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作家贾平凹的散文《丑石》选进了高中教材。备课初读,确不禁为其深刻的寓意所吸引。但反复钻研,又觉得构思上颇不严密,存在着难以弥补的思维矛盾:一,石头能分丑俊吗?二,“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一论断,能站得住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阅手边的语文刊物。但找到的分析《丑石》的文章,多系赞美之  相似文献   

2.
我不大赞同洪老师对《丑石》一文的看法。《丑石》的观点并没有错。理由是,“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不应看作《丑石》的“观点”(即中心),而“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才是《丑石》所要“宣扬的观点”。退一步说,纵使“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诚为《丑石》的观点,那也是不错的。作者并非蓄意混淆“美”(是)与“丑”(非)的界限,而制造混乱;谁也不会作“凡是丑的,都是美的”这样的误解。作者要说的  相似文献   

3.
《丑石》自编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以来,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于《丑石》所宣扬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错误观点和它所表露出的“不做小玩意儿”的不健康情绪,人们已提出意见,笔者完全同意,不打算再说什么了。这里仅对《丑石》在语言方面存在的毛病谈谈自己的看法。现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的散文《丑石》 ,写的是一块外表极丑且无世俗实用价值的陨石 ,被认定为丑石。后来由于一位天文学家的发现与介绍 ,人们才知道这块看似极丑的石头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是一块美石。这篇散文的教学 ,其难点当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去正确理解“丑到极处 ,便是美到极处”的深刻哲理。“丑到极处 ,便是美到极处。”这句话引自我国清代文学家刘熙载的《艺概·书概》 :“怪石以丑为美 ,丑到极处 ,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中 ,丘壑未易尽言。”刘氏旨在言其怪石外在的皴裂、凸凹梭角分明透眼 ,却能体现出丑石另一种奇美 ,不寻常的审美价值。美与丑 ,是…  相似文献   

5.
又一次拜读贾平凹的散文《丑石》,我仍旧沉醉其中。让我陶醉的,不仅是作者的生花妙笔,还有丑石所具有的那种不甘寂寞的精神,让我明白了"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的道理,懂得了"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的伟大"。[原文]丑石贾平凹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的散文《丑石》,通过对一块相貌极丑而科学价值很高的陨石,先被冷落、后经专家发现被视为珍宝的记叙,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哲理:“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对此,我颇有异议。丑石在文中不过是象征性事物。对于丑石来说,它的丑是外在的,而它的美则是内在的。说它丑之极是可以的,说它美之极也无可非议,这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它罢了。但是,丑之极并非美之极。不能说,发现了丑石的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的《丑石》是一篇借物喻人,体物写志的精美的散文.全文可分两部分:从开头到“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为第一部分.这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自然段是第一层,写丑石的颜色、姿态、模样.开头写我的遗憾总领全篇;“碍地面”“搬走吧”,是嫌它丑的具体表现.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为第二层,写丑石的无用,是丑的另一个方面.它不能垒山墙,铺台阶,不能刻字雕花,浣纱捶布,也不能做石磨,只是在坑凹处存点雨水,孩子们爬上爬下,因此引起人们对它的讨厌、咒骂和嫌弃.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加深对三篇散文的理解。二、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 一、比较三篇散文的相同点。 1.托物言志。三篇散文都是以物命题,都是在物上寄托思想感情。《灯》:托物抒情。抒发了作者对人民的信赖和热爱及对中国人民的胜利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丑石》:托物寓理。作者透过丑石,让人们认识现象与实质的关系,告诉人们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菱角》:托物说理。作者通过对菱角的联想,告  相似文献   

9.
《丑石》《丑石》是一篇含有哲理性的散文。它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始到“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主要写丑石的丑陋、无用和人们对它的鄙视。第二部分从“终有一日”到“我也脸红  相似文献   

10.
只要是写作,就离不开修辞,大到文章章法的推敲,小到一个句子的修饰,都要用到修辞。《毛诗正义》说,“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也。”是说“比”和“兴”都是文学写作的一种手段,“比”是用一种事物比方另一种事物,“兴”,是把要写的东两寄托在一种事物上,即托物寄兴。  相似文献   

