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每天,报社编辑部都要收到来自记者和通讯员的大量稿件,稿源充足、从中挑选较好的稿件进行加工、润色,是编辑乐此不疲的高兴事。但是,有一个问题却长期困扰着编辑们,这就是新闻稿件总是写得太长,明明几百字可以写得很好,却要冗长到上千字。一篇人物通讯,偏偏写成这个人物的传记;一篇工作报道,偏偏写成方方面面的工作总结:一篇会议消息,偏偏写成会议材料的全面摘抄,总觉得稿子写短就显不出水平。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新闻函授部为了帮助学员学好新闻写作课,特请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的万联众选录了石河子冬至降雨的消息供大家改写。石河子冬至降雨的消息原载1987年12月28日《石河子报》,被评为当年全国地市县报好新闻作品,收入《地市县报好新闻好通讯选评》一书时,有关同志还写了评析。万联众同志这次提出的改写要求是:(1)构思一条吸引人的新闻导语;(2)尽力把新闻主体写充分;(3)要讲究提行分段艺术。尔后,万联众同志作了示范改写并写了《改写石河子冬至降雨消息的思考》一文。发表在今年8月15日的《学员报》上。改写,是练习新闻写作,提高水平的有效手段。我们转载的目的是请读者思考:假若让你改写这篇消息,你将怎样改得更好一些呢?  相似文献   

3.
试卷评析     
本刊今年第11期发表了新乡日报社招聘采编人员的新闻写作试卷.这里发表的是这次招聘考试中写得比较好的一篇消息和一篇杂文,供有兴趣根据试卷提供的素材和要求,练习新闻写作的读者参考.试卷要求是:①根据所给素材写一则不超过500字的消息;②为所写消息制作标题(含引题、主题、副题);③依据素材,自定题目,写一篇杂文.下面我们根据要求,参照这里发表的消息和杂文,做些评析.  相似文献   

4.
董强 《军事记者》2006,(7):36-38
2005年10月25日,解放军报在三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消息《带兵人忌说七种话》。消息见报后,许多熟悉和不熟悉的朋友都给编辑打电话,称赞这篇稿子写得不错,这个问题抓得很好。事实上,这篇不到800字的消息是从近2800字的通讯中“拎”出来的。其间,作者修改过两遍,编辑又打磨了一遍。  相似文献   

5.
一篇感人的通讯必须有感人的典型环境和事实。一、要善于抓特点任何事物都有其特点,这是此事物和彼事物的区别所在。画家在画人物肖像时,特别注意那一双眼睛,漫画家在作画时就善于抓事物的特征,并进行夸大,使其更加突出。通讯也应该像画家一样,在采写人物或事件时善于抓其特点。一次,我接受任务到获鹿县采访。获鹿县是农业生产步子迈得较大的一个先进县。对这个县的先进事迹,笔者早有了解,勿需多采访,便可以很省力气地写一篇通讯。但那样的稿子只能是平平淡淡。究竟什么是获鹿的特点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没有匆匆忙忙找人开座…  相似文献   

6.
试题要求: 认真阅读下面的素材,根据素材: 一、写一则消息,不得超过500字(占35分); 二、为所写消息制作标题,须有引题、主题和副题,并分别加括号注明(占15分), 三、依据素材内容,自选一角度确定题目,写一篇杂文,不超过600字(占50分)。 素材 □陶汉章 近期热心的朋友在重庆图书馆查找到了我在1939年写的书.翻开书页上面印着:《游击战术纲要》(书名)  相似文献   

