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而在幼儿园,常常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发育落后于正常孩子,例如,智力落后、学习困难、语言障碍、情感行为障碍等,常把这些孩子称为特殊儿童。因为孩子的特殊性,如何做好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的家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正常儿童还是特殊儿童家长,都是班级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合作伙伴,只有家园双方相互配合,勤于沟通,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一致的环境,只有家长之间彼此接纳、互通有无,才能真正帮助特殊幼儿在融洽的班级氛围中友好相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2.
不要担心     
《中学生阅读》2010,(5):64-64
啃脚丫,舔舌头、瞥眼睛……父母心里直打鼓: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儿童发育问题专家认为,事实上,这只是说明了他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父母必读》2009,(4):118-119
啃脚丫、舔舌头.瞥眼睛……妈妈们心里直打鼓: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儿童发育问题专家认为,事实上,这只是说明了他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孩子间的纠纷通常发生在一起玩耍、游戏的过程中,是孩子交往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间的冲突、纠纷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培养孩子学习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儿童的坚强意志.因此,父母对于孩子间的纠纷采取何种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与正常孩子一样有着特殊需要,只是身心发展与普通儿童比有较大差异。如何正确看待他们的特殊性,满足他们不同的教育需求,南湖小学把程度较轻的孩子融入正常的班级,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这样做不是为升级深造,而是为满足自身生活质量,能够与他人交流。他们有孤独  相似文献   

6.
哭是儿童经常出现的行为,爱哭被人们认为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幼稚、不成熟的表现。许多成人对孩子的哭无能为力,认为爱哭的孩子是不坚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成人应该正确认识儿童的哭,正确对待儿童的哭,这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儿童一生的发展。哭是儿童正常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7.
徐芳 《家庭教育》2008,(6):40-41
正常的体重是一个人营养状况良好的表现。体重过高或过低都不健康。人们常常会把胖孩子形象地称为“小胖墩”,而将过于消瘦的孩子叫做“豆芽菜”。体重超重或肥胖,会增加罹患许多慢性疾病的危险性;体重过低则会影响正常的发育,引起学习能力低下等问题。就目前来看,我国儿童营养状况存在两极分化的局面,肥胖和营养不良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两大营养问题。  相似文献   

8.
单亲家庭,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社会问题。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被呵护被关爱,但与父母双全的家庭不同,单亲家庭容易导致儿童感受到的关爱不够,没有安全感,还有可能受到同学的歧视,歧视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心理问题的产生。调查显示,近80%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有心理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犯罪率比正常家庭的孩子高。这一切问题都在警示,需要加强对农村单亲家庭孩子教育重视的程度。那么,怎样对农村单亲家庭的孩子进行教育,如何避免孩子的心理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探讨的主要课题。就农村单亲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对农村单亲家庭儿童进行教育和学习的培养,进行了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9.
在“儿童多动症”被提出来的100多年中,世界各国的精神病学家、儿科专家、心理学家及教育家曾对此病的成因进行了多方面、长期不懈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因素在儿童多动症病因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家庭背景不良。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社会经济层次较低下,父母关系紧张等都可促成孩子多动症的发生。父母教育方式有问题。父母管教不一致,经常打骂孩子,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对孩子娇惯等也可促成孩子多动症的发生。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较低。据调查,在家庭中地位较低的儿童,正常的仅占被调查对  相似文献   

10.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健康,而且应该包括心理健康。在幼儿园工作经常遇到有行为问题的孩子,这一问题也日夜困扰着家长们。这些孩子没有智力障碍,但是他们的行为与社会要求、社会评价相违背,因此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学习。这些儿童从幼年起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教师给予特别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刘晓 《今日教育》2007,(10):37-38
到儿童保健科门诊来的家长,往往会问到孩子说话的问题。宝宝说舌是不是正常啊?怎样能够让宝宝说得更好呢?这些是妈妈们关心的话题,也是我们儿童保健大夫关注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徐燕 《考试周刊》2009,(13):225-225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集体生活是儿童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儿童的正常发展的必要。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只是个悲剧。”幼儿期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是幼儿离开父母在集体中独立生活的开始。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独生子女已趋向于普遍化,家长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这使孩子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许多家长却忽视了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孩子团队意识的培养,致使许多孩子变得目中无人、骄傲自满、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3.
有不少家长为了保持孩子身上的整洁而限制孩子的活动,甚至禁止孩子到户外去玩.我认为,家长采取这种态度利少弊多,甚至有碍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从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因此儿童好动不好静。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如果一味限制儿童的活动,势必使儿童很少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造成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导致儿童智力平庸低下;缺少活动会阻碍边缘系统和小脑之间的神经联系的正常发展,造成儿童体验愉快情绪的障碍,导致儿童性格、情绪和行为的异常;同时还会影响儿童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使儿童的运动系统机能降  相似文献   

14.
儿童饮食行为以及喂养行为是儿童保健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进行正确的儿童喂养,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饮食环境,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对儿童饮食行为的介绍,分析了儿童饮食行为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儿童饮食行为的解决方法。同时也对儿童喂养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正确儿童喂养行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每一个正常的儿童都是"十万个为什么"一个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孩子,其思维是灵敏的,一个爱提问的孩子,必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5—6岁的孩子随着知识量和信息量的逐步扩大,他们对生活、游戏和知识的获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经常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在这一阶段,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敢问、善问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大班下学期主题活动《小问号》,在班级掀起了一股"小问号"热,但有的孩子只求问的问题多,却不关注问题是否会得到满意的答复。孩子们最想做的事  相似文献   

16.
<正>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正常发育水平,是儿童常见的发育问题之一。国外有研究表明,在2-5岁儿童中,语言发育迟缓发病率高达12-15%。很多家长可能会被一些传统观念如“贵人语迟”等误导,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的语言发育迟缓。作为非专业人士,家长怎样才能发现孩子的语言发育问题呢?发现以后应该怎么处理呢?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相似文献   

17.
《教育科学论坛》2009,(8):52-5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我省多个市州学校的大量校舍和教学设备损毁,部分师生伤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中断。让孩子回归学校是对灾区儿童最好的救助。研究如何有序、有效、持续地推进教学重建,帮助指导灾区学校、师生正确应对现实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儿童长远而健康地发展,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急迫。  相似文献   

18.
目前,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其父母都是长年在外打工,把孩子全部交托给老人或亲戚或朋友,这些父母片面的认为只要孩子不缺钱就万事大吉。殊不知,更大的缺陷和后果却让家长们始料不及。很多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性格形成、观念形成等方面得不到正常呵护和引导,造成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生,学习上的后进生,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为了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把留守儿童的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19.
《教育科学论坛》2009,(8):52-5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我省多个市州学校的大量校舍和教学设备损毁,部分师生伤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中断。让孩子回归学校是对灾区儿童最好的救助。研究如何有序、有效、持续地推进教学重建,帮助指导灾区学校、师生正确应对现实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儿童长远而健康地发展,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急迫。  相似文献   

20.
我们幼儿园以招收回族儿童为主。兼招汉、蒙、满、达斡尔、鄂伦春等民族儿童。因此,除了正常的教育活动外,让各民族儿童融洽相处是我们的重要工作。我园的少数民族儿童基本都是在城市出生、成长,语言相同、穿着一样,从外表根本无法分清谁是哪个民族的。但是,他们在家里则受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所以,即使是小小的一个幼儿园,处理不好“民族问题”,也会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民族团结。我们特别注意了解孩子的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