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纵观西方戏剧的发展史,显而易见,随着人类主体意识的不断强化,它亦呈现出一种逐渐由外向化转入内向化的趋势。所谓戏剧的内向化,简言之,就是让戏剧深入到人的主观心灵世界,成为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艺术手段。它具体表现为:题材的内向化,情节的内向化,性格的内向化和冲突的内向化。其中冲突的内向化是戏剧内向化的重要标志。因为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这乃是我们至今所公认的原理,按照传统的观点、戏剧冲突一般可分为三类: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们自己的内心冲突,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同一心灵的分裂。”前两类属于外在冲突之列,后一类则是内在冲突。那么,戏剧  相似文献   

2.
一、训练目标戏剧是综合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成分所构成的舞台艺术。戏剧剧本即戏剧文学,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是戏剧文学的两个重要内容。1.根据具体的语境把握戏剧冲突和人问性格。没有冲突(矛盾斗争),就没有戏剧,戏剧冲突是生活矛盾的集中反映,是人物性格内在冲突的情意激化。戏剧冲突的构成:()对立性格的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的面对面的冲突;(2)人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3)人物本身内心的矛盾冲突;(4)喜剧性的冲突和悲剧性的冲突等。戏剧冲突的表现形式:()一系列的能够看得见的外部形体动作;(2)通过…  相似文献   

3.
田永生 《现代语文》2008,(12):60-61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础和核心元素,戏剧就是通过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表现人物个性,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作品主题,曹禺大师的《雷雨》在这方面堪称经典,四幕话剧在方寸舞台上,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三十年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现以教材中节选的第二幕为例,让我们体会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先生是如何层层刻画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剧作家的剧作,能像曹禺先生的《雷雨》一样久演不衰。它从诞生的三十年代直至今日,依然是中国舞台上最受欢迎的宠儿。剧本除了以错综复杂的矛盾、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吸引人外,更以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吸引观众。曹禺曾在谈《北京人》的创作体会时说:“一切戏剧都离不开写人物,而我倾心追求的是把人的灵魂、人的心理、人的隐秘、内心世界的细微感情写出来。”“我有一个想法,就是把人物的灵魂深挖一下,把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挖一下。”正是由于曹禺以一个戏剧家的艺术眼光对人的深刻观察、用心感受,才使得他给我们展示了众多…  相似文献   

5.
曹禺的戏剧在讲究情节的复杂性和外在冲突的尖锐性的同时,又十分注意开掘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体现了作家对"内向化"戏剧的追求。在作家的早期戏剧创作中,既展示了人物心灵的动态发展过程,又通过"潜台词"等戏剧手段显现着人物在瞬间状态下的矛盾心态。这是曹禺剧作区别于其他中国现代剧作家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单元读写要求] 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社会生活矛盾的反映,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各种人物间的各种矛盾冲突,要从反映社会生活的角度去分析戏剧冲突的实质。人物语言是戏剧文学的又一重要内容。阅读戏剧要注意分析人物语言中的潜台词,从中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人物性格,把握戏剧的本质冲突。根据电影剧本的特点,学习时要重点分析场景描写,把握环境描写和故事情节,尤其要注意分析其中对人物动作、语言、表情的描写,从中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体会电影剧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人物出走”虽然古已有之,但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位戏剧家象曹禺那样自觉地运用它。从《雷雨》、《日出》、《原野》到《北京人》、《家》,无不描写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出走。曹禺通过人物出走,表现了独特的思想和艺术追求。本文仅从艺术方面来看,认为曹禺剧作是把人物出走作为戏剧因素和结构因素来使用的。出走是一种大幅度的动作,这就能突出戏剧艺术的特性。出走能加剧矛盾冲突,能制造悬念,能把戏剧矛盾由低潮推向高潮,能造成剧情的“动荡感”和舞台的“运动感”,能产生出“陡转”、“跌宕”、“吃惊”等的吸引力,因而,人物出走能收到良好的戏剧艺术效果。由此可知,人物出走是曹禺戏剧艺术的一大建树,是对中国乃至世界剧坛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作为曹禺“生命三部曲”之最的经典性剧作《原野》,其复仇只是表层的,而在深层中,则是通过戏剧人物外部及其内部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传统文化观念对人性的扭曲。在本质上,使人物外在或内在的冲突提升为人性的冲突,生命的悲剧提升为文化的悲剧。在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对立与碰撞中,完成了形而上生命和文化命题的感性表述。  相似文献   

