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峰林 《青年教师》2009,(10):51-53
指导学生朗读,既要引导学生读进去——用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进去,又要指导学生读出来——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受恰当地表达出来。那如何引导学生读出来呢?笔者认为,“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又陷入了种种误区。课堂教学应立足文本,让学生读进去,读明白,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避免虚假的"热闹课堂"。  相似文献   

3.
“五读“,即试读、听读、仿读、创读和评读.其中,创读和评读为关键环节.   先说创读.教师或录音的范读不是十全十美的,会有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何况对一首诗的思想感情可有不同的理解,某种思想感情又可用不同的语音处理方式来表达.因此,我鼓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改变范读的读法,有所创新.   ……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活动主要是阅读。读,就是要读进去、读出来,用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今天我结合自己执教的《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说说我是如何教的。  相似文献   

5.
陈庆新 《教育学报》2004,(12):14-18
本文试图从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角度阐释阅读教学的意义 ,教师的作用以及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首先要读“进去” ,从文本考虑 ,要努力缩小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从学生考虑 ,要帮助学生建立“前理解” ;从方式考虑 ,要创设多样的阅读活动 ,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要读“出来” ,落实大量读“进去”的积累 ,帮助学生形成对文本规律的初步认识 ;借助精要的文本理论 ,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以写促读 ,促进学生建构成自己的文本理念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呢?实践证明,指导学生朗读,先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即进入课文的情境,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再"用情读文",即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感受恰当地读出来,表达出来。也就是先"读进去",再"读出来"。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会读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段目标。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让他们在自己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凭借语言文字“读进去”,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达成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学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童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落实在具体操作中,即念好“九字诀”: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然而,现实中往往会出现仅凭“反复诵读”这一较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全然不顾学生有无兴趣,更不用说是否进行了深层次的感悟,学生只一味硬着头皮应付着读。  相似文献   

9.
祝秀兰 《四川教育》2004,(12):44-44
读进去———着力感悟读,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在读中生疑,读中求解;在读中品味,读中生情。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我先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细读,在读中产生问题,体验情感,再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帮助学生在读的同时进入文章的意境中去,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记得住———强调增加积累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从一年级开始便向学生推荐拼音读物,让学生广泛阅读,自选内容背…  相似文献   

10.
李妹军 《新疆教育》2013,(15):220-220
小学语文说读是关键,以说为基础促进读的提高,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重视范读、领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多读少讲,在读得准确、流利上下功夫,重视范读、领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仍然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语文,先语而后文。因此,语在语文课程中  相似文献   

12.
初中英语新课改重点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用英语的能力,既能和别人进行口头交流,又能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背说"教学法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读"中学语法,记单词;在"背"中积累句子,体会语法;在"说"中交流,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黄燕 《宁夏教育》2010,(1):56-56
阅读教学提倡品读,因为,品读给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读,就要读进去,深入文本,细细感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错过任何一段文字。只有真正读进去,读懂了,读对了,阅读才是有深度的,阅读才会是快乐的。在引领学生品读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是一以贯之的主线,是教学活动的“绝对力量”。“听”以“读”为伴,“说”以“读”为源,“写”以“读”为基础。要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对学生进行从“学会”到“会学”的培养,就应从“读”开始,将“读”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一、培养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基础,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很多方法。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语气轻重、抑扬、急缓的变化,读出感情,读出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领悟丰富的言语意义,感受…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教学总得读”,“读得好,可以深切地表达出课外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它的思想感情”。张田若先生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相似文献   

16.
实施学生自读与教师导读相结合原则的探索西和县南关小学魏永平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这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领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特色,务必要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必须以读为基础,将读贯穿始终。特别是对那些情感充盈的课文或片段,要指导学生领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务必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而最佳的读法当首推叶圣陶先生提倡的“美读”。要想“美读”得其法,就必须从“情”字入手,先指导学生通过抓“题眼”及“文眼”设身处地感知作者的情感基调,发掘出作者的感情依托,把握准作者的思想内涵,试与作者心灵相通,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美读”形式进行读中指导,加强语感训练,注意创设情境读,反复体会读,探究深意示范读,借助角色快乐读,挖掘朗读音乐关。  相似文献   

18.
"有感情朗读",语文教师再也熟悉不过的字眼,"有感情朗读"已经日益成为语文园地里最具春意的一枝.于是,语文课堂上"读"占鳌头,"读"霸天下,"读"当一面.可谓语文教师之情有"读"钟.然而,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充斥着"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带着感受读"这些字眼;当不同体裁的课文、不同风格的作品的阅读都被"有感情朗读""格式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追问,有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发挥了作用,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让学生读进去了,又读出感情来了呢?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读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就深深地被打动了.丰富饱满的情感,清新委婉的笔触,深邃精到的评述,让你的生命不由得充满诗意的灵动,让你的精神不由得焕发奋进的光焰.连续读了三遍,还是回味无穷.可是这样的一篇两千多字情感细腻、文采斐然、意韵隽永的美文,该如何带学生走进去,并能有所领悟呢?刚刚进入初中一个月,语文基础稍差的学生连读通都成问题,不要说读懂并领悟了.  相似文献   

20.
前人对读书的总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学习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阅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落在具体操作中即念好“九字诀”: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然而,现实中往往会出现仅凭“反复诵读”这一较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全然不顾学生有无兴趣,更不用说是否进行了深层次的感悟,学生只一味硬着头皮应付着读。这样的教学其效果可想而知。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读出感悟、获得知识呢?笔者研究认为运用“对话型”阅读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