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思想基础;地球生态系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自然基础;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经济基础;民意心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政治基础;现代科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技术基础;相关思考与探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学治理离不开全球治理的国际政治环境,西方"逆全球化"动向与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形成价值张力,大学治理模式出现新的可能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全球化战略的理论和实践支点,为讨论大学治理全球化提供了思想资源。理论上的大学治理全球化存在统一模式,但不是当前模式的任何一种。中国大学治理模式"强政府"的制度特征和兼容并蓄的文化基因为全球大学治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大学治理全球化的实践逻辑,为大学治理全球化提供了在组织、国家和全球层面的治理框架:构筑以信任为特征的大学内部治理,构筑以提升大学治理能力为核心的大学外部治理,构筑以人类命运为支点的大学治理全球化。  相似文献   

10.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发展尽管取得巨大成就,但全球贫富差距、南北发展鸿沟问题严峻,全球正义面临诸多困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建设美好世界的先进理念,也是为引领和推动全球正义贡献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和推动全球正义突出表现为3个层面:一是在价值观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摒弃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普世价值观”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凝聚全球正义的伦理共识;二是在发展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有利于推进公平、普惠的全球化;三是在国际秩序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形成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