7.
清人龚自珍有句诗叫做“不拘一格降人材”,新闻作为信息,它是客观事物新近变动的反映。事物是不断运动着的,我们只是对一个事物的相对的瞬间的反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状态,新闻写作就不能拘于一格,不能搞个框框,什么东西都框到里面去,这样是写不好的,要因事制宜。事物是什么状况,就反映什么状况。特别是消息的写作,惯用“倒宝塔”形式,由导语、背景、结论三大块组成。这种形式的产生是电报出现之后。一些通讯社,记者在外地采访,用电报往回发稿,电报往往容易中断,稿子也中断了。有时为了抢发新闻,就把新闻的几要素提到面前。发稿时,电报即使中断,前面导语包含的内容也可以发表。这种形式是传播技术不发达,不完善时期的产物。可是,一直到现在,人们还不敢突破这个框框。一些目击新闻,本来生动活泼,也要去套导语、背景、结论三大块的写作形式。一条活蹦乱跳的鱼,硬要装到一个不大的盒子里,就像小学生填空一样,读者不爱看,有时看个标题就完了。所以,要设法打破这个框框,特别是目击新闻。像体育新闻《邹振先惊人一跳》。文章很短,写得生动活泼,它也没有什么导语。还有篇通讯,是写无锡一个纺织厂的党委书记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记者把这位书记和青年的对话记录下来,写成通讯,为通讯写作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评论,过去的评论、社论长篇大论,面面俱到,四平八稳。项南同志写了一篇100多字的社论,内容是写有关反贪污问题的,这就是一种创新。评全国好新闻,强调创新,记者采访不要带框框,根据事实,该怎么写,就怎么写。我的看法,框框要破,但新闻规律必须遵循。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我先后有三十多篇言论在省以上杂志、报纸上刊出,其中有三篇言论还分别被评为省市好新闻奖。有人问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素材可以写言论呢?我认为写言论如同写消息、通讯一样,也需要深入采访,关在屋  相似文献   

9.
记者要善于从当前政治生活与各种社会现象中,挑选最有意义最新鲜的事物进行报道,写新闻需要这样,写通讯也不例外。新闻要做到这样比较容易,因为能够构成为一条新闻的事物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时间性。通讯由于大多是一种综合性的报道,特别是写一篇历史性的通讯,更需要应用大量的资料。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组织材料,特别是如何应用旧  相似文献   

10.
记得刚当报道员那阵子,写稿热情很高,不管什么线索抓到就写。60多篇稿件未变成一个铅字。一次,我采访到一对同在一个营的孪生兄弟双双立功受奖的线索后,一口气写了一篇千字小通讯。新闻干事看稿后对我说:“写稿得先界定好体裁,这样的素材适宜写成消息。”我按他所说的对线索材料重新进行了分析,写成…篇一300多字的短消息。稿件发出没几天就被《前卫报》刊登出来。这使我认识到:写稿光凭热情,不分体裁,见什么写什么是不行的(应该根据不同材料,酝酿好稿件体裁再动笔。换个体裁天地宽@唐跃辉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报纸长风颇盛的情况下,《河南日报》着意提倡短新闻,这对提高报纸质量,更多传播信息、更加贴近读者是一个有力的促进。从1988年9月至11月,共评出获奖短新闻54篇。短新闻篇幅短,文字少(消息高限500字,通讯高限900字),要写得丰富多彩,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从已评选受奖的短新闻看,有这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闻短的问题.新闻老前辈陆定一、李普、穆青曾大声疾呼新闻要短,特别是消息要短。可是,现在的新闻仍是越写越长了。新闻文章化,消息文章化。翻开机关报,长文比比皆是,特别是党报头条消息,一个很好的消息成了一篇长篇报告,一版只能登两三篇稿子,版面就都被占完了。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写得那么长,谁有时间看呢?谁又有时间读得下去呢?报纸校对最苦,得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其他人甚少关注,就是领导干部也无暇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去读。  相似文献   

