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白桦 《大观周刊》2011,(30):161-16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英语教学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新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英语老师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阵地。如何利用这块阵地,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妥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2.
刘江艳 《大观周刊》2012,(12):252-25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如何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者需要不断探索的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应当需要在创新教育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孟霞 《大观周刊》2013,(10):196-19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氛围、契机和一定的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索、探求、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的才干、创造思维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巩固起来的。因此创造性的培养必须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李振华 《大观周刊》2012,(44):204-20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蝎动力。我们相信,在高中地理中不断深化创新教学,一定会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教育天地,为21世纪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杨志明 《大观周刊》2013,(7):185-18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因此, 新的数学课程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数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主要指学生对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夏大财 《大观周刊》2013,(6):176-17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l力。我们圆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就必须以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根本宗旨、学生发展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叶丽斋 《大观周刊》2011,(23):166-166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和实践的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和多样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创新的精神,形成创新的能力,在于塑造学生具有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笔者以为,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周顺莲 《大观周刊》2012,(29):271-271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是事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郭晓东 《大观周刊》2011,(39):277-27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数学教学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数学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数学课老师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徐瑞娟 《大观周刊》2011,(23):259-260
科技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生命。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与世界之林。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逐步形成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2.
王艳宏 《大观周刊》2012,(21):264-264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其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培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郭晓东 《大观周刊》2011,(50):107-10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数学教学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数学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数学课老师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刘杰明 《大观周刊》2013,(9):127-127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成效,悟出了一些道理。下面谈谈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5.
王敏  于渊  尹少华 《大观周刊》2012,(31):198-198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每一个智者,每一个学校,都要爰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我们以往的教育,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长期以来,一直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实际上是教师教学的产物,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完全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校也被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  相似文献   

16.
马永才 《大观周刊》2012,(39):239-239
创造能力是评价一个人的能力的核心指标,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处于奠基阶段,创造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而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是发掘创新潜能、弘扬主体精神、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关系到每一个人素质的提升.因此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庞光辉 《大观周刊》2012,(24):296-296
“创新是一个民族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内容。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更应明确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型的创新人才是基础素质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物理又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所学知识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紧紧相连的。所以在物理教学改革中,开展创新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物理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蒙锦连 《大观周刊》2012,(29):238-238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样,肩负着从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所必须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李婷 《大观周刊》2010,(37):141-141
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圉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都含有大量的促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的因素。下面就我在数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20.
谭小平 《大观周刊》2011,(22):40-40
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