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北京大学日前宣布2012年将继续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全国21 1所中学可推荐260名学生,这些学生若通过面试可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北大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线录取的优惠。不过,推荐生标准首次明确规定基础学业成绩位居全年级前5%以内,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不得推荐。这不禁令人想起汉代的"举孝廉"。汉时选拔人才,除博学多才外,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举孝廉"。到了明清时期,举人也称为孝廉,对尚未入世的举人尊称为"孝廉公"。在讲究"三纲五常",  相似文献   

2.
读过点历史书的人都知道,中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便以孝治天下,自汉高祖之后,皇帝死后的庙号,都有一个孝字。如汉武帝,其实应叫汉孝武帝。以孝治天下便是从汉武帝开始的。当时的干部选拔政策叫举孝廉,就是让地方官推荐当地的孝子出来做官。此法貌似选拔,其实有选拔权的不  相似文献   

3.
【典子的话】 将品德与人才选拔考试相联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早有先例。两汉时期实行察举制,举孝廉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即各地每一年都要向中央推荐孝子和廉士。察举之后.是否选用其人,还要经过考试,而后才能量德、量才录用,史称“公府复试”。  相似文献   

4.
略述科举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发展于唐朝,以后各代,大体因革唐制而来。我們知道,汉代选举官吏,主要是“州举秀才、郡察孝廉”。三国时陈群建議,設立九品中正制,州设大中正,郡置小中正,以区别人物,定其等第,分为九品,送于吏部。这是封建国家选拔人才,吸收地主阶級的代表人物参与政治的办法。两晋南北朝以來,都沿用这个办法。  相似文献   

5.
正《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的著作集,其中的很多精彩论述对班主任工作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启示一:选拔要依法度,投票并非万能。《韩非子·有度》云:"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意思是说,若是依照声誉来选拔人才,则臣子就会在下面互相勾结;若是凭借党羽来选拔人才,则百姓就会忙于交往而不会寄希望于被依法任用。又云:"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相似文献   

6.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为此,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权力划分需要进一步合理化、科学化,要强化党委、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权重,进一步规范"一把手"的权力。要区分实施选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选拔方式,本着民主、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干部的选任制和委任制,并把这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要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纠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和唯GDP取人的现象。要打破干部部门化,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强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正确处理干部交流与本部门干部的选拔任用的关系,适度控制"空降"干部的规模,妥善处理"空降"的方式方法,以及干部的"空降"与正常选举的关系,防止干部交流和"空降"中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7.
选拔任用干部是干部队伍建设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真正识别选拔任用优秀人材,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领导者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因为,人们总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而思维方式是主体反映客体相对稳定的形式,它是一个民族、一个人心理的深层结构,对世界认识的广度与深度,都与思维方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领导者的思维方式正确、科学,就能用科学的人才观、价值观和用人艺术去开发人才,把人看准、选准,选拔和任用好干部;思维方式不科学,势必影响乃至降低干部选拔…  相似文献   

8.
校纪检监察机关是高校执纪执法机关,其干部队伍需要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较高的法治素养。但在许多高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缺乏专业的法律人才,直接制约了纪检监察机关的执纪执法能力和工作效率。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选拔校纪检监察干部的方式、调整干部队伍结构、进行干部交流等方式,快速提高高校纪检监察干部的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9.
距今一千八百年前的汉献帝建安年间,揭阳县(当时的揭阳县辖今整个潮汕地区和兴梅、闽南部分地区)人吴砀举孝廉,出任汉长沙国安成郡安成县县令,这是潮汕地区古代史上第一位通过地方选拔推荐,朝庭核审授官的优秀人物。  相似文献   

10.
西汉史籍所记察举制度,有“举孝廉”、“察廉”、“举廉吏”等等名目。对它们之间的关系,史家解释不一。《东汉会要》卷二十六徐天麟说,武帝初举孝廉时,“孝之与廉,当是各为一科”,“至东都则合为一科矣。”所以他在《西汉会要》中的“察廉”一项下,“举孝廉”“察廉”“举廉吏”混同记载。劳干在《汉代察举制度考》中沿袭这一看法,  相似文献   

