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安德烈·纪德的《窄门》、《田园交响曲》、《背德者》呈现出来的是三个不同却又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世界,包括纪德对道德和宗教、个人与社会、灵魂与肉体、理想与现实等方面的困惑。如纪德自己所言,《窄门》是对神秘主义的批评,《田园交响曲》是对某种自我欺骗形式的批评,《背德者》是对一种个人主义的批评。纪德用悖论的方式写作,探寻解决生存困境的方法,表达了他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很多文学评论认为纪德《背德者》小说题目应作“不道德的人”解,实际上这只是看到了表象。“背德者”应理解为“背叛传统道德观念束缚的人”,小说主人公米歇尔的病情象征着传统道德观念对天然人性的压抑,玛丝琳象征着传统道德观念。《背德者》反映了纪德突破传统道德观念束缚和向人的自然天性回归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田园交响曲》的译者李玉民先生主张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译作应是给读者以文学享受的作品。本文将从文学翻译的美学范畴和审美标准的角度来鉴赏《田园交响曲》译作在内容、语言形式和意境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种种美学元素;并且分析了审美观下文学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方舟》和《盲点》分别是大陆作家张洁和台湾作家廖辉英的代表性作品,也被认为是最能标志两位作家“新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性研究,不仅可以发掘出两岸女性文学在悠久中华文化中的共性,还能探究出由于两岸长期分离而造成的思想内容和文学表达上的差异。通过对差异的比较和分析,才能实现更好的互相理解,进一步推动两岸女性文学彼此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崇祯皇帝继位、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垮台以后,当时的文坛出现了三部揭露谴责魏忠贤阉党的小说:《警世阴阳梦》、《皇明中兴圣烈传》和《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在这三部斥魏小说中,《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的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结合得最好,是最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这部书令人瞩目之处是,该书作为一部历史小说,用艺术的手法,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晚明时期东林党与魏党进行顽强斗争的过程,在历史小说的写作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文学大系》是新文学权威与现代传媒共同运作的结果。它不仅是一部作品集,同时还具备了文学史的特征。《大系》在编选人员的组成、对作家作品的评价以及编选作品的数目三个方面都影响了"五四"作家的文学定位。由于《大系》的编选时间距离新文学的创作时间较近,同时编选者在编选作品和评价作家作品时很难剔除个人因素。因此,这种文学定位并非完全公正。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系》对"五四"作家的文学定位将不断接受新的检验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沉沦》,《田园的忧郁》都是创作于日本私小说正盛行的时代。但《沉沦》与《田园的忧郁》等日本私小说又有不同,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开掘主人公心理的社会根源,一是作者在平静的描写中更敢于暴露自己的感情。这是《沉沦》对日本私小说的突破,这种突破的意义在于文学上开创了健康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人格上捍卫了作者的尊严。  相似文献   

8.
《人民文学》是反映文学思潮和作家创作变化的权威刊物,尤其是其中的头题小说,更是地位重要,涉及作家众多,而有几位作家特别受到刊物的重视,如蒋子龙、王蒙,从这两位作家的头题作品进行分析,不仅可以看出《人民文学》的编辑方针,更可以探究传统与创新在新时期文学中的交织冲突。  相似文献   

9.
英伦三岛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荒岛文学。在这些以荒岛为题材的作品中,主人公因种种特殊的原因而被迫流落孤岛,继而展开一系列神秘离奇或是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其中,《鲁滨逊漂流记》和《蝇王》这两部作品可谓是影响最大。在这两部小说中,那些看似远离人间烟火的荒岛情节背后却都折射出鲜明的时代风貌和特征,体现出深刻的现实意义。荒岛,非但不是作家寻求逃避社会现实的处所,相反地,它们恰恰是作家藉以抒发对时代深沉思考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张珊珊 《学周刊C版》2014,(7):232-233
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北方文学》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长篇小说《三家孩子一个妈》作品研讨会”在小说的创作背景地黑龙江省六三农场召开。来自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文学院、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日报社、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等单位.20余位作家、评论家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与会学者从形象塑造、思想深度、地域特有.等不同褫角对汶部小说展开了研讨。  相似文献   

