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茹毛饮血”已为人们经常用来说明原始人类的饮食状况。“茹毛饮血”一词始见于《白虎通》、来源于《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这段记载并没有说明原始人类怎么个“茹毛”法。孔颖达在《礼记疏》中说:“饮其血茹其毛者,虽食鸟兽之肉。若不能饱者,则茹其毛以助其饱也。若汉时苏武以雪杂羊毛而食之是其类也。”陈澔在《札记集说》中则说:“未有火化,去毛不尽,而并食之也。”《辞海》释“茹毛饮血”,“谓太古时人们还不知熟食,捕到禽兽连毛带血吃。”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编《汉语成语词典》和北京大学中文系编《汉语成语小词典》的释义也同此。我们认为达  相似文献   

2.
赖伶 《电大理工》2000,(4):16-16,18
引言 框架结构是一种古老的结构形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原始人由穴居而转入地面居住时,就逐渐学会了用树干、树枝、兽皮等材料搭成类似于后来北美印第安人式的帐篷,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原始的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3.
《周易》九、六之数是原始《易经》中固有的数占形式之一;九、六之数是原始数的产神秘物,其物质基础是早期人类历法观念所赖以产生的农业文明,其精神来源是上古神话中的日神传说;而爻符的原始含义是原始人把握自然的直观经验观照,与九、六的神话精神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一、名的起源 人类之初,"浑浑噩噩,无所谓名……".在氏族社会里,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逐步增加,社会意识逐渐萌芽.为了区别血缘关系而产生了姓,而后又产生了氏.而在人类之初,姓氏是带有明显的等级观念和阶级烙印的."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原始人就在彼此生活交往中开始有了区别个体的单名."但那时人类还处于蒙昧的混沌状态.文字也没有产生,所以,那时的名是单纯的靠口耳相传的,因此而具有临时性和不稳定性.我国真正的姓名制度的形成,是从夏代开始的.汉族人的姓氏文化纷繁复杂,从古代到1949年以前,大部分的中国人除了姓以外,还有字、名、号等,本文的重点在于探讨通过中国人的名所传递出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在原始人那里,由于对生老病死做梦等生理自然现象的无知而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他们相信人的肉体虽然死亡了,但人的灵魂是将永恒存在的,因此,他们对尸体就再也不敢漠然视之了。为了表示对尸体的尊重,他们就不再把尸体弃之荒野或者仅仅是简单的掩埋,丧葬习俗就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明器是我国古代殉葬的用品,其产生的物质基础就是墓葬建筑,而墓葬建筑和习俗最终来源于人类原始的“灵魂不死”的思想观念,因此,明器产生的思想根源事实上就是原始人的“灵魂不死”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6.
服装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具有实用性、艺术性和社会性 ,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和人类意识的直接体现。以美学和服装产生及生活美化为例 ,论述了服装对搞活市场 ,繁荣经济 ,推动社会进程之功能  相似文献   

7.
1.蒙古族蒙古袍是蒙古族的传统服装。但其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最原始的蒙古人服装,是用植物叶子编排而成,仅是遮体。从事狩猎业以后,以兽皮加工制作衣服。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衣着渐以家畜皮制作,但很简朴。据《蒙古秘史》记载,羊皮短衣是古代蒙古人主要的服装。  相似文献   

8.
田刚 《教育探索》2004,(5):108-108
兽皮文化与桦树皮文化是人类早期产生的一种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各个民族基本上都经历了由狩猎经济到游牧经济最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只不过是有的民族发展得快一些,有的民族发展得慢一些,还有的民族将原始的狩猎经济保留的时间更长一些。总而言之,兽皮文化和桦树皮文化是“森林民族”创造的独特文化,这种  相似文献   

9.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了适应风雨、阴晴、寒暖的变化,用兽皮、树叶遮身,这是服装最初的功能,以后伴随着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服装又添上讲究礼仪、增强人体美等作用。 常年居住在热带地区的人们,穿的衣服有轻盈、透气、凉爽、大方、便于洗涤等特点。象菲律宾人就地取材,用菠萝杆的纤维制成丝绢衣料,妇女们用它裁制高级礼服菠萝服。在印度同  相似文献   

1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热烈追求,没有不想通过衣冠服饰来美化自己的。问题在所爱的是否美,年轻人又应该怎样装饰自己才算美。为什么有的人并不着意修饰,淡妆素裹,却显得素朴自然,落落大方,看了叫人舒服,有的人尽管重粉艳抹,一味怪、奇、贵,反而叫人反感呢? 人对自身的装饰,主要指的是衣冠、服饰、美容、发式之类。它作为一种美的创造活动,并不是人类一开始就有自觉意识的。我们的祖先原始人曾经有一个漫长的阶段,还不能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身。他们用树叶、兽皮包裹身体,为的是御寒、遮羞,用植  相似文献   

