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教育惩戒权已成为当前教育学界关注的焦点议题,它能否实现其预设的立法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惩戒权的性质规定.当前,教育惩戒权面临着公权与私权之争,其根源在于对教育惩戒本身缺乏清晰的定位,即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行为,还是一种法律行为.从教育主体对教育惩戒权的预设目的来看,契约性的教育惩戒本身是一种教育行为,因而教育惩戒权是一种社会权利,但却不是排他性的个人权利.教育惩戒权是兼具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双重属性的教育权利,这划定了教育惩戒权的"底线"与"高线",在此区间教育惩戒行为的自由教育属性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育惩戒是一种管理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学生的权益.目前由于惩戒程序不完善,导致惩戒实施中学生权益受损,致使高校教育惩戒与其目的背离.本文就高校教育惩戒程序的意义及惩戒程序不完善产生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完善高校教育惩戒程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教育惩戒权的生成有其自身的历史逻辑和法律逻辑.管教权由家长向学校和教师转移是教育惩戒权生成的历史逻辑;教育权和受教育权间的相互制衡是教育惩戒权生成的法律逻辑.权力性格说、权利性格说和双重性格说是学术界对教育惩戒权本质属性辨析的三大主流观点,从教育惩戒权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的角度分析,教育惩戒权是一种具有伦理性质的"权力".基于教育惩戒权的生成逻辑和伦理性质并结合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教育惩戒权的行使应明晰其适格主体、维护教育惩戒权的权威性和秉持适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教育惩戒有自己的边界和向度,教育者必须全方位认知教育惩戒,才能在实践中合理作为.精神向度是教育惩戒的重要认知视角,培育学生精神是教育惩戒的重要目的,现实教育惩戒的很多问题与其精神向度方面的关注不足有关系.从精神维度出发,教师在行使教育惩戒权时,需要从多方面关照学生的精神世界,既要让学生在惩戒中感受到温暖,也要用惩戒照亮...  相似文献   

5.
晋涛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0):51-58
教育惩戒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并非"铁板一块",在不同的条款中指涉不同的意义.狭义的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强制措施、教育矫治对应,广义的教育惩戒包括这些处分措施.多重视角下教育惩戒的分类有助于深化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规则为教育惩戒提供了明确的构成要件,教育惩戒适用应贯彻谦抑精神和比例原则,符合教育惩戒构成要件不一定意味着必须承受教育惩戒.校规校纪不能规定开除学籍等重惩戒,也不得降低重惩戒的标准.教育惩戒程序已经相对完善,救济途径更加明确,这为教育惩戒的实施提供了强力制约.教育惩戒的约束时效和管辖时效几乎空白,需要尽快填补.教育惩戒的规则体系已经形成,从解释论视角推进对教育惩戒实体和程序的理解,是今后教育惩戒规范化实施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6.
教育惩戒权是教育领域的争议性话题,《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促使人们对其再审思.教育惩戒权是教书育人的内容和手段,是权力与权利的耦合,是实现教育正义的良序善治的“善制”.作为公权力,教育惩戒权是有边界的,需要通过明确教育惩戒的具体方式、以绝对禁止体罚为实施原则和限制教育惩戒自由裁量权来合理适度地划定教育惩戒权...  相似文献   

7.
教育惩戒对维护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和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残疾学生教育惩戒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美国联邦政府于1997年修订《残疾人教育法》时专门增加了残疾学生教育惩戒的法律条款.本文考察了美国残疾学生教育惩戒的目的、程序和实施原则,力图探明其法治原理,并对残疾学生教育惩戒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8.
教育惩戒需要建基于正义之上,唤醒学生内在良知,维护正义的秩序,促进学生发展.教育惩戒需要秉持教育品性、关怀学生成长、指向学生的自觉与自律,确保惩戒在目的上出于正义、在实施中坚守正义、在结果上凸显正义.违背正义精神的教育惩戒会异化为一种纯粹的“恶”,一种压迫、宰制、边缘化、暴力等.合乎正义精神的教育惩戒,首先要坚守惩戒的教育品性,指向学生成长;惩戒的运用要审慎,不到非常必须不使用;结合学校或班级情况建立一套具体公开透明的惩戒程序,鼓励多方主体参与其中商讨;惩戒之后,还需要关怀学生,了解其心理,助其成长,最终实现教育目的“终极善”与惩戒手段“必要恶”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教育教学活动中,秩序的维护、自由的追求、教育利益的获得,都促使了对学生违规行为进行惩戒的需要.教师作为国家与社会的"委托人",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职业权力中自然包括惩戒权.教师的惩戒权是指向学生违规行为、旨在保护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归属于公权范围.教师惩戒行为的失当,主要源干惩戒权的异化,而非惩戒权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10.
教育惩戒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与教育赏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链条.基于谈"惩"色变、避"戒"不谈的教育现状,挖掘孔子的教育惩戒遗产,探讨孔子教育惩戒的方式、效果和经验,在今天仍有重要启示价值.孔子教育惩戒的方式有避而不见、言语责备、后果体验、叩击警告等,教育效果体现在学生学习、性格、德行等诸方面的改变上.其主要经验在于因性施戒、因时施戒、因情施戒,良好的教化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入的观察了解等是其施行教育惩戒并得以成功的条件.当然,孔子的教育惩戒也有其历史局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加以辨别和扬弃.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惩戒的依据是合法社会化、教育公正和教育权力.其历史演进经历了古代教育惩戒、近代教育惩戒和现代教育惩戒三种形态,逻辑是从自然权利演进为社会权利再演化为法定权利,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态特征与儿童身份地位、师生权力关系和教育价值文化密切关联.未来教师教育惩戒的主体形态将以柔性的象征性惩戒为主,而面向需要特殊指导的学生以及严重行为问题的惩戒,将由专职教师和包括学校在内的专门机构来实施.  相似文献   

