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虞颖 《视听界》2006,(4):72-74
2005年8月30日,曾经是中国三大体育报纸之一、拥有很多传奇色彩的《南方体育》在生存了1992天后,出完他们最后一期报纸,宣布停刊。这在中国报刊业引起了极大冲击,有人认为报业浮躁的现实注定了标新立异的《南方体育》的命运,也有人认为体育传媒恶性竞争导致的高成本运作使《南方体育》生不逢时,还有人认为媒体“市场集中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原《南方体育》总编辑龚晓跃却作了最深切的感叹——《南方体育》没有及时从资讯供应商的角色转向做观点的供应商和生活方式的供应商。①从资讯供应商转向观点供应商,这既是感叹也是奉劝,在抱怨媒体竞…  相似文献   

2.
刘艺萍 《视听界》2006,(3):43-44
世界杯来了,一场全球的狂欢拉开序幕!对于业界来说,围绕“赛场风云”.“赛事转播”、“赛情解说”,体育传媒必将成为热点中的热点.成为大家关注的重心。借此之机,本期业界观察特辟小专栏、收录了四篇文章或从频道的层面为体育传媒运营作前瞻之思.或从个体的角度为体育解说员发忧世之叹。 作为现代传媒中的重要力量.电视体育传媒所面对的前景和背景都颇为复杂.其中可以探讨的问题还有很多.除了节目内容的创新和频道栏目的管理.产业盈利模式的拓展也值得研究。本刊这里权且抛个砖,望有心人持玉而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05,(10):15-19
《足球》总编辑刘晓新:迷失方向《南方体育》的倒掉很大程度上在于2002年世界杯期间迷失方向。一度,它并没有坚持它的特点.而是迅速挤向资讯市场,但资讯并不是它的强项。我也并不认同龚晓跃所说的体育传媒已经从拼资源进入拼观点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体育新闻娱乐化”究竟能走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蓉 《新闻实践》2005,(11):44-44
《南方体育》继《球报》、《21世纪体育》、《足球11人》、《北京足球报》、《体育时报》、《体坛导报》等专业类体育报刊倒闭后也向观众谢幕了。 《南方体育》的衰亡,带给传媒人的震撼是强烈的。它曾多次刷新了中国体育专业类报刊的记录,改变了体育媒体黑板报式的版式,改变了体育媒体只关注赛场赛事和运动员赛场上表现的报道模式,改变了谈起体育就是三大球三小球的单一形态,改变了采访者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仰视角度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确实获得了的成功。 但令人遗憾的是,过去的五年里,《南方体育》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来改变自己的发展命运,反而为惨烈的市场竞争所吞噬。对于该  相似文献   

5.
2005年8月30日,高举“和他们不一样”旗帜的《南方体育》在度过自己五周岁生日之后,宣告停刊。这是继8月1日《辽宁日报》旗下的《球报》走完了自己17年风雨岁月之后,另一份国内专业体育报与读者说“再见”!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两家体育类报纸相继停刊,这无疑给体育媒体界带来了不小的震荡。对于它们的停刊,我们不仅要去思考其夭折的原因,更需要去探讨决定体育专业报生存的赢利模式。  相似文献   

6.
《传媒》2005,(2):7-7
“阳光媒体投资”于近日宣布,将以4620万港元收购“阳光体育传媒”(HKSE#307)12亿股股票和“中国体育传媒”100%的股份。至此,“阳光媒体投资”已构筑完成以教育、出版、新媒体资讯、电视、体育五大板块为支撑的营运布局。目前,“阳光媒体投资”已拓展成为容纳多种传媒结构、总净资产逾25亿人民币且负债为零的传媒投资组合。2004年度,集团总销售额已近2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7.
张军 《记者摇篮》2006,(5):39-39
2005年8月30日,生存了1992天的《南方体育》在出完他们最后一期报纸之后,和读者说再见了。《南方体育》的总编这样说:“我奉劝他们及早跳出做资讯供应商的模式,而是向做观点的供应商和生活方式的供应商转变。因为互联网的冲击,人们或许觉得资讯的方式已经太多太快,作为专业体育报纸,要避开这些。”《南方体育》的解体是新闻界很有代表性的一件事,它的解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的新闻报道领域的一些变化。大众传播是一个传者与受众互动的过程,传媒必须面对市场,必须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这是客观需要的存在。新闻报道的传播从总体…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05,(11):55-55
据《青年记者》月刊报道:《南方体育》编辑部8月30日发表休刊启事:“经南方报业集团批准,本报已并入南方都市报报系,并准备进行改版,为此从9月1日起暂  相似文献   

