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照大神”在日本神话中君临高天原,统领众神,是神话史上罕见的女性太阳神,又是日本皇室的皇祖神。这样一位女神形象非常特殊,极具日本特色。她对中国读者来说是相对陌生的。通过对她特殊形象的分析,我们能进一步接近这位女神,也更了解产生她、孕育她的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2.
火烧东京     
姜钦峰 《知识窗》2007,(2):38-3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逐渐逼近日本本土,同时日军的抵抗也越来越顽强,日本人盲目的武士道精神让盟军付出了巨大伤亡。为了削弱日本的战争潜力,加快太平洋战争的进程,1944年6月,美国决定以B-29轰炸机为主力机种,以中国成都和印度加尔各答为基地,开始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轰炸。  相似文献   

3.
彭云  张俊 《科教文汇》2007,(7S):165-166
日本是亚洲的一个经济大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其包装设计的空前发展,日本包装设计仅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路程,在其成功的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人希望通过对日本包装中的审美文化的分析,使中国的包装设计也能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日本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向日本输出商品的同时,也将中国的通货紧缩输出到日本,导致日本经济持续低迷,投资乏力,股市暴跌,物价连续走低,通货紧缩压力增大。所以,日本有人认为,人民币低估了,应该升值,从而治理好中国通货紧缩,日本通货紧缩也就自然消亡了。人民币真的该升值吗,中国到底该执行怎样的汇率政策,中国该对全球通缩负责吗?日本自己得病,硬要别人吃药,真能治好自己的病吗?  相似文献   

5.
面向新世纪的日本科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重视基础性研究,培育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中国的科技界一直存在这样一种有失偏颇的观念,认为日本过去是一直不重视基础研究,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才迫使日本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而实际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日本一直都十分重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正是因为重视基础研究,才有后来应用科技和企业科技的繁荣;也才有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过短短30年的时间,经济迅速崛起,跃居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过去20年,日本的基础研究、应用和开发的投入基本上保持约在15%:25%:60%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信息》2003,(12):14-19
这是一个比较长的题目,但也能一口气读下来。当“中国和”和“日本”的字眼出现在同一句里时,往往都会有这样的效果。当然,这样的话题不是一篇文章所承受的。中国目前被赋予了新的称谓“世界工厂”,而日本制造的东西却仍然在他们自己国家或别的一些国家占有和以往几乎相同的地位,这不得不引起所有中国厂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03,(10):13-15
“金属模具的生产需要熟练的技能,因此根本不可能在中国生产”——这种看法已成为过去时了。现在,几乎所有的金属模具都能在中国采购到。此前被认为只能在日本生产的高度精密金属模具目前也开始尝试在中国当地生产。而且,不仅仅是加工,连设计也开始在中国进行。精密金属模具是日本的镇家宝,应该说是无法被别人模仿的。现在,这种常识正在崩溃。  相似文献   