13.
像勤恳的渔民、辛劳的樵夫、繁忙的采购员的满载而归,当记者采访回新闻素材的时候,那愉悦之情也自不待言。但对前者来说,可以暂告段落或就此完结的事情,对于记者却意味着,仅仅是完成了一次工作的前半。他必须毫不停歇地进入下一道工序——写作。 当一名会打枪的兵 新闻作品的体裁有消息、通讯、言论、特写、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记者要将他采回的素材加工成哪一种产品呢?按说,应当是“因材定体”。适于写消息就写消息,适合写通讯就写通讯。但我们敢说,所有新闻素材都毫无例外地可以加工成消息。因为消息是最能体现新闻作品特点与功能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体裁。甚至我们有时干脆就把消息叫做新闻,说新闻就指的是消息。消息作为新闻家族的一个成员,他的名字竟可同全家族的名称通用,足见其在整个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范敬宜同志讲到《谁是最紧张的观众》时说:放在头版头条,是想提倡一下新闻的创新。这条消息可以说明几个问题:一、记者要善于发现新闻,而且是不大被人注意的新闻。二、要善于找新角度。如果这篇报道从正面写天津这家工厂如何为国争光、注意质量,就可能写得很一般化;如果不把刘厂长放在这个新闻背景下来写,而是写成一篇人物通讯,也不会给人很深的印象。三、要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新闻记者是个“杂家”,这不仅指知识面要广,而且指新闻写作的手法要多。 我们通讯员也应当向“杂家”努力,学会新闻行当的十八般武艺。这样的好处是: 一、不浪费素材、采访中得到的素材很多,有时写一篇稿用不完。如果只会写消息,其他素材岂不白白浪费掉了? 二、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通讯员一般是从写消息开始的,但新闻的表现形式很多。如果多练几手,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都尝试一下,也许你会找到自己的写作优势。 三、有利于提高写作兴趣和水平。一种写作方法用的多了,难免单调。只有多种形式交替使用,才能不断丰富你的文采和词汇,锻炼你的思维,提高你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见报第一篇是600字的消息,看似有些偶然,其实是我紧跟形势、选好题材、有的放矢的结果。初写报道时,有位老报道员给我传经,说写报道要跟准形势,才能提高见稿率。老报道员的话时常提醒我看报学习,掌握了解当前形势。1990年底,《军事设施保护法》颁布实施已快半年了,我从几家报纸中看到这方面的报道很少,f是注意留心收集这方面的素材,经过近半个多月的反复酝酿、琢磨,我采写的第一篇《河南省保护军事设施有成绩》的60D字综合消息,投书不到10天,就被《河南日报》、《法制日报》、《河南广播电台》采用。自此,我得到启发:要想…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时期以来,记者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一说组织典型报道,采写重点稿件,就非要数千字以至上万言的所谓长篇通讯、深度报道等,有的宁愿把消息拉成通讯特写,却不愿把通讯、特写精写成真正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总认为写消息这几百字的“豆腐块”不解渴,没有力量,分量太轻,既反映不了重大主题,也写不出气势和深度。笔者从采写的几篇获省一、二等奖好消息中体会到,有时舍弃“全”而“重”的通讯,选择“偏”而“轻”的消息,更能让主题凸现,  相似文献   

18.
《解放军报》一版进行的“护神杯”好新闻竞赛,经过6个月的紧张激烈角逐,已经落下帷幕。共评出一等奖6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18篇;在36篇获奖作品中,消息占32篇,通讯2篇,特写2篇。从整体上讲,这些获奖作品思想性强,写作上有独到之处,可称得上是这个时期军报一版上的佳作。具体地讲,这些获奖作品或多或少具有“短、新、实、深、活”的特点。短,是“护神杯”好新闻评比的一条原则,也是获奖作品的共同特点。36篇获奖作品,通讯最长不超过两千字,消息则全在800字以内,500字以下的短新闻有15篇。尤其值得称…  相似文献   

19.
10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哇”字版通讯》。是批评通讯写作的华而不实。这几年看稿多了,又发现一种“要”字牌言论。这种言论,几乎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结构也简单,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10多个“要”字。“哇”字牌通讯,透出一种“嗲”气、“浮  相似文献   

20.
连续几天翻阅自然来稿,竟然没有选上几篇可用的。不是说自然来稿反映的人和事不能刊用,关键问题在于写作上的啰嚏,本来用简单的笔墨即可交待清楚,却非要来个长篇大论不可。按规定,消息一般不超过800字,通讯一般不超过2000字,在这个范围内,编辑编稿不费什么事。可是,有些作者一写消息就是二三千字,一写通讯就是五六千字,编辑编稿等于写稿,如果不是特殊的好稿,谁也不想揽下这等苦差事。因为大家都很忙,时间陪不起呀!俗话说:“好话啰嗦三遍,鸣狗都不稀罕”,可见人们对于啰嗦是多么厌烦呀!说话啰嗦,人家看了会皱眉头;写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