9.
2005年1月21日,春节临近,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总编辑,广东电台台长自玲率队赴广西,与梧州电台签署了联合发展协议。启动了中国广播界第一个跨省联合发展项目。掀起了广东电台在开创现代广播“珠江模式”后的又一拨新浪。在引发众多媒体关注的同时,种种的质疑、争议乃至反对之声也伴随而生。有人惊叹:“这只螃蟹不好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电视体育频道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新浪网报道,“阳光文化”5月21日在香港宣布,该公司将以5000万港币收购“方程式赛车发展控股有限公司”60%的股份,同时签订一份协议,将以4200万港币收购“中国体育传媒有限公司”100%的股份。“阳光文化”同时宣布,将提交股东大会批准,将公司更名为“阳光体育媒体(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1.
痛失我爱     
茶发人 《青年记者》2005,(10):13-13
2005年8月30日,存活了1992天的《南方体育》停刊了,张晓舟走出位于广州市广州大道289号的编辑部,仰天长叹一声:“哎,再也没法讲黄段子了。”  相似文献   

12.
上个月我曾经给自己定了个计划、打算追问一系列不靠谱的媒体和传媒公司:《新周刊》、博客网、光线传媒、《南方体育》……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传媒的天作之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媒与体育堪称天作之合。它们已经超出简单的报道与被报道对象之间的关系,而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同属朝阳产业的体育和传媒,在产业化背景下的合作是必然的,前景也将十分美好。一、无间之道道亦无间2004年5月16日,人们期待已久的中超联赛横空出世。中国足球走过了  相似文献   

14.
黄枫 《今传媒》2005,(12S):40-43
在很多人眼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是中国报业发展的范本。长期以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对于外界来说,似乎有着太多的秘密。日前,南方报业集团社长、董事长范以锦出版了《南方报业战略》一书,第一次解密中国一流报业传媒集团的发展战略。11月8日,记者节。范以锦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详尽讲述了它眼中的南方报业发展战略及对中国报业未来趋势的判断。[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新创     
《青年记者》2009,(21):2-3
解放.南方两大报业集团战略合作 解放日报10月31日报道,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广州签署了基于传媒产业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6.
《青年记者》2005,(10):6-7
所谓“跟他们不同”,实际上是在中国媒体普遍同质化、跟风流行的大环境下,《南方体育》制造一种执着的办报理想。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底南方体育发行最顺利的时期,稳定的发行量是四十多万份,单期最大峰值是一百多万份。2005年3月,南方体育从一周两刊变为一周一刊,直到停刊,最后一期只发行5000份。  相似文献   

18.
近来.国内报业不断传来“不幸”信息。香港上市的北青传媒2005年上半年广告收入同比下降36.9%.利润同比更足下降了99.7%.净利润仅17万元。国内的赛迪传媒去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5.31%。2005年8月份《球报》、《南方体育》先后停刊。2005年上半年全国前十大报纸八成业绩出现负增长,国内报业似乎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2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广东省广播电视协会、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协办,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广播改革20年高端论坛”在广东广播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中国广播改革20年”。在论坛上演讲的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著名学者,也有来自全国各地业界的领导。会议回顾了从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立以来,中国广播改革2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分析了“珠江模式”的核心价值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了广播在新时期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黄桂萍 《新闻记者》2003,(10):58-59
2002年12月,在新周刊等全国40多家媒体联合评出的2002年度新锐榜上,《南方都市报》荣膺“年度中国新锐传媒奖”,获奖理由是:“《南方都市报》以其‘不停折腾’的进取姿态主办了系列活动,它主办的中国南方汽车展是国庆黄金周期间广州最热闹的集会。《南方都市报》大搞发行运动堪称今年珠三角城市街头的一项‘行为艺术’。在‘改变使人进步’的口号指引下,该报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