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显示器技术的更新换代,具有单一功能的显示器已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膨胀的胃口,因此,拥有强大多媒体功能、整合时尚与艺术元素个性化设计的显示器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它们也必将成为行业的主流"Rivio魔戒"系列包括22寸的2230Fm、2230Fh、2230F和19寸的930Fwz四款机型。DMP乐播技术《Digital Media Player)即数字媒体播放器是"Rivio魔戒"的一大看点。消费者就可以不用接PC,直接在显示器上插入存储卡如SD卡,MMC、MS、记忆棒等,就可即插即用,直接浏览照片、进行音乐和视频等多媒体播放,就象一个数码相框一样。"Rivio魔戒"22寸2230Fm是全球第一款具有DMP乐播技术进行数字多媒体  相似文献   

2.
少林武术是从原始简单格斗的中国武技到具有厚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国武术这一历程的体现。少林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化佛教的影响和渗透,并最终通过佛教的"悟",把以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为主旨的佛教,同专门搏杀格斗,张扬着血光与暴力的少林武术融为一体。"悟"成为少林武术通向化境的必由之路,并载着少林武术逐步走向艺术的天堂,从而具有了对人格的塑造和道德的教化功能。这是少林武术在当代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少林武术能够迎合当今社会需求的重要文化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牌",少林武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阶段经历的兴衰,值得我们去挖掘、深思。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逻辑推理法等对这一时期少林武术的发展进行一次深入探究。1949年10月至1965年4月,这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中国武术也不例外,赶上了新中国成立是一个好的开端,却在正要大展手脚的时候遇上了"文革"。在新中国成立初至"文革"前这一时期,受中西文化的影响,少林武术作为中国武术的代表,有了怎样的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清廷火烧少林寺一说重新进行探讨,认为:清廷并未火烧北少林寺即河南嵩山少林寺,也没有火烧福建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泉州少林寺、莆田少林寺)."火烧少林寺"传说缘起于明清鼎革、民族矛盾尖锐的特殊历史时期,与众多历史事件有关,是反清组织借用附会少林盛名,制造反清舆论,为达到反清复明目的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吴斌 《集邮博览》2008,(3):60-61
消费者保护的产生消费者保护,亦称消费保护(图1,泰国1999年"保护消费者权益"邮票;图2,印度2005年"消费者保护"邮资片),系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使用服务时,由社会确保其消费权益的思想和行为的统称。"消费者保护"思想萌芽于近代。在工业革命以前,世界经济形态属于传统的农业社会经济制度,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还不发达,买卖双方的交易过程极其简单,且商品的功能划一,数量、质量都很有限,当时的保护消费者问题尚不突出。18世纪  相似文献   

6.
近期曾获得英国"教育领导奖"和美国"世界名人奖"的禅武医第四代传人——少林寺德建禅师,受董氏八卦掌第四代掌门人姜景西老师的再三诚邀,于2008年7月1日,携其弟子刘继泽,由笔者驾车专程前往山东烟台以武会友。适逢山西、山东、河南三省久旱无雨,或许是德建禅师为弘扬少林禅武医文化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执着的济世精神感动了上天,当我们于7月2日刚进入烟台地区时,天降  相似文献   

7.
山东东明,地处鲁、豫、皖三省交界,举世闻名的黄河进入山东,首先要经过东明。东明出豪杰,近邻尽人皆知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命名的武术之乡。梅花拳,中国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广泛流传于山东、河南、河北一带,有很多带有神奇色彩的传说。而在东明,活跃着一支数万人的梅花拳习练队伍。来到这里,你会为人们的习武之风所震撼。每天清晨,在公园、广场、村口,随处可见东明人沐浴在朝阳中,蹿蹦跳跃、闪展腾挪,手中器械上下翻飞。他们之中不仅有八九十岁的老人,还有五六岁的孩子,青壮年更是不计其数。东明县梅花拳研究会名誉会长朱华山说:“老前辈把这么好的传统武术文化留下来,我们就要好好继承并把它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少林武术:应对全球化时代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的方法,通过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视角,论述了少林武术应对全球化时代发展的研究定位以及继承、发展和创新等问题.研究结果认为:少林武术的研究应立足于"禅"与"武"的融合;"尊重传统、不迷信传统"是少林武术的继承原则,并以开放性心态进行少林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创新应从文化的当代价值出发,与时俱进,同我国武术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9.
依据禅宗"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义理,剖析少林禅武归一、世与出世不二的文化内涵.并以"出世入世"为线索,分析少林禅武传播"积极入世、以商为筏,禅武二分、武盛禅弱,结交政要、以举法事"的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揭示作为禅宗祖庭,少林寺在禅武文化传播中面临的出世与入世困境--解脱还是沦落,于世间如何出离.  相似文献   

