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带有中国特色的非常规个案措施有时会出现在法治进程中,民意对此态度不一.这种以不符合法治的措施来完成合法目标的个案不可取.法治以民主为前提,但民意不能代表法治.法治需要民意的上达,可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及法律监督五个方面采取措施.我国的法治是政府推进型的民主法治,政府负有引导民众参与法治进程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离不开法治的保障,而没有健全的法治心理和法治思维方式,没有“依法办事“的法治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无法实现.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和法治能力需要在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的指引下,整合社会法治力量,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通过参与法律实践逐渐养成法治思维习惯和法治能力,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3.
开展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建设已成为全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引领法治校园文化新风尚,形塑法治教育教学秩序观,凝聚学生具身发展的法治意识是其价值逻辑.然而,当下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着课程内容单一、衔接性不强以及主体参与意识淡薄等现实困境.为此,丰富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内容,增强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的衔接性,营造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共生文化氛围已成为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改进路径与方向,进而促进中小学法治思维的观念共识、法治精神的行动共识、法治契约的文化共识达成.  相似文献   

4.
石红 《陕西教育》2009,(1):124-125,106
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的养成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而民主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柱.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应立足中国民主法治现状,以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法治观念为根本目标.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为出发点,明确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的正确认识,培育民主精神、规则意识,确立法律至上观念.  相似文献   

5.
法治浪漫主义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万能论、法治激进论、法治移植论、法治无代价论等法治浪漫主义情结有着深厚的历史的、现实的和认识论的根源.其消解的办法是认清法律作用的限度、法律的消极作用、法治工程的艰巨性和法治的成本代价,从而对法治建设既坚定信心,又保持耐心.  相似文献   

6.
民主的产生有其习惯传统,民主的发展需要法治保障.对于既缺乏民主传统又缺乏法治传统的中国而言,法治建设应作为民主发展的第一步并为我国今后的民主建设铺路搭桥.托克维尔对美国民主的考察表明,美国民主生长于深厚的社会民主习惯土壤之中,而其得以维护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则在于,美国有着健全的国家法律制度来保障和推进民主.如此,民主与法治之辩证关系,在美国民主实践过程中得以生动地展现.借鉴于此,推进中国民主进程的关键在于法治建设,而建设法治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即是明确法治的内涵.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需要涵括以下三个维度:法治之高度、法治之力度、法治之厚度.  相似文献   

7.
《云南教育》2014,(23):7-11
让法治成为人民的信仰、国家的信仰,是法治教育的核心。要实现从法治意识到法治思维、法治信仰的法治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法治素质,必须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提升大学法治认知能力、增强大学法治文化自觉、完善大学法治实施体系、提高大学法治科学水平入手,探讨了将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贯穿于大学治理实践问题.大学治理需要从弘扬法治文化、培育法治精神抓起,努力形成办学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文化氛围.围绕学校党政领导依法决策、机关部门依法指导、基层单位依法行动、广大师生知法守法,构建大学法治实施体系.要在完善规章制度、用法治思维进行改革、用法治手段加强管理、强化依法办学监督机制上用功见效,提高大学发展的法治化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法治信仰是对法律的推崇和尊重,是进行法治建设的精神指针和价值依托,全面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培育和树立公民的法治信仰.培育公民法治信仰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稳步推进,从制定良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权力制约、权利保障、全民守法、发展法治经济,繁荣法治文化入手,逐步培育和树立起公民的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10.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精神意蕴就是社会成员内在性的法律信仰.公众普遍的法治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心理基础,树立个人乃至全社会普遍的法治信仰是实现现代法治的关键.由于中国传统无讼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贱讼、耻讼的心理,造成中国公民法制观念淡薄,法治信仰的缺失.面对此严峻的形势,只有切实实施法律,才是树立法治信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形成法治意识和践行法治理念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至关重要.教师要从了解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着手,追寻其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到解决策略.在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学校教学要知行合一,与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2.
许凤伟 《成才之路》2022,(10):52-54
思政课作为高职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担负着提高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任务.但大学生存在法律知识匮乏、法治信仰不足、法治思维欠缺、用法维权能力不足等问题.文章从思政课视角深入分析大学生法治素养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的路径,指出应重视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法治素养,发挥法治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创新教...  相似文献   

13.
徐浩 《职业技术》2006,(10):107-108
法律是法治的必须,但是,有法律并不一定有法治.不符合法治精神和原则的法律是无法实现法治的.法治需要法律的保障,也需要法律教育的支持.但是,法律教育不同于法治教育,法律教育不能代替法治教育.改进对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教育,就应该从法律教育转向法治教育,就要改变法律教育目的在于守法的片面认识,着眼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着眼大学生承担的使命,全面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14.
谈及“泰国”,人们经常会说暴政暴君,三世而亡,抑或统一战国.谈及“法治”,人们言必称西方法治,认为法治就是“舶来物”,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法治,中国古代的法治就不是法治.对于秦法,秦国法治也成为是秦王为施行统治人们、歼灭六国的工具手段.这种理念,实际上将法治看作西方政治文明在中国的移植,这种误区距离历史的真实,距离中国文明的真实传统很远.殊不知两千多年前秦国法治的社会实践,是祖先留给我们中华儿女最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15.
高校的文化建设是高校和谐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和有力支撑.法治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法治建设的灵魂,法治文化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法治建设效果.在深刻理解高校法治文化概念、把握高校法活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多途径、全方位地培育高校法治丈化,才能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推进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与先秦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两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底蕴的,但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古希腊与古代中国法治思想上的典范.他们的法治思想代表着他们当时对法治的深刻理解和独到的认识,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与西方诸国的法治实践.在此笔者主要对他们法治产生的原因、作用、目的等几个主要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明晰它们之间的异同,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7.
建设科学发展先行区,法治建设也要先行先试.法治社会化进程中海西大有可为,建设新型的社会法治,走出法治社会化的创新之路,从而在区域发展中释放更大优势.推进法治社会化,要树立法治意识,培育法律人;要建立公民参与和协商的制度化机制,构筑和谐均衡的治理平台;要构建公民参与网络,完善法治社会化的组织体系;要建立多元化、多形式的责任体系,保障社会法治的严格实施.  相似文献   

18.
赵阳 《文教资料》2009,(6):112-114
法治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农村法治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有助于加强我国法治建设的社会基础.而且农村法治建设本身就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农村的法治建设,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缺乏法治保障的民主是杀死苏格拉底的元凶.我国在进行法治建设过程中,应当认识到法治是通向民主的轨道,只有法治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且需要努力创造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条件以最终实现法治的民主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20.
法治信仰教育的科学把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法制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确立法治信仰.在法治信仰教育中,需要纠正三方面的错误倾向,即法治信仰教育需要从个人的关怀和追求出发、法治信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塑照大学生的法治人格、讲授法治信仰就是淡化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