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渴求得到简洁易懂、方便获取的信息。然而,一味追求广播消息的简洁明了并不是最佳选择。广播消息不仅要快,更要有深度。把广播消息做成“浓缩的精华”,才是编辑、记者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2.
谈到广播新闻评论写作地位的重要,新闻界人士早有共识。但是,与报刊、电视相比广播新闻评论一直是一个弱项。这并不是说广播新闻评论没有思想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广播新闻评论写作的潜力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还没有解决好如何按照广播规律而不是按照报刊规律来写作评论。近年来,广播新闻工作者都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去年三月份保定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广播新闻评论性小品《老保定一家》,就是按照广播的内在规律写作新闻评论而进行的一次新探索。广播新闻评论性小品《老保定一家》利用广播短剧(小品)的特点、广播声音…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2009,(4):120-122
产业链分析由于广播服务是受限制的服务,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权开展的服务,因此,广播企业与广播内容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产业链条中,能够推出精彩节目并在无线互联网领域形成有影响力的音频广播企业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西部的广播也面临着电视、报刊和网络的夹击和日趋激烈的媒体间的竞争。跨进新世纪的门坎,西部的广播人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现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经使西部广大农村的许多群众看上了电视,广播已经不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首选媒体;村村通公路工程已经使报刊的发行网络延伸到许多村寨,有文化的群众也能看上报纸;互联网已经连接了西部城镇的许多电脑终端,网民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对广播的强烈冲击。进入新世纪,广播,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广播能否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品味《广播电视报》薛宏祥如果把一日三餐看作人们不可或缺的正餐的话,《广播电视报》恰似人们每顿饭中必须端上餐桌的一碟异香扑鼻别具一格风味的菜肴.把它当作开胃的、下饭的,或下酒的……。广播、电视、日报都在扬长避短,办出各自的特色,《广播电视报》这支报业新...  相似文献   

6.
张宪国 《河北广播》2006,(C00):80-81
每当人们打开收音机,都会听到那熟悉悦耳的报时声,可以说,广播整点报时早巳深入人心,从最初的准确对时到今天如同天气预报一样,成为一种行为提示信息,并不断满足着人们的需求。今年五月召开的全国广播节日策划与运营研讨会上,传播学家把广播报时形象地称为“会说话的时钟”。并指出,广播是为人民服务的,广播报时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是分不开的。但是,目前能提供的报时服务和节目形态还远远不够,建议大力研究和开发其内在潜力。  相似文献   

7.
陈俊 《青年记者》2016,(36):14-16
当前网络正改变我们的世界,媒介环境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当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的同时,广播还能继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陪伴吗?当传统媒体都在被迫转型的时候,广播样态和广播表达方式会发生颠覆性变化吗?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中“伴随性”最强的媒体,到底何去何从?这都是所有广播从业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过去的一年,广播人做足声音文章,在创新广播表达方式、提升广播话语权上狠下功夫.在拓展音频使用的场景,探索全新的音频盈利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8.
张勉之 《中国广播》2004,(12):25-27
近几年,在我们国家的广播、电视行业,“造大船”或“打造航空母舰”的说法几乎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一个又一个的广播影视集团诞生了。然而,有两点遗憾:第一,所造的“船”还不能说大,总资产十几亿、几十亿、至多上百亿元人民币,年收入几亿、十几亿、几十亿,也是人民币,能说大吗?第二,“船”或“航母”的打造不是靠市场的力量,而是不折不扣的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9.
当前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与电视、报刊、互联网这些媒体相比,及时、互动、覆盖面广、贴近性强、服务性强这些优势让广播这个“老字号”媒体在竞争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电视直播的广泛应用,报刊发行网络的日益发达,互联网传播速度之快,信息量之丰富,都证明了广播所具备的这些优势并不是绝对的。面对新的形势,需要广播媒体间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核心竞争力,共同打造“大广播”,这是广播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怎样编写广播对话,我们准备分三次说. 一、对话是广播的独特体裁广播对话,是广大听众喜闻乐听的一种语言广播形式,具有鲜明的适合听觉的特点。有时候,报刊也刊登一些对话稿,但是,宣传效果比不上广播。就象印在刊物上的剧本,总没有在舞台上演出影响大一样。为什么?很简单,广播对话是给人听的,而不是供人阅读的。由于是给人听,在编写对话稿的时候,就要注意语言生动活泼,明白易懂,可听性强。再加上播音员的再创造,使人不仅一听就明白,还给人一种享受。正因为这样,所以它就成了广播的独特体裁。说对话是一种广播体裁,还由于它适合发挥广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男女老少,文化高低,都能听懂,即所谓广泛性。并不是所有的广播节目都能做到这一点,象文艺节目中的相声、小说连续广播等,可以雅俗共赏,一些音乐、戏曲和文学节目,却只有一部分人能欣赏。语言节目中的对话,则  相似文献   

