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华然 《师道》2002,(12):10
学生受到父母、老师的批评后说:“我被上政治课了。”孩子调皮,有家长会无不痛心地说:“晓得政治老师是怎么教你的哟!”对人们如此看重政治我非常欣慰,可这又真让我感到委屈!从这些只言片语中不难听出,似乎所有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的教育失误全都归咎于政治老师们。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人们自然而然地把政治教师和思想品德教师混为一谈。就连许多教育工作者也会犯这样近视的错误。常常听到有的学科老师在教育调皮捣蛋的学生时说:“去,叫你们政治老师好好教育教育你!”我想问,政治教师教什么?———政治。这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卢梭说过 :“要使学生喜欢你的课 ,首先必须让学生对你教的课感兴趣 ,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要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 ,要使学生对你上的课“百‘上’不厌” ,想必这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演”艺术分不开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其实就是一个优秀的演员。语言艺术教师 ,“舌耕为业”。教师丰富形象的教学语言 ,是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果。”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拥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对其教学的内容能准确、形象、灵活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3.
我脱下学生装,拿起教鞭之后,即结识了狄老师。他是我的同事,然而,他更是我的老师。我与狄老师熟识不久,他便问我:“你也喜欢练笔么?”我随口答道:“能把书教好就不错了,又不想当作家……”“自己不会游泳,很难教会学生;教师不能写文章,很难指导学生写好文章,还是下水练练好。”狄老师说  相似文献   

4.
曾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中国老师为外国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整个课堂学生没有提出什么疑问,教学流程简洁紧凑。课后听课的中国老师赞不绝口,但外国教师却不以为然,说:“学生在课堂上都会了,还要你老师干什么!”是啊,学生都会了,要老师干什么!有学者将中外的教育教学进行对比,发现中国是将有疑问的孩子教的没问题,外国是将孩子教的带有很多问题。那么学生真的是没有问题吗!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的教育方式倒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5.
《教育艺术》2001,(6):4-7
主持人 :各位听众 ,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背景演播室 ,让我们一同关注新闻背后的新闻 ,今天我们关注的是一条教育新闻。每一个做过学生的人 ,对于下面的话应该都不陌生 :“谁再不给我好好学 ,就请你家长来!”、“闭嘴” ,别说话!”……应该说 ,许多老师曾用这样的话来批评学生。不过最近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出台了新规定 ,对于这样一些有损学生自尊自信、有碍师生关系、有碍教师与家长关系的话一共40句 ,都被归纳为教师忌语 ,禁止教师使用。这一规定推出以后 ,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那么 ,为什么要禁止教师使用类似的语言?教…  相似文献   

6.
梁彩欢 《成才之路》2010,(26):95-95
自古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使我们很多老师把课堂变成了自己一个人的舞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了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满堂灌”满堂听”的教学习惯。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出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学生的责任.然而令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前提则是教师的正确指导与积极引导,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在教育领域中存在着一些教育流行语,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解读这些教育流行语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人们认识到了教师对学生发展、成才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许多学生因为教师的素养差而发展不理想,因此做出断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其实,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激动人心,但是有些偏激,它成了戴在教师头上的紧箍、套在教师脖子上的枷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其实,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好。“被教好”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发展符合包括学…  相似文献   

8.
老师教得好不好,学校办得好不好,家长和学生也有发言权,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体系正在形成。然而在“学生评教、家长评校”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太和谐的尴尬局面。 一位中学老师在对一名逃课的学生批评教育时,那位学生回答道:“你别管我,快轮到教师考评了,我会给你高分的,否则我不好过,你也不好过。” 有的学生对老师的考评比较随意。某中学一名初三学生说,他们考评的主要依据是教师的外在形象、言谈举止、是否打骂体罚学生、教学能力,也不排除个人喜好。某中学一高二同学称,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他们考评  相似文献   

9.
我只是老师     
孙明霞 《师道》2011,(1):1-1
在刚大学毕业踏上讲坛的时候.我因为教“动物”,被学生称为“动物老师”。后来教材变成“生物学”。我就成“生物老师”了。为此心中隐隐觉得不妥.却道不出所以然来。近几年随着教育阅读的广泛和对课堂的观察与探索,我对教育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当学生认为你是“某学科老师”的时候,你在学生眼里只是一个拥有学科知识的老师,  相似文献   

10.
让学生感到,你正是他们当中实实在在的一名伙伴: ——让学生感到,你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不充满着对他们诚挚的爱,令人可亲可近; 不要使学生觉得,你在牵他、赶他、逼他;而当他猛然回首,却发现已被你领进了一个全新的境地! 在学校管理中,常可发现一些反常现象:有的老师上课时尽管声色俱厉,学生却不买帐,最后摔书甩笔而去;有的学生与老师赌气、顶牛,闹得老师束手无策;有的老师在“坏学生”面前怒气难平,诉诸拳脚,结果引起轩然大波……于是,怨懑之声每每入耳:“现在的学生难教!”果真是学生难教么?非也!凡学生,没有不敬畏老师的。刚进校门时,“老师”这个称谓,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是那样的神圣,那样的至高无上,其对老师的敬畏心理,超过了对其亲生父母!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又怎么会出现上述那样的反常现象呢?我以为,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教育方法上没有切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没有懂得珍惜学生对老师的那一份天真纯朴的感情,甚至在批评学生时有意无意地伤害了这种感情。作为教师,应如何珍惜学生这种纯真的感情,并  相似文献   

