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瑶 《大观周刊》2011,(13):135-135,96
瑶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历来为学者们所瞩目,瑶族“神判”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中独具特色的一项制度,为我们研究少数民族法律与宗教这个课题提供了绝好的样本。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中国瑶族最重要的聚居地之一,本文试以金秀瑶族“神判”为重点,分析其特点,探讨其宗教维度,并对瑶族习惯法与瑶族现代法治建设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对于少数民族的研究开始呈现火爆趋势,海量文献的涌现给分类标引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一些关于村约族规的民族习惯法内容的文章,因其在《中图法》中无集中类目,故容易造成分类和上架的混乱。在结合多年法律类文献分类的基础上,着重阐速了习惯法的概念,探讨了该类型文献的分类。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少数民族的历史记忆形式,云南省民间瑶族文字档案文献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存价值。论文以云南省民间瑶族文字档案文献的民间保存现状为切入点,在分析民间与官方征集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实现对云南省民间瑶族文字档案文献遗产征集的进一步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4.
习惯法的存在本就有合理性,习惯法本无善恶。习惯法在有效解决少边地区纠纷的同时确实带来了一定的稳定,习惯法的回潮也从某种程度上又是对中央集权以及原有法制体系的一种破坏.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制定法在少边地区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政策的宽松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民族在交融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快速内衍。在保护和回溯民族历史文化的同时.主体与非主体民族的民族主义的相互催生加剧了对传统文化内衍的机制作用,使得人们更依附于传统中的某些事物.寻求自保.对变迁以及融合产生了强大抵抗最终激发了习惯法的快速回潮。  相似文献   

5.
《文化遗产》2010,(3):147-151,159-160
"舞火狗"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特有的一种文化遗产,是一种融祭祀、仪式、节庆和歌舞为一体的民族民俗活动,具有祭祀性、仪式性、节庆性和歌舞性等特征。"舞火狗"对蓝田瑶族人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既是蓝田瑶族人自我认同、自我传承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基因,又是蓝田瑶族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自我发展的特色资源。认识蓝田瑶族"舞火狗"文化类征与保护价值,是科学保护蓝田瑶族"舞火狗"的基本前提。蓝田瑶族"舞火狗"的保护,必须在蓝田瑶族人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6.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是指瑶族档案文化通过个人、群体、组织、大众等媒介或路径进行扩散和传播。其传播体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各个组成部分,即主体、内容、对象、途径、目的、效果;二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研究其体系构成有利于达到其传播目的,实现瑶族档案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军 《兰台世界》2013,(19):119-120
<正>所谓哈尼族习惯法的起源即指在哈尼族这一社会群体中习惯法产生的可能途径,表现为哈尼族社会习惯法的预备库或半成品。从哈尼族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看,研究其法律起源的问题是一个十分困难的工作。首先,哈尼族直至解放前并无本民族文字,因而缺乏使用文字来记载本民族历史文化及法的产生、演变的客观记录和描述的重要工具;其次,哈尼族历史上并未出现成文法,习惯法仍然是主要的表现形式,因而并不存在一个  相似文献   

8.
马咏梅 《大观周刊》2013,(12):46-47
藏、回、土、蒙古、撒拉五个少数民族是青海世居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习惯法。在青海世居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中,宗教信仰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又可以将五个世居少数民族习惯法分为两大信仰习惯法,即藏族、土族、蒙古族属于藏传佛教信仰习惯法体系,回族、撒拉族属于伊斯兰教信仰习惯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医疗多元"框架下,学界不再简单地将民间医药"概念化",而是展现出其变化和复杂性,但仍然缺乏对相关知识再造及其灵验机制的历史分析。从粤北瑶族医药的知识脉络来看,当下瑶族"土医生"剔除了草药的巫术成分,重申"瑶族祖传秘方"的无可替代性,融合"土医土方"与专业医疗知识。瑶族医药的知识再造,折射从业者身份、行医方式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反映医疗多元格局下"土医土方"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瑶族医药的知识再造过程中,"土医生"通过调整瑶族医药体系与其他医疗体系的边界,展现了自身医疗实践的科学理性、本土有效性和专业性,进而重塑了当前瑶族医药的灵验性。  相似文献   