11.
周敏 《中国广播》2004,(11):41-42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广播新闻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上不断改革创新,新闻变得更广泛、更新鲜、更快捷、更深刻。广播新闻节目能否受到听众喜爱,播音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播音员必须研究掌握过硬的新闻播音技能,增加播音在广播新闻节目中的魅力,增强其可听性。播音员应该在播音语言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上多下工夫,并根据广播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博采众长,就能收到良好的播音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世贸组织规则对我国广播电视业的法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起世贸组织对我国广播影视业的影响时,人们总是从我国对广播电视业所做的承诺角度来进行理解的,由于我国未对广播电视做出入世承诺,因而人们也总是忽视世贸组织规则对我国广电产业的影响,认为世贸组织的影响是“间接的,潜在的”。而实际上,入世并不是一次性的交易,而是一种规则的转换,没有入世承诺并不意味着不会受世贸组织规  相似文献   

13.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广播新闻稿件来说,只是正确地标出书面文字的标点符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 广播是听的艺术,稿件文字是通过播音员播出后,传到听众耳中,播音员在播送稿件时,不是每一种标点符号都能通过语气表达出来,因此需要编辑在修改稿件时,根据广播的特点,将书面文字中的标点符号进行妥善处理。 在新闻稿件中,有些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 播音员在播音时只要注意停顿的长短,语调的运用,就能使听众听明白。但是,对于“顿号”、“引号”、“括号”、“破折号”…  相似文献   

14.
新闻节目占据着广播电台的“黄金时段”,被称为广播的“支柱”。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对广播新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广播编辑,要有创新精神,注意研究运用编辑手段优化新闻节目,创出精品。新闻编辑创新,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一、作好提要 广播不是报纸,它没有标题。但广播可做“提  相似文献   

15.
应莺 《视听纵横》2004,(6):30-31
媒体竞争争什么?争市场;市场核心是什么,是受众的注意力。有材料显示,目前我国广播频道有1300多家,电视频道则有将近3600家,电视频道数量已是美国的2倍、日本的25倍、英国的260倍。当人们在行进途中,发现广播频率已是鳞次栉比;当我们走进办公室,发现桌上的报刊已成山摞;当我们打开电视机,竞能扫描出100多个频道,这时才会真正明白,我们现在缺的显然已不是什么节目或频道,而是  相似文献   

16.
广播作为旧时代媒介,不像报纸一样具备真实形态,也不像电视一样具有画面语言,广播的所有魅力都来自于语言的组织,所以,一档广播节目做的好还是差,根本上就取决于记者和编辑的语言规划、协调能力。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许多的广播节目中加入了网络语言的运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语言适合于放到广播节目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注意做好语言的把关者,更好的规划、过滤广播节目中的语言,使人们的广播更健康、时尚、积极向上。  相似文献   

17.
朱东  赖丁 《新闻导刊》2009,(4):49-50
什么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 广播的生存基础是听众。而听众喜爱和需要的恰恰是节目本身,而不是广播的人才和广播的先进技术设备。广播节目是由高素质的人才运用先进的技术在一定的物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精神文化产品,它生产的产品是供人们精神文化消费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广播追求的目标。广播产品——节目若在受众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成为名牌节目。就能拥有更多的听众,吸引更多的广告惠顾。  相似文献   

18.
对广播记者来说,在某种程度上话筒就是一切。话筒不是仅能传递并放大声音的冰冷工具,它像广播记者体内生长出来的、一个高度灵敏的器官,能呼吸,能感受,能思考,是大脑和心灵的组成部分,也是思维和情感的组成部分。深度必然地与思考联系在一起。广播记者是用话筒思考的。用话筒思考,就是让理性之光照亮新闻事实,让情感的汁液浸泡新闻素材,使深度成为录音报道的内在精神统领。思考的三个维度思考要有深度,起码应在理性、情感、文化三个基本继度上进行。理性维度美联社著名记者查尔斯·A·格拉米奇写到:“他(记者)不仅要写事实,…  相似文献   

19.
在新经济时代中,广播媒体的地位与核心价值也应重新确立和认识。在传播中,广播或许不是强势媒体但绝不是弱势媒体,它具有其独有的特性,因而在满足听众心理诉求方面是其他媒体所不可替代的。更由于市场环境和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广播媒体的某些特性恰恰能满足新经济环境中营销传播的需求,因而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在目前我国广告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广播媒体广告营业额势必会随之增长。这种超速增长既是广播媒体自身调整的结果,更是市场对媒体传播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宋连昌 《传媒》2001,(11):20-21
上个世纪50~70年代,广播曾在诸多传媒中独领风骚,广为人们所钟爱和重视。以后则逐渐退居第二乃至更低的地位。之所以如此,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由于电视以及后来居上的因特网的兴起所致。我则认为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而不是全部。也就是说,这不过是客观因素,广播地位下滑最根本的症结,还在于它与广播人对广播媒体优势的认识、把握和充分发挥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