11.
杨志成 《教育研究》2021,42(3):4-11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坐标尺.教育之大变局总是与世界之大变局相伴而生,是世界大变局的内在基础和重要标志.信息革命带来的技术变革和全球治理体系社会变革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教育变革的战略背景和产生缘由.超越现代教育哲学本质和实践范式是世界教育变革的本质特征.中国教育要紧紧把握世界教育变革的战略机遇,坚定中国教育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努力构建引领世界教育变革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动物中美的炫耀者总是雄性,而人类两性在服装美的炫耀上交错变化。通过剖析不同时期两性炫耀的历程,指出在适者生存、人类前进的步伐中,生产力不断提高,两性炫耀的方式、程度、表现不断演变,服装也随之产生、演变,从而从某个侧面揭示两性在服装美的炫耀上交错的奥秘,并探寻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其花可欣赏,根可入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随着时代变迁而不同,不同的价值被赋予在不同性质的牡丹上。唐以前未见莳植牡丹的相关记录,经武则天始盛,并于唐形成了特有的牡丹文化,宋为最盛。然莳植牡丹的起源时间学界观点不一,环境史学方面对牡丹的研究相对薄弱甚至未有涉及,通过对莳植牡丹的起源时间进行考究,能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交互作用之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现代人类没有浓密的体毛,这确实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现象,尽管人类全身毛囊的密度与猿猴身上毛囊的密度相差无几。关于人类为何演化得体毛如此之少,最流行的一种假设认为,当直立行走的原始人类从森林迁移到热带草原炙热的阳光下,他们为保持凉爽必须舍弃毛发。但人们的疑惑之处在于:为什么其他生活在热带草原炙热阳光下的动物没有舍弃自己的毛发呢?如果认为炙热的阳光能够对长着体毛的原始人产生致命的伤害,由此导致原始人只能通过牺牲具有浓密体毛的个体来适应热带草原的炙热阳光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15.
描述上古之人的吃喝,常用成语“茹毛饮血”。有一成语词典解释说:“古人猎到禽兽,连毛带皮地生吃其肉,吮饮其血。”这就不禁想到看电视“动物世界”中狮虎捕食猎物的场景。而我们的“古人”连兽毛都吃,以血止渴,莫非比野兽还要“原始”?这个成语源于《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孔颖达疏曰:“虽食鸟兽之肉,若不能饱者,则茹食其毛,以助饱也。”这里说明初民还是“毛”、肉分而食之的。其实“若不能饱”,再去捕猎是了,何至于啮食羽毛、兽毛?因此这里所谓之“毛”,究竟何所指,值得考…  相似文献   

16.
我们利用市售干兽皮制作兽类剥制标本 ,既有利于生物学教学 ,又可解决动物材料紧缺的难题 ,现介绍于下。a .选材。从市场上选购完整、无明显皮损的干兽皮作材料。要求毛色鲜亮 ,无腐败、无脱毛。b .浸水。用自来水浸泡干皮 ,以补足失去的水分 ,使之软化 ,恢复到接近鲜皮状态 ,浸泡时间的长短视干皮厚薄和水温高低而定 ,一般干兽皮经处理 1~ 3d便会十分柔软。浸泡过程中要注意将皮上有皱折的部位整理平直 ;夏秋季要勤换浸泡水 ,以防水体变质导致兽皮腐烂脱毛。为促进浸水和防腐 ,可在浸泡水中按 1 0~ 1 5g/L的量加入食盐。c.削里。将…  相似文献   

17.
杨丽 《华章》2009,(12)
借助于色彩,人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观察着大千世界.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服装设计中,色彩起到了视觉醒目作用,它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不同时代对服装色彩赋予不同的理解,也对其产生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从山顶洞人用骨针缝兽皮为衣开始,我国服装已有一万多年历史了。人类穿衣最初是为了御寒,进而又增加追求美的内涵。质料也从树叶和兽皮之类逐渐发展为麻、丝织品。传说中华民族的祖先皇帝的妃子嫘祖教会人们缫丝、织帛和制作衣裳。后来人们感激她,奉她为“先蚕”。据《易·系辞》记载,五帝时代,衣裳有“乾”、“坤”之别,“乾”为天,“坤”为地,“乾”尊“坤”卑,以衣辨贵贱自此开始。商朝人多穿齐膝短衣,扎着裤脚。衣着材料除麻、毛外,已有十分精致的绸子。奴隶主贵族的衣服上,多织绣花纹,连腰带、衣领和袖口上也有花纹。贵族男子常戴帽子,身上都  相似文献   

19.
论生死观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死问题是伴随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死问题的看法在不断地变化更新,具有时代特征,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人类生死观的演变实质上是人类自我认识在不同阶段的体现,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一、由“灵魂不死”到“生死皆自然”,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原始人在刚刚脱离动物界时,是不能区别生与死的,认为一切都是活着的、有生命的,都与人类有着相似的行为过程,狂风怒吼那是风神在向人类示威,山洪暴发那是水神在作怪,雷声轰鸣那是雷公在发脾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人慢慢体验到生与死之间…  相似文献   

20.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巳达到21%.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质量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