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报对读者来说,既是普通的读物,更负有一种特殊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党报是党的喉舌,是连接党和人民的桥梁和重要渠道,报纸负载着党的声音,必须能抓住读者,影响读者。用一句时尚的话说,就是必须能“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么,报纸靠什么吸引读者的“眼球”呢?关于这个问题,也有一个时尚的词,就是吸引读者“眼球”靠报纸版面上的“亮点”。  相似文献   

2.
从去年下半年起,全国不少党报均实施了较大动作改版,其核心之一都是强化新闻特性。在此,我们想就如何凸现党报的新闻“亮点”、如何增强党报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作一浅陋的分析。 时下,不少读者的印象中,党报新闻真新闻少,信息量少,版面充斥了“千人同面,万人同腔”的内容,这就常常使得报纸与读者失之交臂。 据我们调查,现在读者不满意的并不是党报突出的喉舌功能、宣传功能,而是大量的刻板表述、以新闻面孔出现在报纸上干巴巴的经验总结、乏味的会议消息、连篇累牍的空话套话,以及“报纸杂志化”倾向。久而久之,我们的党报就缺…  相似文献   

3.
报纸,特别是党报,是党的耳目和喉舌。所谓耳目,它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灵敏,向读者提供充足的信息量,满足人们对身边新近发生事情的渴知欲;所谓喉舌,它就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即党的声音、政府的声音、人民的声音。通过声音表明党报的立场观点,通过声音告诉读者自己的看法见解。这是党报教育人、引导人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党报区别于某些都市报纸的特质所在。今天,在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尤其在“四个多样化”的背景下,党报的声音显得特别重要,理应占据主流位置。我们的党报每大都在宣传着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每天都在报道着党委和政府的活动和上级的精神,特别对重点的工作、重大的典型、重  相似文献   

4.
地市报在党的机关报中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经常研究办好地市报的意义重大。“设法强化两头,削弱改进中间。”我认为这是当前办好地市报的重要一招。 两头:一头是强化党报的党性观念,突出党报的喉舌作用,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下更大的功夫;一头是强化党报的群众观念,突出党报的贴近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两头强化了,报纸就能高扬主旋律,突出主功能。  相似文献   

5.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耳目与喉舌,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反映群众的意愿.及时传递各种信息。有同志说,党报改革的关键不是弱化党的主功能.以此找回自己的读者,而是要强化党报的主功能.如喉舌功能、引导功能、传播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监督功能等.从而赢得读者的信任和好感。无疑,这种意见是对的。新华日报提出“扬党报之威,学晚报之长”的口号,无疑,这一改革思路也是正确的。目前,不少党报在“学晚报之长”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党报扩版后.各种副刊上的文章增强了可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扩大了信息量,…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1989年11月28日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并且强调:“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求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各级党报要这样,部门和专业性的报纸也要这样。虽然有许多新闻本身不带政治性,但是,从任何一个报纸、电台、电视台的总的新闻宣传来说,都不可能脱离政治。”这就说明,不仅党报和电台、电视台,而且各种专业性报纸,都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都必须  相似文献   

7.
党报对读者来说,既是普通的读物,更负有一种特殊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党报是党的喉舌,是连接党和人民的桥梁和重要渠道,报纸负载着党的声音,必须能抓住读者,影响读者。  相似文献   