12.
教育惩戒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许多家长把它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如若认可了教育惩戒的存在,就意味着赋予了学校体罚孩子的权力,这当然是他们所担心和不能容忍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可以理解家长的这种心情,但根据我们的教育实践,我认为这是对教育惩戒的误解.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所实行的教育惩戒,其初衷和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包括赏识教育.在很多时候,教育惩戒反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育惩戒权的实施是由教师自由裁量来完成的,但其个人行使教育惩戒权的法定职权不等同于自由裁量的不受限制,惩戒行为本身也不等同于压制、支配,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和自我完善.保障教育惩戒权的公正、合理以及有效,应促使教育惩戒兼具集体正义和个体正义的维护,兼具学生安全和教师安全的保障,兼具行为技术和心理技术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刘悦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0):74-84
美国教育惩戒权数百年来大致经历了教育惩戒现代化、零容忍教育惩戒兴起和教育惩戒二元化三个发展阶段.美国教育惩戒权的发展史对我国主要有两点启示:一是尊重教育规律,理性、宽容看待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二是教育惩戒应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预防、正向引导和关系进行修复.2020年,我国公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这对我国教育惩戒的立法和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但仍然存在重惩戒轻预防和重惩罚轻修复的缺憾.未来,我国教育惩戒应当从建立学生违纪违规的预防体系、增加恢复性教育惩戒措施、制定《教育惩戒实施细则》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惩戒是教师依法对学生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以促进其合规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的一种教育权利,它与体罚有根本的区别,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在实施惩戒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了解惩戒的代价和风险,把握好教师惩戒的权限,并遵循有关的原则施教,才能发挥惩戒教育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教育惩戒受到教师抵制的主要原因是:失当的民主观和平等观、部分学生挫折承受力较弱和一些教师对教育惩戒内涵理解不准或惩戒失当.教育惩戒既是维护学校教育公共秩序的需要,也是自然教育的必然补充,同时教师也有实施教育惩戒的能力,这些都是教育惩戒合理性的保障.要保障教育惩戒顺利实施,教师应准确理解教育惩戒的内涵,科学而艺术地...  相似文献   

17.
一、教育惩戒权的界定 关于学校或教师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利,有的称之为教师惩戒权,有的称之为学校惩戒权,有的称之为教育惩戒权.笔者赞成第三种称谓,因为行使惩戒权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校,称之为教育惩戒权更为恰当.同时,教育惩戒权这一概念,更能体现教育学生这一惩戒的目的和本质.  相似文献   

18.
刘悦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0):74-84
美国教育惩戒权数百年来大致经历了教育惩戒现代化、零容忍教育惩戒兴起和教育惩戒二元化三个发展阶段.美国教育惩戒权的发展史对我国主要有两点启示:一是尊重教育规律,理性、宽容看待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二是教育惩戒应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预防、正向引导和关系进行修复.2020年,我国公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这对我国教育惩戒的立法和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但仍然存在重惩戒轻预防和重惩罚轻修复的缺憾.未来,我国教育惩戒应当从建立学生违纪违规的预防体系、增加恢复性教育惩戒措施、制定《教育惩戒实施细则》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惩戒教育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方法,惩戒权是中小学教师的合法职权之一.为了更突出地界定和理解惩戒教育,需要对惩戒和体罚加以区分和辨析.我们要认识到惩戒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惩戒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使惩戒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以确保在工作中有序、有效地去实行,且让它更加合情、合理、合法.  相似文献   

20.
惩戒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辅助手段之一,具有不可小觑的教育价值.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并未正确剖析和厘清惩戒的边界,存在惩戒观念偏失和惩戒行为失度等问题,使得教育惩戒一度陷入低谷当中.德性伦理学和政治伦理学中关于道德边界的观点与教育惩戒存在相契合之处,借助道德边界观,重新审思教育惩戒的实施现状和改进途径,对教育惩戒的理性实现可有所益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