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材料两位美国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由于发现了人类识别大约1万种气味———从腐败的肉味到爱人的香水味———的机理而荣获2004年诺贝尔医学奖。他们发现,人的鼻腔细胞膜上分布着不同的气味受体。人的基因总数的3%,即大约1000个基因被用于对嗅觉受体细胞膜上的不同气味受体进行编码,以区分不同的气味,而这些气味受体细胞与大脑有直接联系。气味受体细胞被气味分子激活后,就会产生信号,这些信号被传送到大脑的特定区域,接着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模式。两位科学家还发现,每个气味受体细胞会对有限的几种相关分子作出反应。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2.
【背景材料】在人类的各种感觉中,嗅觉产生的机理一直是最难解开的谜团之一。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终于找到了答案,清楚地阐述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工作方式。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证实,有气味的物质会首先与气味受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上皮的气味受体细胞中。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随后被传输到大脑的嗅球的微小区域中,并进而传至大脑的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模式。由此,人就能有意识地感受到比如茉莉花的香味,并在另一个时候想起这种气味。阿克…  相似文献   

3.
嗅觉探秘     
人类凭借鼻子能辨别成千上万种气味。然而,人类对自身的嗅觉系统以及嗅觉系统与大脑之间的关系却知之甚少。最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告诉人们:嗅觉与基因有关。他们已分离出18个嗅觉基因,这些基因构成鼻子中异常敏感的气味感受体。此外还可能存在着另外100~200个类似的基因。嗅觉基因产生的蛋白质分布在鼻子深部的神经细胞的表面,当这些蛋白质感受体接触到空气中的气味分子时,会向大脑内一个称为嗅觉球的部位发  相似文献   

4.
闻东西是靠鼻子上的嗅觉细胞去捕捉空气中的气味,这种细胞又靠粘液滋润。狗的鼻子既有许多嗅觉细胞,又有许多粘膜,常常分泌出粘液不断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嗅觉是人类五种官能中最高深莫测的一环。没有人理解为何人类能够辨别并记忆约1万种不同气味的基本原理。美国科学家琳达·巴克和理查德·阿克塞尔经过一系列关于人体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阐明了人类嗅觉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特授予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相似文献   

6.
嗅觉生理发生机制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嗅细胞的气味受体捕捉气体分子,激活特异性的G蛋白,把气味信号转换成动作电位,沿嗅觉传导通路传输到嗅皮层,最后大脑完成对气味信号的整理和识别作用,形成对气味的感受.一个嗅觉细胞表达一种气味受体,人类约有350个气味受体基因.嗅觉系统采用受体组合的方式对气味分子进行编码,可感受10000种以上彼此不同的气味分子.对复杂的嗅觉系统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整个感觉系统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7.
1.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者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通过自己开拓性的工作清楚地阐明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工作方式.两位科学家的研究揭示,有气味的物质会首先与气味受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上皮的气味受体细胞中.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随后被传输到大脑嗅球的微小区域中,并进而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刚刚开始,科学家们又向人们展现了更为准确、清晰和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人类遗传基因数量比原先估计14万个少很多,约在2.6万至3.9万个之间;人与低等动物在基因上竟如此相似,人类蛋白质有61%与果蝇同源,43%与线虫同源,46%与酵母同源;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热点”和大片“荒漠”,基因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基因密集,部分区域则基因“贫瘠”;人类99.9%的基因密码是相同的,而差异不到0.1%;中国虽然只参加1%的测序工作,但找到基因数在8400条以上……可有谁知道,就在基因研究背后,一场无声的“基因争夺战”早已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9.
1.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者美国 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通过自己开 拓性的工作清楚地阐明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工作方式。 两位科学家的研究揭示,有气味的物质会首先与气味 受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上皮的气味受体细胞 中。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 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随后被传输到大脑嗅球的微小 区域中,并进而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模式。  相似文献   

10.
气味     
和她的狗一起旁若无人地躺在木地板上,她把脸藏进柔软蓬松的狗毛中。她羡慕它,有那么灵敏准确的嗅觉,据说狗的嗅觉灵敏度是人类的10万倍。她不能想象:狗鼻子是不是能分辨出空气中每一个粒子的气味?  相似文献   

11.
气味     
叶维佳 《同学少年》2009,(10):34-35
和她的狗一起旁若无人地躺在木地板上,她把脸藏进柔软蓬松的狗毛中。她羡慕它,有那么灵敏准确的嗅觉,据说狗的嗅觉灵敏度是人类的10万倍。她不能想象:狗鼻子是不是能分辨出空气中每一个粒子的气味?  相似文献   