9.
繁漪是一个最具“雷雨”性格的女性,她从压抑、追求到爆发、毁灭的过程,集中体现了旧时代个人、家庭、社会的悲剧命运。而再现于戏剧舞台上的激烈的矛盾冲突,给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对该人物的形象的设计表现出曹禺先生高超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0.
《原野》是曹禺一九三六年发表的作品。这出戏有深刻的主题,尖锐的戏剧冲突,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别是它的语言,更有着极大的艺术魅力,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原野》的语言是极富于戏剧特征的语害。它充分利用舞台这一时空凝聚力极强的场所,展现人物,强化矛盾,揭示主题。《原》剧在语言的运用上具有造型性,多变性、意向性、潜在性、层次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无论在剧本的提示词还是在对话中表现得都很突出,给演员、导演进行艺术加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戏剧人生     
学过剧本的人知道,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别.上帝深谙此理,所以"人间戏剧"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2.
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现实的综合性舞台艺术。而我们要鉴赏的戏剧作品具有双重性,既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剧本,又可以让读者阅读的剧本。对这一具有双重身份的戏剧作品,我们该如何来鉴赏呢?一、鉴赏高度集中的戏剧冲突常言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就是说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本要素。因此,我们在鉴赏戏剧时,把握好矛盾冲突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剧本中的矛盾冲突是多样的,有人物之间的矛盾,人物自身的矛盾,甚至是人与环境的矛盾。所以,我们鉴赏戏剧中的矛盾冲突,首先要抓…  相似文献   

13.
在戏剧艺术受到小说、电影、电视等多种艺术形式挑战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戏剧艺术的巨大优越性,以人物刻画为中心,把有意义的社会矛盾典型化为具有特色的性格冲突,通过生动的性格冲突艺术地揭示社会问题,反映时代脉膊,乃是振兴戏剧艺术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一点上,古典名剧《西厢记》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西厢记》中描写的主要人物只有三、四个,场景几乎没有离开一座寺院——普救寺,故事又并不复杂,但七百年来却上演不衰,总使人  相似文献   

14.
病隙碎笔     
一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写过剧本的人知道,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上帝深谙此理,所以“人间戏剧”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5.
戏剧人生     
学过剧本的人知道,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别。上帝深谙此理,所以"人间戏剧"精彩纷呈。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  相似文献   

16.
病隙碎笔     
《当代学生》2011,(7):38-39
一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写过剧本的人知道,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上帝深谙此理,所以"人间戏剧"精彩纷呈。写剧本的时候明白,之后常常糊  相似文献   

17.
"堆积"是曹禺戏剧创作中的一独特意向,这种意向有的可从曹禺的文学活动中看到,有的是他诉诸文学作品、读者从中归纳领悟到的.在曹禺所审视的大大小小的人生舞台上,他把不同地位、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人物堆积到同一戏剧环境里,把积久的矛盾冲突、欲望、情愫堆积在某几个人物身上,把几代人的生命轨迹堆积在某一时段里加以展示,用戏剧的外形、诗的内核,关照社会惠,思考人性,审视命运,从而获得了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慑力.  相似文献   

18.
阅读戏剧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第一,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如:戏剧的概念、戏剧的分类、剧本的情节结构等。第二,理解戏剧冲突。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通过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如《〈白毛女〉选场》通过旧社会两大阶级之间尖锐的冲突,刻画了黄世仁的贪婪、凶残和杨白劳的忠厚、懦弱,反映地主阶级对农民剥削压迫的深重。第三,分析人物语言,欣赏戏剧形象。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因此它的情节结构、人物性格、主题思想,主要由人物语言表现出来。戏剧中的人物语言极富个性化,能充  相似文献   

19.
毛婷婷 《文教资料》2009,(23):16-19
话轮作为会话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用于解释戏剧中的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戏剧冲突以及情节发展.本文作者以话轮转换模式为理论框架,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戏剧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日出>及<原野>中的周繁漪、陈白露和花金子三个形象进行分析与比较,揭示话轮转换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发展话轮转换模式在戏剧分析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戏剧是表现冲突的艺术。对比使冲突更尖锐,矛盾揭示更充分,人物性格展示更全面。关汉卿的著名杂剧《窦娥冤》第三折充分调动各方面对比,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下面,笔者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