11.
孔子处在兵燹为害、列国争雄的春秋时期,社会的转型引起了人们对人才的重视,孔子的人才思想自成体系,是其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识到贤才对于治邦安民的重要性,最先提出了"举贤才"的治国方略。在教育实践中,他对人才做了层次类型上的分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选拔与任用,主张以德才兼备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强调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知人善任、无求备于一人、因材任使。孔子的人才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任人唯贤"人才思想的基础,对历代人才的培养、选拔、任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今天社会各领域人才的选拔与任用以及学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举荐与考试相结合的选拔人才方式是隋代科举制度的一大特色,与后来成熟状态下科举制依靠被选者自己报名参加考试的方式有所不同。隋代科举考试的科目不很固定,基本定型的科目有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孝廉科和俊士科等。隋代对报名资格、考试程序和考试内容也作了一系列的规定。隋代所确立的科举制对中国选官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古就有武备人才选拔的传统,通过对各类武选史料的梳理,可以看出武科举制度创立前我国历代武备人才选拔的侧重点:原始社会至商周时期重视射御技能;春秋战国时期关注力量大小;两汉以后韬略和武艺并重。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古代武备人才选拔的三个特点:受最高统治者重视、选拔制度不固定,考核内容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4.
<正>从我国对人才的传统价值取向来说,"德"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和逻辑原点,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孜孜以求的培育目标。以教育史来看,不论是汉代的举孝廉,还是隋唐的开科取士,都将之奉为圭臬。建国后,"德育"也一直排在智育、体育、美育之前,而成为众育之首。可以说,教育在履行其培养和健全人的心智时,将"德"看做是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一直都没有变过。"德性"取自于"德",也可称之为"德"的衍生,其"性"字强调人之本性、率性和天性。所以,当我们听到"德性"一词时,往往更具有个体感和现场感,教育的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总结学生会干部选拔培养机制,结合国家相关文件精神,提出以下观点:(1)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机制是学生会建设的导向标;(2)学生会干部选拔培养应循序渐进,综合运用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等方式对竞选者进行考察,可以提高选拔学生会干部的绩效,为持续稳定地提高学生会工作效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梁好 《教育》2014,(9):5
正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学生干部的选拔方面,大多数学校已基本改变了传统的由老师指定的方式,"民主选举"已成为选拔学生干部的普遍方式。学生自荐、学生发表竞选演说、集体民主投票……这些环节已经成为小学生干部选拔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宣师一附小为了保证学生干部选拔的真正公平性,近年来兴起了一种新的选拔模式——"竞选联盟",该模式类似于"总统选举",学生候选人需要经过层层挑战,最终才能当选学生干部。(2014年3月17日《北京青年报》)有人认为,选班干模拟"总统竞选",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效果,事关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水平与质量,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时期新形势,要求高职院校切实改进学生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藉此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选拔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选拔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汉朝史籍中常见"高第"一词,通行的解释是"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官吏的考绩优等"等等。然而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却有大量"举高第"之类的词语出现,查阅相关史料,并与"举孝廉"、"举茂才"等岁科察举科目的运作程序相比较,"高第"在两汉时期(尤其是东汉)确实为察举制的一种科目,并且属于常科。  相似文献   

19.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发轫于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还要制定各个行业提升干部和使用人才的新要求、新方法。将来很多职务、职称,只要考试合格,就应当录用或者授予。"历经30多年的改革与创新,公开选拔制度经过不断融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既坚持与继承了我们党传统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基本原则,又赋予新的形式与内容,它不仅拓  相似文献   

20.
韩冰 《文学教育(上)》2014,(14):153-153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大学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所大学都由许许多多个大学生组成,秉承着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成才的精神,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影响一所大学的学生的精神风貌、学风学气的重中之重.而近年来,各高校的辅导员选拔中,很多高校采用在毕业生的优秀学生干部当中,选拔表现突出的人才进行继续培养,推向辅导员队伍的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使辅导员队伍更具年轻活力,又能够加强辅导员的群众亲和力.在这种形势下,我认为可以采用一定的方式推动学生干部培养以进一步地加强辅导员队伍能力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