11.
某教师曾向我谈起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准备“教育”一番,不料学生出语惊人:“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吗 ?即使我考试得到高分,也不是因为你教得好,而是我学得好。”老师当时气得话都说不出来,连连感叹当今的孩子太不懂事。   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言论我起初也感到很愤慨。学生对辛辛苦苦向自己传授知识的老师说出那样的话,不啻是一种忤逆和反叛。然而事后冷静下来想一想,那个学生说的话其实没有多大错。试想,如果老师的课堂教学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这是当前的普遍现象 ),…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反复读了刘良慧、张先华两位先生合著的《教育观念的革命》,深受启发。一“、你有病,干吗要我吃药?”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说过“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北师大肖川教授曾经说过:“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特级教师黄艳枫老师也说过:“一个老师的思想有多远,就会带着学生走多远”。我想,一个语文教师,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渊为只有有思想的语文教师,才能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教师;才能成为有所建树的教师;才能教出有独立思想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的教研也一定是基于学生的。而小学生需要老师不断的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观念,快乐教学充分调动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老师和学生合作的气氛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实施陕乐教学重点在课堂上,而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老师和学生双方各自对教学活动的情感态度,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人际关系和互相作用与其教学方法,也就是老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  相似文献   

15.
人们总喜欢把教师称为“园丁”、“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感动的同时,我也曾扪心自问,面对着教育改革的今天,一位教师怎样做才无愧于这些雅称?怎样做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我想:只有以人为本,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爱老师,老师首先必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因为只有对学生有了爱,让学生体会到了你的爱,你的关怀,他才会对你产生好感,进而喜欢你。所以老师的爱心,是师生感情的基础。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呢?首先,要了解学生,知道他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对他因势利导。记得在我教八年级的时候,班上新来的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6.
去年教的一个班,今年不教了。可是有一天,原来班上的几个男生一起走,碰到我,其中的一个调皮的男生突然叫我“缪老大”,我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只好仓促地对他们说了句:“你们以后别再这样叫我,再这样我跟你们急?”大家一起大笑,就过去了。想想这几年教了不同年级的学生,无论上课下课,学生看到我还都是比较尊敬地叫我“缪老师!”,我对这些和我女儿一般大的孩子们也比较友好,上课回答问题好的,我会说一句话:“你真棒,要是我有你这样一个女儿(儿子),我真是太高兴了!”学生回答不出,我也会比较温和地鼓励他们,说:“不要紧,我小时候也经常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7.
不少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多年的教师,一直存有一个疑问:同样的教材,一样的学生,为什么有的老师带的班级考得出类拔萃,而有的老师“使劲”最大,却考得一塌糊涂?一直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我不得不慎重考虑一下这方面的原因及对策,并写成此文,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教”的失误在上课时,不少教师总怕学生听不懂,知识点被重复,一遍又一遍,虽然表面上看是尽职尽责把题目讲得透透彻彻了,在教师满足于“勤快”的同时使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学习习惯,除了回答“是”与“不是”以外,似乎已无事可做了…  相似文献   

18.
一 次参观一所名校,一进门我就被一则“没有教不 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标语给震住了。 近年来,虽然事实已证明该校教育成果辉煌,但这则标语至今仍让我心里犯嘀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吗!”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就学生的学习而言,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老师只是促使学生变化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若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理念之下,学生的进步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教,则学生的学习势必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教师也只会是一味地去教。这种失去了学生主体能动作用发挥的教…  相似文献   

19.
有人称洋思教育是一个奇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洋思中学独创的极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并由此衍生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一口号和昭示。乍一看,很不容易理解。在赴洋思考察学习时,我们着重就其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作了一些探究,先是在主教学楼大门左侧的标语牌上发现了这句话,之后又查阅了一篇《洋思人也要学洋思》的报道,才得以明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责任与信念以及教师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放弃“教好”每一个学生,更要通过“洋思人学洋思”,不断地提高和增强能够“教好”的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20.
费慧 《教师博览》2004,(11):7-7
学校聘请一位外籍老师教学生口语。一次,老外买回一大袋小地球仪,准备当奖品发给学生。一个老师的小孩看见,要求送他一个玩玩。老外不肯。小孩把当老师的母亲请来。同事不好意思开口,便让我“代劳”。我对老外说:“这是本校老师的孩子,你送他一个吧,反正你的地球仪最后都要送出去的。”老外仍然不肯。我“开导”他:“中国人讲究一个‘情’字,送礼是联络感情荥教师博览……………的重要方式。你在中国任教,要入乡随俗。一个小地球仪不值什么,但作为礼品送出去,那就是礼轻情义重。”到这个份上,他仍坚定地摇着头。我生气了:“你真不给面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