10.
少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禅、武、医是少林文化精髓,其源发性的理论之基是佛家的"缘起论",以存在论缘起、整体论缘起及境界论缘起为研究支点,阐释少林禅武医养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并探析其对当代疾病观、生命观、运动观、自然观与养生观的启示,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少林文化品牌的内涵,弘扬民族文化,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禅武医服务社会的功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与和谐。  相似文献   

11.
贾丰卫  屈国锋  高飞  刘聪 《体育科学》2011,31(11):94-97
提出了目前学术界对佛教武术认识的几个偏见,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对"佛教武术不只有少林武术"、"佛教与武术融合的原因有内在原因与外在原因之分"、"对‘少林舶来品’另一种视角"等观点进行阐述。佛教武术是一个宽泛的、历史的概念,不能仅局限于少林一个地方,一个历史阶段;佛教与武术产生关系的本质原因是佛教文化对待身体、生命的独特态度,而保护财产等只是外在的衍生出来的原因,并不属于佛教文化的范畴;少林对道家文化、武士道文化的借鉴是历史所趋,也是发展的一种必然,从目前看来,这种"少林舶来品"在某个历史时期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少林武术文化研究进行归类,从研究成果划分来看,分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多学科交叉性思维研究少林武术文化,走出站在少林武术圈研究少林武术的"魔咒",追溯少林武术的"形而下"之本,探讨"形而下"少林武术面临的困境,尊重少林武术文化发展规律,提出少林武术文化消费观念,促进少林武术文化"非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中原武术的两大品牌"少林拳"、"太极拳"为研究对象,对武术文化内涵解读、推广模式、武术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等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要利用河南省特有的武术文化资源来打造文化大省、文化强省,这是时代赋予中原武术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和脊梁,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然而,今天少林武术这块传统文化瑰宝的发展已经被提到"保护"的地步,少林武术的可持续发展,少林武术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已经正在成为很多关注民族文化命运的各个领域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文化学的理论,通过逻辑归纳与演绎,阐述了少林武术文化遗产保护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提出:少林武术文化遗产亟需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对少林武术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原则、保护途径的多样性以及开发利用对保护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5.
少林武术形成的文化因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林武术的形成是长期积累、演变的结果,既与佛教的中国化这一外在文化因素密切相关,更是禅拳相融这一内在文化因素的直接产物。佛教的中国化不仅使少林寺接纳了武术,在汇集百家的基础上综合创造了少林武术;而且使少林武术映射出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光芒,由保护寺院发展到济世报国,并因此而扬名天下。禅拳相融表现为禅拳的内在一致性,以及禅拳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木为裳     
徐小喵 《收藏》2015,(2):97-101,96
Karl LagerfeId在谈到时尚和服装的关系时曾提到:"时尚是一种语言,并能通过创建服装来解释现实。"而创造力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设计师们向来不吝啬于从人类亲密贴近的大自然寻找到别具一格的灵感,一草一木都是他们的另类缪斯。木——这一看似与时尚毫无关系的元素逐渐以全新的姿态在他们的作品里熠熠生辉,成为了当下时尚圈的另类美学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7.
少林戒约既为少林习武者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又是武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少林戒约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进行了初步探讨。作者把少林武术戒约的变迁归纳为雏形、有形、定形、无形四个阶段和继承、批判、修正、创造四个过程。并认为这四个阶段和四个过程是认识和阐释少林戒约变迁与发展较为合理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中的一大名派,是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融合典型代表.少林武术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精髓.研究认为,少林武术之所以能够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与其它武术流派的独特性特征,主要原因在于佛家倡导的"三教合一"思想的成功应用,以及儒、释、道三家文化对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科学》2014,(4):55-58
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气论观、天人合一观、阴阳五行观的角度阐述了少林武学与道家功法之间的融合关系。研究认为:道家功法中的"缘督"、"守静"、"导引"、"吐纳"、"听炁"、"心斋"、"坐忘"、"存神"、"守一"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观;由禅定、禅观、禅风、禅法等引申出来的禅语开辟了中国古代禅学思想的先河;少林武学流派由僧稠开创具有时间、武术、禅学造诣上的科考依据;道家功法的气论观、天人合一观、阴阳五行观,以及禅学思想的禅观、禅定、禅风之法对少林武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些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丰富了少林武学文化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林武学技击、技理和技法风格。  相似文献   

20.
《体育博览》2008,(7):18-19
"你必须以幽默的态度看待时尚,凌驾于时尚之上,相信它足以给生活留下印记,但同时又不要笃信,这样,你才能保持自己的自由。"伊夫·圣·洛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