11.
《客座赘语》是明人笔记中一部上乘之作,该书包含了大量的戏曲、民歌史料,著录了许多明代金陵地区作家作品,收录逸诗及作家生平事迹。其文学史料价值为后世明代文学研究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引来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中的小说《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包含大量的对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作品的引用。与一般五四作家引用西方文学不同,郁达夫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引证上,或认同西方作家并以此为榜样,而是把他喜爱的西方文学作品注入自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中。虽然郁达夫没能把西方文学的文本放进他的小说后作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出另一个现代主义写作传统,但是,他的这种史无前例的西方文学的文本引用,至今看来依然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3.
蒋汉阳 《考试周刊》2013,(68):18-20
本文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的小说和戏剧代表作《灵山》和《野人》,力图从创作时间、小说情节、主人公、主题思想及艺术表现形式等五个层面发掘这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指出这种相似性的出现乃是作者同一文学意图双重变奏的结果,并结合中国当代作家中较普遍的"重复写作"现象,诊断高行健文学成就为人诟病的症候及其对作家创作生命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内容形式和创作手法上看,《天赋》是一部典型的元小说,它是关于创作的创作,小说中的小说。虽然《天赋》以激进的方式与传统小说告别了,但纳博科夫正是通过它,宣告了自己与俄罗斯文学传统的血肉联系:俄罗斯文学是作品真正的主角,俄罗斯文学传统不仅鼎力支持了小说男主人公费奥多尔·戈都诺夫天赋的成长,也成就了《天赋》,它成为作家写得最好的一部俄语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小说总有挥之不去的乡愁旧梦。《故里三陈》中的几个小人物,陈小手、陈四、陈泥鳅,就好似作家的乡里乡亲,作家借助作品为他们宝贵的精神、芬芳的人性喝彩,对他们的不幸和痛苦寄予深切的悲悯。汪曾祺是一个独特的作家,他的无比丰富的文学世界提供给我们无限解读的可能。小说《故里三陈》也不例外。小说似乎在写风俗,但言在此而意在彼,我觉得人性是作家笔下永恒的命题。不过,没有抽象不变的人性存在,汪曾祺致力于家乡这块土地上的那些小人物的可歌可泣的故事的书写,来探求人性的幽暗和光明。  相似文献   

16.
邢晶 《教育教学论坛》2013,(13):160-161
《蛙》这篇小说写的是一部彻彻底底的以"人"为主题的小说,曾经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作品内容是深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在上世纪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的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蛙》这部作品的的确确是一部能够代表莫言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代表之作,那种强烈的、现实的批判精神,那种繁复的却又新颖的艺术创新能力,那种惊心动魄的思想力量,呈现给我们的无疑就是莫言不断被刷新的"可能性"。这是作家的一次新转型。  相似文献   

17.
佐藤春夫的早期作品《阿娟兄妹》是一部描述日本农村底层妇女凄苦身世的写实小说。该小说的写作风格与其同期作品如《田园的忧郁》、《西班牙犬之家》等均大相径庭,因此被很多人视为佐藤春夫对多种文学体裁的又一次探索。然而,一旦从深层次对其内质进行探寻则会发现,《阿娟兄妹》的字里行间依然秉承着他所特有的"颓废"文学审美意蕴,保持着其一贯的文学主题——一曲为人类无常命运而哀叹的"病蔷薇"之歌。  相似文献   

18.
贝多芬是世界乐坛上一位伟大的钢琴演奏家,他第二创作阶段的《田园》钢琴奏鸣曲是代表作之一,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相似文献   

19.
《龙伞》是我国一级作家王立纯的第五部长篇小说,问世伊始便受人瞩目,还入围了茅盾文学奖。无论最终获奖与否,入围本身就是对一部作品乃至一个作家的莫大肯定。小说用几十万字的篇幅为我们展现了黑土地上的一个县城近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和十几个人物的风风雨雨、浮浮沉沉。在此小说中,王立纯继续了一贯奉行的小人物大历史的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20.
薛云虹 《考试周刊》2009,(1):196-197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太宰文学.对当时的世人特别是日本战败后那个时期的青年人产生了无可计量的影响。不仅是那个非常时期的青年们狂热地追读他的作品,现在同样盛传于世。每年都有新的太宰文学热爱者出现。在他去世六十年后,其作品仍不断吸引着年轻读者,并以各种形式影响后辈的作家。太宰文学长盛不衰的原因,除了内容上的独具一格,文体上的特色也是不容忽视的。《斜阳》和《人间失格》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本文以这两部作品为中心.分别从鲜明的表现、敏锐的感受性、讲述能力这三个方面分析其文学创作的文体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