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言文     
名家名篇(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屋舍·俨然故·患有所不辟也舍·鱼而取熊掌者…  相似文献   

2.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第19小题4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40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  相似文献   

3.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相似文献   

5.
正反分析论 1 1正 刘 f鱼 所欲 l < }L 较 j不可符兼 则舍鱼而殿熊掌(取更贵重的)具体 1熊掌 亦所孜J 委0比 忮纂筹欲h得兼则分生而取义篙瑟抽象 f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正) ∈_—1 肯定 (所恶有甚于死者 故忠有所不避(反) ≤—r一一l肯定 f若所欲莫甚于生 州几可碍生者何  相似文献   

6.
一、“故不为苟得也。”课本注;“[苟得]苟且有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笔者认为,上文是就“所欲”方面以“生”和“义”作对比来说明“舍生取义”这个道理的,所以“苟得”应注为“苟且得到生命(之事)”。二、“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课本对其中的“是故”未注,其他资料多作“所以”。其实,此“是故”是承上文解说原因的(上文先讲了结果),相当于“这是因为”。“是”,此,这,指代上文。“故”,因为。三、“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课本对“由是”未注,《教参》解作“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由是”应注作“靠这种手段”。“由”,介词,以,用,靠。  相似文献   

7.
(一)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第1~10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相似文献   

8.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我们站在岔路口时,面对选择,必须作出取舍。  相似文献   

9.
教学《鱼我所欲也》,一开始就要碰到“亦”字。前三个“亦”可解作“也(是)”,而“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中的“亦”字,却无论如何也是不能解作“也(是)”的。因为这个句子和后面两句组成了一个二重复句,总的关系是因果;但在原因的部分又夹了一个转折关系,即“所欲有甚于生者”。  相似文献   

10.
《鱼我所欲也》章,准确地运用了类比推理来确立中心论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义,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段话,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喜  相似文献   

11.
上午给孩子们评讲一张练习卷,有一道阅读题,来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四册《鱼我所欲也》一文,教学时,一开始就要碰到“亦”字。前三个“亦”一般都解作“也(是)”,而“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中的“亦”很不好讲,课文以及一般的古文选本都未注释此字。从文意上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所 古汉语的“所”,常见的用法是和及物动词或动词词组结合在一起,构成“所”字词组,这个“所”字词组具有名词的性质,它能象名词那样作各种句子成分。这是掌握“所”字的语法作用的关键。 (一)“所”和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的“所”字词组。 ①“所十动词”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孟子二章》 2.所见皆死牛也。 《订鬼》 3.临丧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孟子二章》 6.此予之所得也。 《游褒禅山记》  相似文献   

14.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亲情我所欲也,报国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亲情而取报国者也。———题记  相似文献   

15.
冲突与选择     
一 两难情境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中这段话道出了人们经常遇到的一种境况——两难情境。两难情境与逻辑学上的二难推理一样,都使人处于一种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而两难中的思考与选择也更能显示一个人的思想性格乃至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6.
源与新,皆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源,我所欲也,新,我所欲也,不畏权威而又忠于起源,二者可兼得也。  相似文献   

17.
(一)“[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苟,苟且,解释是不错的,但把“得”后面省略的说成“利益”,不确。原句为“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这句不言利,而是讲如何对待“生”,全段也是围绕“舍生取义”展开的,怎能解释为“只为求利益?..  相似文献   

18.
鱼与熊掌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用此比喻来说明"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后人则多引用为普适性的取舍原则.要"鱼"还是要"熊掌",的确是人们经常不得不作出选择的难题,"得兼"自然成了许多人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熊掌     
《孟子·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都是美味,而熊掌尤美。熊掌,就是熊的脚掌,也称熊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古代以龙肝、风髓、豹胎、鲤尾、鸽炙(  相似文献   

20.
我的烦恼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当时我读了就觉得匪夷所思——鱼和熊掌为什么不可兼得?鱼能在水里捕到,熊掌则可以去深山老林猎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知道,以前的想法多么地幼稚,其中的道理又是多么地深奥。渐渐长大的我也体会到了“不可兼得”带给我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