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俗是容量最丰富、最有生活底蕴的摄影素材,民俗摄影已成独立发展的态势。本文论述了民俗摄影的审美文化意义,并着重阐述摄影者如何把握民俗形象的差异性,用纪实性的摄影语言进行专题表现,并如何用文字诠释民俗摄影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民俗摄影的崛起不仅是一个技术事件,也是一个文化事件,它反映了在全球化和后现代语境中,艺术想要表现和记录代表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习俗。在生态美学的观念中,“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习俗”是关乎文化生态和谐和人类自身和谐的重要文化事项,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其中包含着人类重要的生态智慧和生存智慧。因此,民俗摄影与生态美学有内在的密切关联,民俗摄影具有生态美学的意义:民俗摄影中的“民俗”是包含着生态意义的审美对象;民俗摄影的成就说明,“文化多样性”是民俗摄影的生态审美尺度。  相似文献   

3.
向先清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3):18-21,33
民俗摄影的兴起和发展是时代的产物,是当今社会民俗受到重视的表现。通过分析民俗摄影的兴起、民俗摄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众文化等现代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民俗摄影在今天的价值:民俗摄影已经成为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民俗记忆。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人们通过民俗摄影这种艺术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具有传统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民俗的关注,来表达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依恋。这实际上是现代人在精神家园丧失之后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是人们对现代性的一种美学反应。  相似文献   

4.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古老文化的漫长历史中,有许许多多关于龙的传说和由此衍生各种各样的以龙为主体的活动。龙舟竞渡作为一项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以其久远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世人所知;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体育活动,它已超出了体育的范畴,成为华夏民族一种内在的、文化的、精神的内聚力量。  相似文献   

5.
武夷民俗文化影像展示与研究是以摄影为媒介把武夷民俗事项中最有代表性的历史瞬间视觉化清晰地呈现,使受众能从中认识武夷文化的历史沿革、人物事件、社会状况、自然景观,触摸到武夷文化的脉搏,进而引发人们对其深层思考。本文从民俗摄影涉及的民俗事项入手,提出用田野调查作业的方法,通过差异性、纪实性、专题性和观念性等表现形式诠释武夷传统文化的本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6.
祝兰萍 《学子》2013,(14):124
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它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各个领域,是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伴随物,其魅力在于以绚丽的地域色彩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勾勒出时代与民族的文化心理。一、民间美术的内容和形式受民俗活动和民俗心理的制约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俗活动是民间美术的创作基础,民间美术的内容与形式也就强烈地受到民俗活动和民俗心理的约定,成为民俗观念的形象载体。民俗心理  相似文献   

7.
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性、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而对于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徽州来说,丰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孕育了璀璨的徽州民俗体育文化。徽州民俗体育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地域文化特色、儒释道宗教文化特色及其在新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特色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藏区民俗审美心理是在自然和社会的影响下 ,经过历史的发展 ,在文化传统的熏染中留存下来的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产物。因此 ,藏区民俗审美心理的研究离不开藏区人民身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藏区人民的历史与文化 ,同时 ,这些因素规范着藏区民俗的审美心理特质 ,左右着藏区民俗审美意识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9.
芦笙,是西南地区苗族簧管民间乐器代表,堪称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民俗,是一种时空文化的连续体,也是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分析了民俗视野下的芦笙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民俗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俗是我国人民对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民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言,民俗形成与演变的自然基础是地理环境,民俗的传播与扩散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民俗的区域差异是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反映,民俗也是人们适应地理环境、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民俗摄影中的民族服饰拍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摄影以记录民俗事象为题材,对民俗文化进行拍摄记录、搜集整理,以独特的记录手段和视角展示民俗生活的丰富多彩。民俗文化中的服饰民俗以其艳丽的色彩、特殊的形制吸引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注意。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民族服饰拍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我国56个民族,服饰千差万别,有的色彩绚丽,有的以刺绣纹样最美,有的胜在形制奇妙,应针对不同的特色进行拍摄,要注重服饰作为文化符号载体同穿着服饰的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赣南客家民俗摄影与影像文献记录研究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以及对社会实践的依赖性。通过摄影手段让深层的地域文化尽可能丰富地反映在其民俗摄影中,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昨天,并帮助我们留住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拓展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广度,挖掘民风民俗的深度。为"一带一路"的实施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不仅对丰富和完善赣南客家民俗影像纪录起到文献价值的作用,对中国客家文化的丰富和完善,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会民俗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而又非常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民间社会一种相沿成习的信仰、传说、行为及风俗。它像一面镜子,反映了各时代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4.
陕北音乐是陕北区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因饱含浓厚的黄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风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因素,陕北音乐既传承了黄河中上游文明的精髓,又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文明的精华,是我国民俗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一书以“区域”“民俗”和“音乐”为出发点,以区域民俗为研究基础点,对陕北音乐文化的区域性分布、文化构建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该书作者通过运用较大篇幅和较多案例来论述陕北音乐文化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分布情况等内容,对陕北音乐文化中受到历史、政治文化等方面影响的民俗、信仰和方言基础等进行了综合性论证。另外,该书在写作范式和写作立意方面均超越了同类文化研究理论,确立了独特的陕北音乐文化理论研究方向,为我国区域民俗音乐文化的发展和研究注入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15.
民俗摄影的“韵”之美指的是民俗摄影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神圣意味;“余韵”之美则指的是这种神圣意味或文化内涵的留存和在当下社会中的缺失,“余韵”之美事实上是一种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是一种挽歌式的美。  相似文献   

16.
民俗是一种具有结构性、完整性和自由性的文化符号系统。"民俗"中"民"的主体是社会生活中的人,他们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特征;"俗"是人类社会实践中的一种文化模式,它们具有多样性和自由性。人类在历史实践中创造了民俗符号系统,它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容,文化内容使符号形式具有了意义,符号形式又引导和规范了人的生命存在样式。在民俗符号系统中,内蕴了人类生命的自由创造和形式表达,它们具有文化象征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概括当今开发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价值,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开发方式和开发对策,挖掘发现并解决当今民俗体育问题,促使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彰显活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盛行于荆楚地的民俗歌舞《扛神》是巫教文化与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它历经数千载的沧桑岁月仍在荆山之麓、沮水流域存有遗迹。文章基于南漳薛坪镇《扛神》的田野调查,通过对地理环境、文化形成的概括与个案谱系传承、生存现状等实地的记述,客观地阐述这一民俗歌舞在当今社会变迁中的弱势文化生态,以引起人们对这一古楚文化音乐现象的历史与现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民俗: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是一种动态性的社会生活文化事象,是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它兼具生活属性和文化属性,是二者的复合体,这种特性对于社会秩序有着控制和规范功能,对培养人们的社会公德和道德情操也有重要作用。所以,这样的一种教育资源是对学校教育有力的补充,让学生在民俗教育中开阔了历史与文化的视野,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价值判断,生成情感道德的需求,培育创新精神及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等。  相似文献   

20.
在各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门类中,民俗摄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真实、客观地记录和保存了民族独特的、有形的风俗习惯,集中突出地表现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地传承与守护。同时,民俗摄影从原生态的视角客观地展现了蕴含在民俗文化、民俗事象中那种亲近自然的质朴之美、还原于生活本质的真实之美、原初纯粹的原生之美;从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人与社会间的和谐和人自身的和谐等角度来看,民俗摄影展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整生场中诗性的、审美的人类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