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2009年10月17日,当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的判决结果揭晓,手持"免责"协议的死者家属,最终有5位因"组织群众聚众闹事"而判刑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2.
2009年6月17日,湖北石首市永隆大酒店厨师涂远高非正常死亡,引发了一起群体性公共危机,这一危机被外界称为"石首事件".这场震惊全国的群体性事件,主要由于当地政府没有及时向群众说明真相、消除误解所致.政府危机传播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以"石首事件"为例,探讨新形势下政府危机传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网络群体事件成因及政府治理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正进行深刻的调整,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接连发生,涉及面越来越广.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绊脚石.但近年来群体性事件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在网络世界中也发生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目前被广为认定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诸如"陕西周老虎事件"、"南京天价烟事件"、"杭州飙车案"、"邓玉娇杀人案"、"云南躲猫猫事件"等.  相似文献   

4.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是新媒体时代的衍生品,它随着新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而产生变化,因此笔者认为,在微传播时代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含义.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经历了“否定”到“去否定”的历程 随着我国社会形势日渐好转,官方给“群体性事件”这种现象的标签经历了从“否定”到“去否定”的历程,①即从“群众闹事”、“治安事件”、“突发(性)事件”、“紧急治安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到“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2008年:"群体性事件"接连发生.2009年第1期<瞭望>刊文预测"2009年有可能是一个群体性事件高发年".认可多元社会利益的正当性,并为之构建合法化、制度化的表达渠道,或是一种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2012年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以宁波市民反对PX项目而引发的规模较大的群众聚集性事件为代表.该事件从2012年10月初浙江宁波镇海区民众反对有害化工PX(对二甲苯)项目落户当地,陆续到区政府上访开始,到10月29日以宁波市政府宣布"坚决不上PX项目"而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7.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县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当地约200人冲击县公安局、县委、县政府、县财政局与县民政局行政大楼.上万群众围观,整个过程持续近七小时,成为一起严重的打砸抢烧群体性事件.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国内类似事件的处理方式不同,贵州省政府在介入事件处理后,允许媒体进行报道,主动、及时向社会通报事件处理进展情况,使我们看到了一次"与众不同"的政府公共危机处理景象.  相似文献   

8.
刘珂 《新闻世界》2012,(10):71-72
群体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频频出现“不明真相群众”这个词语,通常用这样一个词语来解释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没有“不明真相群众”,很多群体性事件就有可能不会发生,至少也可能在规模上要小一些、破坏性上要弱一些。怎样才能没有“不明真相群众”?新闻宣传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现实形势逼迫我们要深入思考这些内容。  相似文献   

9.
王凤栖 《报刊之友》2012,(1):146-147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网络群体的特点,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也在客观上加大了群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本文为探究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理性缺失现象的本质和影响,对这种现象的表现特点、传播路径过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凤栖 《今传媒》2012,(1):146-147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一种新的特殊形式。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网络群体的特点,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也在客观上加大了群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本文为探究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理性缺失现象的本质和影响,对这种现象的表现特点、传播路径过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否进入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所谓的"风险社会"?如果从中国2003年以来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社会现实来看,似乎如此.据中国公安部颁布的数据,2005年全国发生群体性事件7万起,到2007年群体性事件已达8万起,2009年则超过十万起.以2003年"非典事件"为肇始,中国连续几年来突发事件频起(包括群体性事件),大多涉及公众利益,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有些事件甚至酿成较大社会冲突,影响波及海外.  相似文献   

12.
李兰 《当代传播》2014,(2):60-63
各种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已经成为转型社会的一道景观。而互联网自身的传播特征,使得它成为现实群体性事件的扩散器和发酵器,网络群体性事件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个概念也被学术界大量使用。但这样一个概念是否科学?本文通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和"网络集群行为"两个概念进行知识社会学分析,认为"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来自官方文本,被赋予了负面色彩。其实"网络集群行为"这一价值中立的概念更适合用来界定各类复杂的线上行为。  相似文献   

13.
王瑶  陶淼 《大观周刊》2013,(5):283-283
近年来各种群体性事件呈直线上升趋势。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严重破坏了社会稳定,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从树立公务员危机公关观念、构建并完善危机公关机制、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等方面着手,积极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达到善治的效果,改善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向媒介的转移和演化体现了传播科技对社会影响的增大.互联网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把握该方面研究的整体现状、存在的不足,可以给未来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9年,一些地方由劳资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较为活跃,我国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的深层问题日益显现.这类群体性事件对我国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政府形象等多方面造成了很大影响.2009年据公安部所做统计,在全国的群体性事件当中,劳工的群体事件占到全国当地群体性事件总数的46.9%,将近一半,劳资关系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比率在所有群体性事件中排在第一位.①中国社科院群体性事件研究专家单光鼐指出,劳资矛盾引发群体性事件,是2009年群体性事件的一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6.
网络群体性事件之上看下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最近,《瞭望》周刊发表文章,提出"网络内外群体性事件有交织放大之势".据百度百科解释:网络群体性事件,简称网群事件,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由于此类事件中,较多涉及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和其中的公职人员,极容易成为网络新闻炒作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维权抗争型群体性事件与社会泄愤型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研究者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在对这两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群体心理梳理的过程中,我们更易明晰地看清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并进行必要的改变和有效地预防,从根本上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2~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群体性事件研究立项项目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法从立项数量、立项类别、立项学科、立项单位和地区、所属系统、课题负责人职称等六个方面对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研究立项呈现增长趋势.通过对研究主题分析后发现,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对群体性事件的宏观综合层面、网络群体性事件、环境群体性事件、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法学相关研究等五个方面.随着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今后群体性事件将向着复杂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建议加大多学科交叉研究力度,推动群体性事件研究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传播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群体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形成的积怨爆发,如"6·28"瓮安事件;有的是利益群体的集体维权,如"11·3"重庆的哥罢运.但无一例外的是,在这些群体性事件中,谣言总是走在政府信息公开之前,谣言的传播恶化了事件发展态势.作为一种社会普遍的舆论现象,谣言指"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如何正确控制谣言传播,使谣言在政府信息公开下融化与消解,对于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解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香  李蔚 《当代传播》2011,(1):48-50,54
群体性事件爆发之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会对之进行传播.本文认为,我国传统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报道经历了"蛊惑与教唆框架"到"去语境化的事件过程框架"再到"高度语境化的社会冲突与怨恨框架"三个阶段.而我国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则主要为实现"造势"与"溢散"、行动动员与"快闪行为"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