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新教伦理催生了资本主义精神,那么道教伦理则有助于纠偏唯科学主义、唯发展主义的迷失,在全球化的时代用其玄学之光再次照拂人们被资本和欲望蔽抑了的灵心.  相似文献   

2.
理性的力量     
王刚 《青年记者》2000,(3):9-10
我们的社会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中。这一过程.除了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外,还包括社会意识的转变,即时代精神的变迁。马克斯·韦伯在其描绘资本主义的经典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概括为“理性化”,认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完全可以理解为理性主义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实际上,正如自由市场制度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一样,自由市场制度的精神动力——理性化,也不应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经过无数曲折和反复,接受了自由市场制度,这本身就是一个国家走向理  相似文献   

3.
马兵 《出版广角》2013,(9):88-89
如果说新教伦理催生了资本主义精神,那么道教伦理则有助于纠偏唯科学主义、唯发展主义的迷失,在全球化的时代用其玄学之光再次照拂人们被资本和欲望蔽抑了的灵心。夏志清在其题为《论中国现代文学感时忧国的精神》的著名论文中认为,由于宗教信仰的缺失,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4.
近代山东作为西方基督教新教差会最早活动地区之一,先后有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40多个新教差会派传教士来山东传教,对近代山东的教育、医疗、慈善等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笔者在研究近代山东基督教史之余,也对目前国内档案馆、图书馆所见所知的近  相似文献   

5.
新教改革与出版自由理念的产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教改革一百多年后出现的出版自由理念的基础就在于社会承认了个人信仰自由这一历史性成就。新教对信仰自由的肯定客观上为教徒个人阅读并阐发自己对圣经的理解提供了自由权, 而用出版手段来表达也就是不可压制的了, 否则便是违背了新教的基本教义。而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则使新教改革取得的客观成果不同程度地转化为资本主义的有机因素, 从而导致信仰自由转为科学自由、学术自由以及政治自由。出版自由作为表达真理不可或缺的手段也因之获得了自由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近代山东作为西方基督教新教差会最早活动地区之一,先后有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40多个新教差会派传教士来山东传教,对近代山东的教育、医疗、慈善等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笔者在研究近代山东基督教史之余,也对目前国内档案馆、图书馆所见所知的近  相似文献   

7.
阿龙 《中国广播》2004,(9):56-57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直被奉为市场经济的“圣经”。十几年前,这本书的价格只有4块钱。到了今天内容没变,就多了些花里胡哨的包装,再经过适度商业炒作,价格一跃就成了20多元。推崇资本主义精神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韦伯,著书立说大力为资本扩张评功摆好,可他的杰作还是难逃被徒子徒孙当做赚钱工具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张妤玟 《新闻界》2013,(3):53-55
本文通过探讨马克思·韦伯的著述《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基本命题,分析了中国新闻职业理念对从业者新闻实践的促动作用,并简单分析了新闻理念被误读而导致的新闻实践的误区,从而尝试为匡正新闻理念、改进新闻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略回顾以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观念为核心的中国“新学”产生、发展之历程,着重对基督教传教士译著西书的规模、内容进行梳理。结论为:基督教新教从19世纪初开始人华传播,中国“新学”是与之相伴而生的。  相似文献   

10.
丹尼尔·贝尔是当代美国批判社会学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他从传播技术和传播内容、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度 ,剖析了大众传媒在新教伦理向享乐主义、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反文化蜕变过程中的社会作用 ,从而把大众传媒与资本主义文化危机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他对资本主义文化危机的透辟分析 ,对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大众文化的批判 ,体现了美国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 ,但其新保守主义的文化立场 ,又决定了他的这种批判是温和的、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11.
龚颖 《大观周刊》2012,(3):32-32
十九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加剧了对外扩张、叩开中国大门的步伐,基督教新教也试图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在当时清政府禁教的背景下,马礼逊作为来华新教传教士第一人,译经办报、开办学校,同时也参加了政治活动,是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略回顾以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观念为核心的中国"新学"产生、发展之历程,着重对基督教传教士译著西书的规模、内容进行梳理.结论为:基督教新教从19世纪初开始入华传播.中国"新学"是与之相伴而生的.  相似文献   

