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中国已逐步进入媒介化社会,作为社会构成因素的大众传播,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传播与社会的互动和影响是空前的。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国  相似文献   

2.
刘早 《新闻爱好者》2012,(16):13-14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随着时代的进步,为了更好地适应传播活动,大众传播媒介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展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分析了当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的变化、特点以及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促进大众传播的完善和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3.
摘要:一个社会的大众传媒构成一个社会的媒介环境。新媒介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社会主导媒介的兴衰更替,导致一个社会的媒介矩阵重构,从而对社会的媒介环境以及生存演化于其中的社会、文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和手机的全面推广和迅速普及,我国形成了一个迥然有别于以往的新媒介环境,它具有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融合、大众传播与非大众传播、传者与受者融合等鲜明特点。新媒介环境给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以及青少年教育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4.
程晨 《新闻爱好者》2017,(12):87-89
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介成为影响社会大众的重要工具。作为信息的承载者与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体对受众的环境认知、社会行为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深刻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大众传播媒介受利益的驱使,很容易在媒介伦理道德方面出现缺失,更甚者,一些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媒介的社会效益弃之不顾。基于此,从媒介伦理的角度,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伦理缺失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大众传播媒介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以及实现路径,旨在为大众传播媒介重拾社会责任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出于维护美国全球利益的动机,布热津斯基深入思考了大众传播媒介对美国社会的全面影响,认为电视等媒介造成了社会的失控与混乱.这一论述对当下中国的传播现实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媒介全球化与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之下,当前我国"媒介事件"屡见不鲜,其中的媒介道德标准和媒介伦理关系问题不容小觑。这不仅关系着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性,而且关乎到整个大众传播媒介的素质水平。本文拟在客观分析我国当前大众传播媒介伦理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寻找深层次的原因,以期为转型期我国媒介伦理建设与完善提出一些可供探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段京肃  段雪雯 《当代传播》2011,(2):47-49,53
在大众传播领域中,时媒介的控制权力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的现象已经为社会所关注.本来是为全社会服务的大众传播媒介,事实上在不断地拉开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面对大众传播市场的大众传播媒介所说的话(传播内容)却只是为受众中的一部分人服务的.媒介为谁服务的决定性因素同社会精英阶层的需要和观念联系在一起.那些真...  相似文献   

8.
吕霓 《新闻界》2008,(1):36-37
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从受众如何使用媒介和社会如何干预受众使用媒介的研究,在信道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将传播效果研究推向了全球化的主题,从受众角度,治大众传播之恶、从大众传播之善,使这一学术研究的社会意义远大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辉 《新闻通讯》2013,(7):29-3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传播的兴起与普及,电视选秀节目的盛行与推动,大众传播媒介塑造的各种偶像层出不穷,既娱乐了大众,也颠覆了一些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特别是对于正在走向社会化的大学生来说,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分析了媒介化社会对大学生偶像颠覆的影响和原因。同时指出,既要看到偶像颠覆的重要价值,也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偶像崇拜观。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大众传播媒介工具的介入,给民俗文化带来全新的存在和传播介质,并成为民俗文化新的寄居场域。在媒介化社会中,民俗作为原生态文化与民间社会生活的双重复合体,其生存形态与传承方式在不同程度和层面上发生变化。在大众传播视域及媒介传播现实中,民俗文化的话语构建在不同维度、不同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话语序列,具有不同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书籍、报刊、广播、电影、电视、因特网、卫星通信等大众传播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的普及、深入,中国社会进入了一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环境建构、媒介形象、传播惯势及公众认知惯势等方面,对社会危机信息传播既存在正功能,也存在负效应,政府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危机信息必须进行策略性选择,要尊重大众传播基本规律,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控制舆论主动权,加强对社会危机的引导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庞可慧 《新闻界》2005,(5):148-149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规模覆盖全社会,在传播各种信息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众媒介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还存在着混乱现象.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讨论大众媒介在汉语拼音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播媒介的负面效应,表现在人的媒介化和媒介权力的滥用两个方面。人的媒介化是工业社会、信息时代的产物。媒介权力的滥用则在于媒介对新闻自由权利的滥用和经济利益对信息传播活动的作用。消除或部分消除媒介的负面效应要依靠政府、道德法律、社会及媒介自身多方努力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5.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创新思维与创新途径探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胡明 《新闻界》2005,(5):69-70
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在高等教育面临市场竞争的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在高等学校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凸现.高等学校一般都拥有自己的新闻宣传媒介,如校报、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网络新闻等(这些内刊被称为“准大众传播媒介”),但如何改变这些媒介“板报式”被动报道特点,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工作的强大社会功能,像企业的广告宣传一样创造出比投入更大的价值,为学校建设发展创造条件?这些“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大众传播媒介有什么关系?高校又如何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为自己服务?这些都成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管理者和实践者不得不思索和探寻的问题.本文试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一些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新思维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公共关系传播媒介种类繁多,特点鲜明.公关语言媒介在现代社会运用最广泛;公关实物媒介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公关人体媒介亲切直接,便于沟通,便于及时反馈公关信息;公关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印刷类传播媒介容量大,表现形式规范化,便于人们阅读和保存;公关大众传播媒介中的电子类传播媒介活动性很强,收听对象非常广泛.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公关传播媒介,是做好现代公共关系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刘博 《新闻传播》2010,(5):93-93
美国社会学家拉斯维尔在总结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中发挥的功能时指出.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承社会文化性,即能使文化世代相传的功能,这就是媒介教育功能的一种表现。较之传统的教育,电视作为一个综合性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大众媒介,无疑具有更大的优势,也应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与媒介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媒介变革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各种媒介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二是不断涌现各种新的媒介,即媒介的融合与裂变。引起这一系列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创新。充分认识媒介变革的过程与规律具有重大意义,它将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产生重大作用和影响,也将对现有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我们的社会顺利地进入信息时代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昆 《新闻前哨》2010,(3):14-15
美国著名大众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曾形象地断言:传播就像血液流经人们的心血管系统一样流过社会系统。确乎如此!现代社会的人们,如同须臾离不开空气、阳光、流水一样.离不开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有如一双无处不在的慧眼,恪尽职守地为人类守望着风云变幻的大干世界.向人们报告万事万物的一举一动。媒介是人类的产品,人类是媒介的动物。大众传播媒介以其翻云覆雨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一、分众背景下的电视媒体 现今的中国社会是个大众传播的社会,除了传统的大众媒介如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外,瓦联网的虚用更加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大众传播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同时,随着大众社会的逐渐成熟,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也出现了分化,“分众”的概念日渐走到前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