8.
党报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这是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所谓“喉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报纸要为党立言,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观点、主张,使党报成为党的得心应手的工具。党报不能和党唱不同的调子,不能用不协调的声音去扰乱读者的视听,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报业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各家报纸推出了多品种子报,文摘报、都市报、晚报等城市类报纸一涌而上,子报对党报发行形成了冲击。作为党报,如何主动迎接这一现象的挑战呢? 第一,必须有效地促进新闻体制的改革,使党报提高市场竞争的能力。 党报,作为党的喉舌,我们不能仅仅是局限于在报上宣传改革开放,而不注意自身如何去改革开放,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报纸受不受读者的欢迎,群众爱不爱看,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等都要考虑。从市场的角度讲,我国现有大大小小的报纸几千余种,许多晚报、专业报都在挖空心思去争读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信息     
年前,为期4天的中国中等城市党报研究会第七次年会在广东汕头市举行,有52家报社总编辑及代表共89人出席。与会同志以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办好党报的新课题,畅所欲言,交流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党报要当好喉舌,首先要“换脑筋”。报纸要推向市场,必须“适销对路”,必须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11.
黄红莉 《新闻知识》2004,(11):60-60,59
市场经济催生了报业市场。在报业市场中,党报面临的是双重挑战:一方面党的“喉舌”本色不能变,如何提高党报的报道艺术,使党报更加适应新时期的读者口味,成了党报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党报也必须接受市场竞争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作为党委机关报的省市报纸,在读者对象和宣传任务上有什么变化?与此相适应,报纸的宣传战略和采编思路应当有什么样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如何坚持党报的喉舌作用?这是每一个党报工作人员尤其是报社领导干部必须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许多党报工作者传统地认为,党报发挥好喉舌功能,主要就是“你说什么我报什么,发生什么我写什么”,习惯于当“传声筒”、“加油站”,对于读者的需求研究甚少,新闻策划普遍成为“弱项”。任其趋势发展,党报的影响力只会渐行渐弱,退出主流话语空间、失去读者市场绝非危言耸听。放眼当今,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作为新闻竞争最有效、最有力的一个手段,党报必须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特  相似文献   

14.
党报要想办得好,优质“软件”不可少。如果说新闻从业人员和各种设备、材料可以算做新闻宣传的“硬件”的话,那么,办报的指导思想、理论、方案、办法、经验等等,则属于“软件”。一份党报功能强不强,作用大不大,能否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与报纸的主要领导者重视不重视“软件”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为了办好党报,党报的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报社主要负责人,一定要有很强的“软件”观念,要在办报过程中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5.
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的重要的宣传工具,肩负着“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及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重要使命。要做到这一点,最要紧的是敢于让过去充斥报纸的“官样文章”让位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精品佳作。因为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质量,而提高  相似文献   

16.
党报是党的“喉舌”,也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是所有党报应该和必须做到的。党报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报社必须有一副好的领导班子和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采编队伍以外,总编自身,应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纪律素质、作风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高出一筹。尤其重要的是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只有这样,才能把报纸办得深受读者欢迎;才会在平时报道中减少失误。在日常报道中,我作为总编,体会较深的是如何处理好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我们《富阳报…  相似文献   

17.
政务报道在党报宣传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党报喉舌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大量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报道而实现的。 难点 在读者眼中,党报作为“官方报纸”,政务报道也是他们最为关注的内容。党报采编工作的首要任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各级党报宣传报道的重头戏理所当然是时政报道.事实上,时政报道也承载了大量的政策信息或与政策相关的信息.然而,时下很多党报的时政报道,死板者多,鲜活者少.笔者以为,一是角度过高,生硬说教,再加上政策性强,与读者产生距离;二是内容空泛,很难与读者产生共鸣;三是形式单一,经常以会议报道“会议”,内容程式化.  相似文献   

19.
报纸尤其是党报作为舆论工具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着“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重任。完成这一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对于一个党报新闻工作者来说,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胜利地完成了它的主要议题,即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战斗力。这就使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最重要的保证。一系列长治久安、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正在鼓舞着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更加信心百倍地奋勇前进。进一步地发挥党报作为党的喉舌的作用,宣传好五中全会的精神,始终把经济宣传作为报纸宣传的突出的内容,使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更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奋斗,这是我们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新的任务,也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共同志向。党报,是党的喉舌。正如喉舌要传达大脑的意志,党报必须传达党中央的意志,听从党中央的指挥。一九四二年延安《解放日报》社论中就提出党与党报的问题,指出:“报纸是党的喉舌,是这一个巨大集体的喉舌。在党报工作的同志,只是整个党的组织的一部分。一切要依照党的意志办事,一言一动一字一句,都要顾到党的影响。”时至今日,这段话仍然是完全正确、应当坚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