8.
郝励 《科教文汇》2007,(1X):184-185
中国文化由于人文精神的过早觉醒,又因其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礼乐教化为中心的道德理性。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禅文化”思想影响下的文人都追求一种宁静恬适的艺术情趣和一种平淡朴素的艺术情调,并把这种情趣和情调带到生活中,使生活艺术化。每当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望迭,胜袁之变也常会体现在绘画艺术的题材上,而禅道的盛行要求画面之笔墨简而淡、寄托物象、抒写意绪。日本画家在学习中国绘画艺术时,对汉学、汉诗、中国绘画理论都下过一番功夫,不仅能充分理解中国明清、中国绘画艺术之要谛,更能在消化日本古典艺术的基础上充实其精神和技法,因而创造出了不少优秀作品。本文试对“禅文化”下的中日绘画艺术进行了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日韩三国老龄化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欧洲的现代化,使人口动态从多产多元死向少生少死转变。现代化不仅引起了欧洲的老龄化,同时也波及到美国、日本等国家,中国和韩国也已步入老龄化国家。随着全球老龄化现象的加剧,由老龄化所引发的各种问题,都将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日渐明显。本文产要对中国,日本及韩国老龄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考察和研究,明确今后在这方面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洪昭光 《今日科苑》2003,(11):22-22
喝一袋牛奶的好处,最典型的是日本。1937年侵略中国时是“小日本”,而现在日本变了,同龄中小学生,日本孩子的身高超过北京孩子,更不要说比广东人高,比福建人高得多。为什么呢?很简单。二次大战后,日本政府每天中午给中小学生每人免费供应一袋牛奶,就这么简单。就这么一袋牛奶,日本人一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中叶,近代中国和日本所处国际环境大致相同,同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都属于闭关锁国的封建专制国家,面对西方的巨大冲击,中国和日本几乎同时做出了强烈的回应,其中心就是进行适应性变革。中国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日本也发生了明治维新运动,但最终的结果却大相径庭。本文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回顾历次运动或革命并分析中日两国革命兴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在稀土方面对中国依赖程度极高。如果能够“摆脱对中国的依赖”,稀土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但目前还没有特效手段。作为稀土的巨大消费国——日本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但付诸现实最少也要花费近1~28。在稀土短缺得不到解决的2011年,日本将要一面应付2010年下半年那样的供应短缺和价格暴涨,一面加紧寻找能够在2012年以后实现好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历史上,日本只要有机会,就会入侵朝鲜,发展到后来,还以朝鲜为跳板袭扰中国,因此,中国在唐朝、明朝和清末曾经三次帮助东邻朝鲜抵御日本的入侵。不过大家可能并不知道,朝鲜自己也曾有过进攻日本的东征。倭寇一词源于朝鲜大家知道,明朝时中国东南  相似文献   

14.
东瀛艺缘     
龙芬 《今日科苑》2004,(9):12-13
我今年75岁,是一位离休女教师。在20世纪90年代末,曾三次去日本探亲。在日本探亲期间,我作为一名爱好书法与文艺作品的中国普通老人,竞有幸几次参加了东京大田区老人联合会举办的文艺作品展出活动。我的书法作品、胶片编制作品也得以在此举办个人作品展。两次展览活动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正处于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日本生态工业园区自主投资、自主经营,发展与高科技联系紧密并逐步向外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政府的作用日益凸现。并根据中国生态工业园区处于起步阶段的状态,提出了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对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许丛琳 《现代情报》2004,24(8):224-225
外汇法(全称是《外汇及外贸管理法》)是日本最重要的经济法律之一。是日本对外交易的基本依据。这部法律自1949年实施以来经历过两次大的修订,从一部强调管制的法律转变为一部以自由化为主旨的法律。它的历史演变见证了日本金融体制从封闭走向国际化的历程.它的现状也反映着现代日本经济迷雾重重的一个侧面.其经验和教训一定可以给处在金融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戊戌变法失败至武昌起义这段时间,中国处在内忧外患的动荡之中。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吸引了大量渴望国富民强的中国留学生前往。因而这段时间内,中国的报业发展也呈现出了一个新的特点,那就是留日的留学生大量兴办报刊,并且这些报刊中的大多数发向了国内。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当时国内的环境有关,也和日本这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有关。并且,这股留学生办报的风潮,不但向国内传入了西方知识和革命思想,对中国报业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建筑安全减灾系统工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磊 《软科学》1995,9(3):22-25
中国建筑安全减灾系统工程问题研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金磊一、从日本版神大地震看中国大城市建筑的抗灾能力1995年元月17日日本关西大地震造成的巨大损失震惊了世界,然而在来自新闻界报道的一篇篇悲叹声中及100天的国内外专家的分析中,对灾情的把握及评价日...  相似文献   

19.
一百年前,曾经有一批日本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倾尽全力,辛亥革命的胜利更是和日本有道不尽的关系。在一百多年来的近代历史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无疑是日本。从甲午战争开始,中国一直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其  相似文献   

20.
二十八宿用纪时,中国可能始于南宋中期,而日本在行国中国《宣明历》时期巳用宿曜直日。日本现存的改行保井《贞享历》以前的历书,采用印度二十七宿配时以定历日吉凶善恶,《簠簋内传》对注记方法有详细说明;贞享改历以后,日本历书采用中国的二十八宿纪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