10.
法律人类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兴起并发展起来的传统法学和传统人类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结果。也有人说法律人类学是处于法学与人类学两大学科边缘地带的一门学问。早期对于习惯法的研究是基于地理大发现以来欧洲殖民主义的需要[1]8。中国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始于传入20世纪80年代,但基本上是介绍性研究。随后出现了如高其才、张冠梓、梁治平等学者致力于法律人类学的本土化研究。但是关于蒙古族习惯法的法人类学研究比较滞后,可以说研究成果寥寥无几。而研究探讨蒙古族习惯法的渊源、属性和发展过程及其  相似文献   

11.
寻珍归宝     
《兰台世界》2012,(16):50-51,53
"瑶族盘王节"书册及纪录片入藏贺州市档案馆近日,贺州市文联将广西贺州民族研究会出品的《瑶族盘王节》、瑶学丛书编辑委员会出品的《瑶族盘王节祭祀礼仪研究》书册及纪录片影碟送到贺州市档案馆,无偿让档案馆作为馆藏保存。作为瑶族人民纪念始祖盘王的传统节日,瑶族盘王节于2006年5  相似文献   

12.
瑶族档案《过山榜》是研究瑶族历史的珍贵档案。了解《过山榜》,认识其特点与意义,是了解瑶族历史的基础,对于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有人类存在之处就会有习惯法相伴而行,习惯法通过民间的契约形式大量地表现出来。开发利用民间契约,深入研究民间习惯法,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有人类存在之处就会有习惯法相伴而行,习惯法通过民间的契约形式大量地表现出来.开发利用民间契约,深入研究民间习惯法,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瑶族档案文化对外传播路径研究》一书系统分析了传统环境下瑶族档案文化的传播成就,并结合现代社会的传播手段提出了多类型的传播路径以供选择,是一部理论结合实际的佳作.  相似文献   

16.
为了鉴定本馆的一顶馆藏的文物——瑶族师公帽的材质,本文运用了燃烧鉴别法、显微镜观察鉴别法、红外吸收光谱鉴别法等三种方法对样品成分进行了鉴别分析。鉴别结果显示,师公帽具有毛发纤维的特征,初步鉴定此文物的材质为头发,即该类瑶族师公帽系人发所编。研究结果为科学、有效地保护师公帽类的文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尚海涛  龚艳 《兰台世界》2013,(18):19-20
民国时期乡村雇佣中所通行的主要是雇佣习惯法,此种习惯法的运作机制是他治机制。在此种机制的作用下,雇佣习惯法的效力得以良好地实现,从而在华北地区呈现出雇佣关系虽多但雇佣纠纷极少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崔洋 《大观周刊》2013,(4):45-45
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习惯法实现着重要的价值,与国家法一起维持着地区的稳定,促进着地区的进步。在法制现代化的今天,同时也应该重视民族习惯法的价值,并且通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和保护,使习惯法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发挥最良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四月中旬,我陪同南丹县文化局的廖丹宁副局长去了里湖瑶族乡怀里村,在白裤瑶族民俗文化博物馆里观看了图展及瑶族文化风情表演。虽说我是一个地道的南丹人,出生在八圩瑶族乡关西村,一个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瑶族同胞共同居住在一起的村庄。  相似文献   

20.
瑶族盘瓠崇拜的犬图腾崇拜性质已成共识,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瑶族支系众多,盘瓠崇拜的表现形态多样,在红瑶这一非瑶语支系中产生了较大程度的流变与转型。红瑶对盘瓠神话进行了再创造与重塑,以适应现实生活中用于表达宇宙观、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以及建构集体认同和维持族群边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