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羡林是一位善于创造散文意境的作家,他的散文意境显示出“淡”而“雅”的特征。由于季羡林散文的题材内容的不同,其散文的意境构造也有所不同。首先,他在散文的意境构造中力避内容上的虚假和感情上的矫情,不但注重真情与真景的融入,而且特别的真实与真诚。其次,季羡林在散文意境的营造中还注重生命的情调贯注,这使他的散文具有充满鲜活生命力的情景世界。第三,季羡林在散文创作中的意境创造中,除了真实与真诚,有生命情调的贯注外,而且还注意营造有灵趣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在师范语文教学中,常常要接触到许多优美的散文,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揭示散文中的意境美,就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有人认为,诗歌讲究意境,意境是诗歌的专利。其实不然,散文也讲究意境。当然,讲究意境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即有“美文”“、小品文”“、艺术散文”之称的抒  相似文献   

3.
散文阅读应以捕捉“文眼”和“意境”为切入点。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把握散文阅读的方法:从散文的标题、开头、首尾、中间、结尾等位置去寻找文眼;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全文提纲等方面考察文眼。从散文语言、表情达意等方面去把握、探究散文意境。  相似文献   

4.
散文意境的特征及其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意境即“文境”与诗歌意境即“诗境”既有共性又存在着差异,但过去对这种差异缺乏研究。本文首先从造境与写境、凝炼集中与松散随意、单维视角与多维视角三方面分析了这种差异。接着从真实与真诚,生命的灌注与灵趣三个视角探讨散文意境的构造。最后指出以往一直强调的散文应以追求意境为上,以及认为只有借景抒情的作品才有意境的观点,其实是对散文意境的误读。由上可见,本文对散文意境问题作出了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李文婷 《考试周刊》2013,(96):27-27
散文的意境由多种成分构成,本文从散文的模式特点入手,从构思、联想、语言三个方面探究散文意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继承了中国古典散文的优秀传统,十分重视散文中意境的创造。他构建意境的方法,一是写实境,寓常理,抒真情;二是使文中的意象带上象征性;三是运用情案交融的手法来写景叙事。正因如此,朱自清散文中意境显得特别亲切厚实、深沉隽永和鲜活生动。意境创造的成功使朱自清的散文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53):31-32
散文教学就是要体味精准语言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经验。作者在散文教学中从情感、语言、意境三个方面中提升学生美的感悟,从而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散文与其他文章体裁有着广泛的联系,搞好散文教学有其重要意义。在散文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把握结构线索,领会散文意境,分析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9.
翟竞强 《考试周刊》2009,(11):59-60
散文被誉为“美文”、长久以来散文以记实为本.以史学为伴,蕴集着散文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多少关注.多少思索,多少探索。然而传统的分析法教学运用不当往往会破坏文章整体韵味和优美意境。本文力求探索一条以美感为根基的散文鉴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程茂丰 《教师》2012,(34):67-67
在初级中学的语文课本中,包含着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以情、景、义见长的、有浓郁的时代意义和深邃意境的诗歌、散文等文体篇目就占了相当的比重。试想在教学中如果不发挥其情辞优美的特长,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很难如愿完成教学任务的。我在进行中学诗歌、散文教学的时候,就尝试着把“意境说”引入课堂,让“意境”贯穿于整个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一斧之见”总结如下,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意境的再创造体现了散文的高格调审美价值取向,是作者的理念跨越以实化虚的境界,探求“超以象外”的深层次的意象升华。它是散文艺术的至境形态,是作家精神境界、联想技巧、美学观点及艺术构思等方面的经验结晶,是散文思想的真谛及其艺术魅力所在。理解与把握散文意境的再创造,有益于散文创作水平的提升,也有益于散文鉴赏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散文写作 ,重在营造意境。贾平凹散文《月迹》中意境的艺术营构独具匠心 ,为中国当代散文写作 ,尤其是散文意境的创造和散文写作的艺术技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也为当代散文的繁荣和发展 ,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散文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名词,是文学散文的分支,既有文学散文的一般特征,又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1、精致短小的篇幅。字数很少超过千字,以最精炼的篇幅吸引幼儿。 2、物我交融的意境。以形象美好的意境吸引幼儿,所谓“意”是指作者主观内在的思想感情,“境”是  相似文献   

14.
立意是确立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意境是主观情感和客观风物的融合,是散文的生命。把握了作者立意和创造意境的目的,对教学散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在散文教学中,只有善识文眼,才能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散文的意境、神韵和主旨;只有理清线索,才能理解散文的结构特点,领会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特色;而对散文开头和结尾的分析同样重要,既能使学生更好地握散文结构艺术的特色,也能使学生对文章主旨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散文教学中,还应善于分析散文的伏笔与照应、衔接与过渡等方面,使散文教学既突出重点,又能从整体上把握散文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6.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理解“神”的突破口应是品味语言,通过字句的咀嚼品出其中之“神”.对于经典散文,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跨越时空的距离走进作品以汲取作品的精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否临其境,通其情,忧作者之忧,乐作者之乐,将成为决定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游记散文最讲究意境,而文本的重点部分就是意境的主要体现和承载者,是学生学习语文受到情感熏陶,培养审美情趣,获得写作经验,形成语文素养的枢纽。教学游记散文抓住重点,研读部分,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意境美,要落实好学生的感受、审美、体味,做到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步步落实,科学、合理、有效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游记散文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8.
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分界线,梁衡的散文创作由山水散文转入政治散文。他打破了杨朔散文“物-人-理”的模式,摈弃了散文创作的纯文学倾向,集中展现了散文的描写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学语文散文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境是饱和着作家主观情感的艺术境界 ,是由内情和外境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完整和谐的艺术空间。意境是散文的灵魂和生命 ,散文中的意境美 ,能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开拓审美视野 ,更能领会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0.
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是散文教学的牛鼻子。抓住“三美”进行教学,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力。那么,如何进行“三美”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从线索入手,学习散文的结构美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从形式上看,散文的结构是“散”的。它题材广泛:宇宙之大,昆虫之微,无所不谈。它写作自由:样式,语言,全无定格。从内容上看,散文又是聚焦的。无论怎样散的材料都被集中在一个焦点上,那就是表达作者情感的主题———即散文的“神”。例如《我儿子一家》,材料散得不得了,二千多字的文章,零零杂杂写了十多个人物,十七八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