12.
动物趣闻     
◆特灵的警犬嗅觉人类的嗅觉对气味相当敏感,在1立方米的空气中,只要有1/10000毫克的人造麝香,人就能嗅出来,但人只能嗅出2000 ̄4000种气味。而品种优良的警犬,嗅觉却比人高出1万倍。警犬能从120公里以外,回到家中。人们利用警犬特灵的嗅觉侦破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案件。◆蛇的“热眼”功能蛇的视力近于零,却能在黑夜里及时发觉并准确捕获几十米外的田鼠、青蛙、蜥蜴等猎物。科学家们证实,这是因为蛇能借助眼睛与鼻子之间颊窝进行“热定位”的结果。蛇天然具有红外线感知能力,其舌上排列着一种类似照像机的装置,使其能“看”到发出热量的哺…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的芝加哥市,一群9岁左右的孩子最近接受了一项实验,医生们想看看闻花香能不能帮他们更快地解答智力题。结果表明。花香可以使孩子们的解题速度提高13%,有关专家说,这是因为气味能对人的情绪产生强烈的影响。如果被吸入的气味令人舒畅,就会增强大脑智力活动的能力。嗅觉与情绪联系得如此紧密的原因之、是,嗅觉是动物在生命中最先发展的感觉,并且是同大脑直接连通的唯一感觉。嗅觉神经是脑神经系统中唯一露在体外的部分,别的感觉,包括视觉,都不得不首克经过思想系统的其他细胞,最后才能到达情绪区域。而鼻子则可以直接向情…  相似文献   

14.
阅读材料:2004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授予有"气味专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他们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告诉世界"我们是如何能够辨别和记得1万种左右的气味"的.  相似文献   

15.
人的完整性是人之为人的"独特标识"。为保持人类的存在与延续,人类有责任去尊重和保护自身的完整性。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直接操纵人类遗传基因的强大工具,其对人的干预能否获得伦理上的辩护与包容,只有借助人的完整性概念才能做出明晰的界定。一方面,成熟的治疗性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对人之身体完整性与精神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守护性,在伦理上是可辩护的,而增强性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与颠覆性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则与之相反,应伦理地拒斥。另一方面,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如未损害人类的基因完整性与物种完整性,在伦理上是可包容的,反之则会导致人类物种日趋衰退甚至不复存在,因而是不可逾越的伦理禁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为花朵授粉的蜜蜂、蝴蝶等昆虫越来越少,那它们都去哪儿了呢?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越来越污浊的空气把蜜蜂“熏走”了。 蜜蜂是一种嗅觉十分灵敏的昆虫。虽然蜜蜂视觉也很发达,但是要找到远方的花朵,主要还得靠嗅觉。蜜蜂头上有一对触角,触角上生有灵敏的嗅觉器官,能迅速侦测出植物花粉的芳香。另外,蜜蜂相互之间的交流也需要嗅觉来参与。  相似文献   

17.
据2012年9月5日《科技日报》援引新华社伦敦9月3日电,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一期《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利用基因疗法,成功使天生没有嗅觉的实验鼠恢复了感知气味的能力,为将来给人患者使用类似疗法铺平了道路。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所用的实验鼠体内名为IFT88的基因出现了变异,影响了属体细胞上一种微细纤毛的发育,导致嗅觉出现问题,天生无法闻到气味。  相似文献   

18.
都市遐想     
不是第一次踏入大都市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及运动飞快的人群,决定着这里的每一天。都市的空气是淡的。一脸茫然的站在人行道边,偶然发现,空气中每一平方米中都沾满了尘灰的味道。这类东西在不知不觉中模糊了人的味觉和嗅觉——然而,它不会惭愧,也不会忏悔。无所事事地站在马路边上,无意中吸进一口新鲜空气……那相识的味道!突然,一阵风猛吹过来,一辆被打击乐包围的车炫耀似的急驶过来,加上闯进耳朵的一声“哔”……  相似文献   

19.
(续上期)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一篇科普小品,完成15—18题。动物嗅觉的奥秘动物的嗅觉最敏锐,其中奥秘无穷,说来颇为有趣。哺乳动物的鼻子里,有一块薄薄的很敏感的细胞层叫嗅觉上。人类的这个嗅觉上皮细胞层仅5平方厘米,而狗的嗅觉上皮细胞则达150平方厘米,这就是狗比人类的嗅觉好的最主要原因,这也为什么人类用狗来追踪野兽和协助公安人员破案的原因之一。动物靠嗅觉能够满足其生存的基本要求。一只在荒无人烟的冰上行走的饥饿的北极熊,能嗅出很远处海豹的尸体,并能分辨出具尸体能否食用。鲨鱼中的双髻鲨能闻到5…  相似文献   

20.
报刊横览     
警惕氡对人类的危害 放射性气体氡是铀系元素镭的衰变产物。它以微量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室内环境中,氡在一定条件下可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浓度。 氡致癌的机理是,弥漫在空气中的氡可衰变为铅、铋、钋的放射性同位素,以金属离子形式与空气一道被人们吸入肺脏,有的附着在支气管表层粘膜上,有的溶入体液进入细胞组织,它们继续衰变放出粒子破坏细胞组织,诱发癌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