13.
基督新教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卫东 《历史档案》2001,14(4):98-104
中西学人多将1839年11月在澳门设立的“马礼逊学堂”描述为基督新教在华办学之始,此乃误说。实则,新教在华开办的最早的较正规的学校是女校,也就是说,基督新教在华办学是从女子教育肇始。这是一个所关非细的问题,它关涉到新教在华活动的最早路数,关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进程的日渐深入,对于跨国经营与传播的西方媒体而言,"他者"报道的频率和内容增加迅猛。在传播活动日益向全球范围不断散播的当下,其所涉"他者"的媒介伦理问题也愈发的突出,对于不同国家、种族、民族和文化间的彼此认知和理解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甚至导致了冲突和恐怖主义袭击。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伦理问题。本文试图就西方媒体"他者"报道中所产生的伦理问题之背景和成因进行探究,并尝试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以回应之。  相似文献   

15.
我站在无锡民族工商业博物馆的展厅里,耳旁仿佛又回响起一个世纪前机器的轰鸣.这里曾经是赫赫有名的茂新面粉厂,产量最高时,每天有5000包面粉从这里产出,行销世界各地.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已经成为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一切又都归于平静.我凝视着这些虽已陈旧但厚重的机器,想起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曾有这样一段论述:中国没有宗教,严格意义上中国的儒家、道家都不是宗教,那就是一种学说,中国是一个没有敬畏神的民族,缺乏契约精神,它没有自行发展出一套商业文明是很正常的,所以他们只能向外看,借助外力来发展他们自己的商业文明.  相似文献   

16.
西方“意见市场”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见市场”理论是西方新闻学的基础性理论之一。它在西方并不突显,因其三百多年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已隐含在资本主义市场制度的特定的现实条件和精神氛围中。本文考察了这一理论演进的三大阶段及其主要特征———市场经济发展早期投射的自由主义理想;工业革命后期及世界大战期间日益增长的反主流垄断力量;信息时代在巨型传播机构和网络神话激荡下的全面商业化浪潮。笔者希望通过经济的和历史的探讨为重新认识传媒与市场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医学传教是基督教(新教)传教的重要途径。鸦片战争以前,由于中国政府的禁令和澳门天主教势力的拦阻,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广州、澳门两地难以容身,只能在南洋各地向华人传教,间或在澳门、广州有些活动。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香港割让,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传教士顺势将活动据点迁移到这些口岸城市。1860年以后,随着《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传教士活动扩大到沿海、沿江和广大内地,医学传教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主要叙述1860年以前的时期。一、马礼逊时期:医药传教事业的开拓1807年,英国新教传教士马…  相似文献   

18.
图书分类的主要根据是图书文献的内容和性质,这是分类学的根本原则。而合理分类表的产生应由分类的不同对象来确定。我校是一所综合性的财政经济大学,在我馆收集的财经图书资料中,还大量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类图书,其种类广泛、科目齐全、内容丰富,同时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在学校  相似文献   

19.
辜璟 《新闻三昧》2005,(5):19-21
近代报刊源于西方,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胫到了19世纪初,报刊已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媒和舆论工具。当西方传教士来到古老的中国传教布道时,也带来了反映其意识形态的重要器具——近代报刊,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如,第一份中近代刊物《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蜜蜂华报》等。  相似文献   

20.
医学传教是基督教(新教)传教的重要途径.鸦片战争以前,由于中国政府的禁令和澳门天主教势力的拦阻,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广州、澳门两地难以容身,只能在南洋各地向华人传教,间或在澳门、广州有些活动.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香港割让,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传教士顺势将活动据点迁移到这些口岸城市.1860年以后,随着<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传教士活动扩大到沿海、沿江和广大内地,医学传教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主要叙述1860年以前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