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矫慧 《大观周刊》2011,(38):189-189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素养、增强学生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儿童创造思维的重任。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大多采用封闭落后的临摹式教学,以及变相临摹的模仿教学。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结果,会使儿童思维形成定势,限制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杨涛 《大观周刊》2012,(50):337-337
中专美术色彩画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课程。近年来,我在美术色彩画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清醒的认识到,中专美术学生刚刚从艺术爱好转入艺术创造的学习,基础较差,技能不牢,创造意识不强.所以.此阶段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我采取了一下的几点举措来改进美术色彩画教学。  相似文献   

3.
李红霞 《大观周刊》2012,(45):348-348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美,从而形成美的心灵、美的灵魂。在小学数学中.数学学习表面上看来.是跟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图形和算式打交道.很难让人感受到它的美丽所在或领略到它的迷人内涵.  相似文献   

4.
雷宇 《大观周刊》2011,(15):249-249
所谓“审美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美育.它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其主要任务表现为三个方面: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审美教学是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培养训练学生良好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当前的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有效开展审美教学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如下看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红 《大观周刊》2011,(34):237-237
美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发展和提高各种认知能力,形成完整的智力结构的过程。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教师的职责,而美术学科则是特别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学科之一,因此美术教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  相似文献   

6.
李安康 《大观周刊》2013,(2):206-206
美术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生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特别是高中的美术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美术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提供最适:茸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求教师自始至终起到指导的作用。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怎样来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程玮 《大观周刊》2011,(26):45-45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术课程它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意识,陶冶睛操。培养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的兴趣,将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绚丽多姿.五彩缤纷。那么如何上好美术课呢.是广大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我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总结了一下经念:  相似文献   

8.
陈泳 《大观周刊》2011,(52):209-209,202
农村美术教学由于受地域的限制,教学目的得不到有力的贯彻实施。学生享受美,创造美的权利受到了剥夺.本文从农村实际出发,联系自己的做法,提出农村美术教学应联系地区特点,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提倡形成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9.
李清华 《大观周刊》2012,(48):381-381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江娜 《大观周刊》2012,(41):339-339
美术课堂教学本身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潜在的精妙之处,如果教师能细心寻求,深入钻研,精心设计,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到美的环境,插上美的翅膀,实现美的创造,。  相似文献   

11.
张旭 《大观周刊》2012,(39):208-208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谈起,尽而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了解人类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美术课程中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它突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打破学科知识的界限,教学活动从学科基础转向更广泛的生活和人的身心发展的基础。对美术课程来说.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同样包括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创造、反思、评价、合作、交流等能力。应该说,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鑫 《大观周刊》2012,(25):289-289,282
从课程而言,小学美术一直处予边缘学科,很多学校、老师、家长对美术学科重视不够,对美术教学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认识更缺乏。通过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美术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将从一、美术教育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最佳手段。1、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美术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最佳手段。2、美术可以被当作我们检验儿童智力发育状况的参照物。二、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学生智力发展。1、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观察能力。2、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想像能力。3、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创造能力。4、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守美能丸等这几方面进行论述的。  相似文献   

13.
王成勤 《大观周刊》2012,(51):290-29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渲染,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和欣赏到文本中的美.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进而创造美。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卢春宣 《大观周刊》2012,(40):193-193
新课程美术课程标准曾指出:美术等欣赏领域的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而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激发,离不开学生美术直觉敏感度的培养,这一切都要借助于学生了解相关美术知识、欣赏方法和正确途径这个前提,从而最终使学生获得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欣赏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龚文艳 《大观周刊》2012,(39):176-176
有目的性的让学生在摆静物这一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其发现美,创造关和鉴赏美的能力。让学生在把握形象的过程中激发一种使人格变得高尚的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16.
未术兰 《大观周刊》2013,(3):227-228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标是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升学生的修养。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就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在此背景下,如何积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来丰富美术教学,成为美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张新招 《大观周刊》2012,(10):270-270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正日新月异地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性的人际关系,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美术课堂教学要适应这一新形式的要求,紧密与新课程标准相联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应注重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学习充满动感和创造的活力。所以我们要采用适合时代新意的培养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注重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和感受力。  相似文献   

18.
陈小平 《大观周刊》2013,(12):293-293
让学生会体会美术的美,会欣赏艺术作品的美,是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编的美术教材,改革了从前以画种体系知识和技法教学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材结构,而侧重于美术知识的应用及审美感受与艺术观念的表现和表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接受艺术的观念和具有现代设计的意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许多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去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9.
黄秀果 《大观周刊》2012,(15):167-167
在我们所教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人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员的审美素养是馆员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由审美观、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组成.审美素养可以指导馆员赋予创造性、艺术性的工作.研究本体价值则有助于馆员的自身发展、完善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培养审美素养最重要的是要直接感受美的事物,接受美的陶冶并尽可能的从事美的创造.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