11.
上课铃声刚停,老师手捧一只白瓷茶壶,腋下夹着几本书,颤巍巍地走进教室.带茶上课是他近两年的习惯.年纪大了,讲课又很费精神,讲得唇干舌燥时,喝上一口茶润润嗓子,他的课就讲得更起劲了.此时老师已步上讲台,他一边还礼一边放下茶壶和书本,然后缓缓说道:“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丑石》,这是篇状物抒情的文章,作者用的是托物以寄意的手法.为了学以致用,我们今天这堂课要求同学们以《丑石》一文为范文,也运用托物寄意的手法,选择身边一个最熟悉的物件作为描写对象,然后仔细审察这个小物件,看有什么值得你写的地方,内容要含有哲理,通过对这个物件的描写寄托你的情思.另外还提几点要求:一、题材可以虚构;二、题目自拟;三、限二十分钟完卷;四、不少于二百字.现在开始写.”  相似文献   

12.
《丑石》是我国青年作家贾平凹写的一篇优秀散文。作品精心刻画了丑石的生动艺术形象,热情颂扬了丑石的实实在在的本质美,和“不屈于误解、寂寞生存的伟大”精神,同时揭示了  相似文献   

13.
托物言志,是指作者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写,来传达自己的志向、抱负、愿望、情怀等,这样写既能给人生动形象的感觉,又能增强文章含蓄隽永的韵味。运用托物言志手法,要做到物与志和谐统一,不能物与志相背离。  相似文献   

14.
洪镇涛老师对《丑石》一文中某些词语的看法,乍看是对的,但联系到原文,细细品嚼,似乎也不尽妥当,现略举几例提出看法,不妥请教于大家。 1、洪说“‘遗憾……丑石’搭配不当,因为‘遗憾’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我认为“遗憾”一词在句中作动词用了,是意动用法,可以带宾语。意思是:以门前有那块丑石为遗憾。意动用法不但古汉语有,现代汉语也是有的,这是借鉴。如改成“我常常为我家门前那块丑石遗憾呢”,通则通矣,语味则  相似文献   

15.
我将贾平凹的《丑石》给学生学习。读完这篇文章后,有学生认为“丑到极处,便美到极处”只是在十分独特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更有甚至完全反对作者的观点,认为臭极了不会香极了,坏极了不会好极了。关于《丑石》的哲理寓意可以讨论,我只是由此想到培养中师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受现成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的束缚,其结果可能发现新事物、新思想。因此,很多教育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这种思维方式是未来教师特别需要的。中师生的发散思维,一般表现出流畅、变通、独特的特点,灵敏,迅速,随机应变,能提出超常的观念,不受普遍观点的影响。同时还体现出中师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其表现为突发性强,缺乏深思熟虑;情绪色彩浓,希求得到肯定和扶植的  相似文献   

16.
“诗言志”。古代诗歌言志有多种手法,直抒胸臆而外,借景抒怀、以古喻今、托物言志等都是诗人寄寓心志的常见方法。所谓“托物言志”,是指诗歌创作中一种凭借外物寄寓心志的表现手法。诗人所言之“志”,有时亦称哲理、情感、主旨、意蕴等,这种艺术方法,可使诗歌含蓄蕴藉。本拟就“托物言志”类诗歌的特征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的哲理散文<丑石>,曾把我的心襟摇荡了无数个日夜: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这样的文字无论怎样咀嚼,总感到韵味无穷.如今,拿来让学生欣赏,便能以理晓谕:这就是韵味,散文的韵味,散文小品的哲理韵味.于是,我的脑际始终盘桓着这样的问题:散文小品的写作,如何缀上哲理的花絮?思忖之后,便悟得需如此这般--……  相似文献   

18.
托物言志散文共同的特征主要有三个:1.从写作对象上看,多为咏物式;2.从思想内涵上看,多属寄寓性;3.从写作技法上看,多用象征手法。我根据散文“形”与“神”的关系而言,把托物言志散文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众星捧月型。“星”即作者选取的材料,“月”即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作者在文章里,从不同的角度或各个的层面,以泼墨似的笔法对“物”进行叙描,都是为了“卒章显其志”。这里的一个角度或一个层面的内容,就是一颗“星”,“星”与“星”,即材料与材料,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关系,它们都捧着“月”,也就是篇末的“志…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是一位人们熟悉的当代作家,也许同学们以前从没接触过。在他的散文《丑石》的片断中,写到了一块石头,这块“丑石”究竟“丑”在哪里,“丑”到了何种程度呢? 作家将丑石和汉白玉的细腻比较,和大青石的光滑比较,从侧面说明了石头的“丑”——毫无用处。通过“奶奶”、  相似文献   

20.
一、《丑石》及其“丑石”再论缘起 贾平凹的散文《丑石》,发表于1981年7月20日《人民日报》上,翌年又先后被选入沪编和部编语文教材,有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