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刚  秦峰 《今日科苑》2009,(22):151-15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艺术设计受国际化趋势的影响和现代新媒介新技术的挑战与西方强势文化的侵蚀,在中国年青一代设计者中存在一种轻浮的"时尚"之风,认为在设计创作中追求"新、奇、怪"即为"时尚"。盲目的"拿来主义"借用西方形式之风盛行。如何在艺术设计中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提升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如何继续和发展民族文化将是艺术设计工作者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明娟 《科教文汇》2012,(26):140-142
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流行文化日新月异,随之诞生的各种新词怪词层出不穷。这些词运用的范围非常广,在以前也不存在任何约定俗成的用法,并且由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可以说,它们之中有很多都是"不可译"的。由于西方流行文化的传播十分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解决这一"不可译"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通过groove一词展开来对西方现代流行文化中的不可译现象进行了分析,初步归纳并探讨了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田苗 《内江科技》2009,30(5):34-34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范围内频繁的文化接触和文化交流使民族文化似乎面临来自于西方世界,尤其是来自于美国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文化的融合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民族文化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具有什么特征?该如何理解今日民族文化发展的现状?本文将围绕以上问题进行论述并积极探索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有效之路。  相似文献   

4.
文化演进与文化对话吴荣荃,陈声柏对传统文化时代命运的关注,一定程序上反映出一个民族对自身存亡的忧虑。自鸦片战争以降,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因西方工业文明的世界性垄断而被遮蔽。今天,伴随全球对片面追求工具理性所导致的社会畸形发展的反思。以及对人类未来发展道...  相似文献   

5.
近两个世纪的相对落后,加以“中国文化西来说”的泛滥,西方文化中心论在中国有了深广的影响。一些人对自己文化传统的反省几乎到了自虐的程度,几十年来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批判多于继承,否定多于肯定,缺少认真的总结,更遑论普及。“文化大革命”,全面否定文化,倡导盲从和愚昧,流毒所及,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无知,缺少自尊与自信,令人瞠目。在“全球一体化”的喧嚣中,即使知识分子中也有一些人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早晚,中国文化非得让西方化“一体化”了不可。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与数字打交道。然而数字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中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因而,对其喜忌也各有不同。本文通过对东西方数字文化涵义的对比分析,揭示出数字文化对东西方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同反映。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们进入一个变革的时代。西方与东方的距离在逐渐拉近,在享受西方科技文明的同时,西方文化给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挑战,中国民族文化何去何从?本文试图从新进化论的角度为中国民族文化选择一条自觉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马怀忠  李强 《科教文汇》2010,(30):205-208
1492年,哥伦布发现北美大陆后,先是欧洲人,之后是其他大陆民族相继移民到新大陆。虽然美国从1776年宣布独立至今仅有200多年历史,但是来自世界各个角落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带到新大陆,使美国变成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大熔炉,从而使美国文化和民族特征变得复杂多样而难以界定。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在美国掀起了一场"美国研究运动"。美国历史学家们针对如何界定美国文化及民族特征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本篇论文将介绍"美国研究运动"产生的背景及对美国民族和文化特征研究方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都有自身固有的文化价值体系。在全球化带来的这样一种以西方文化主导性的局面下,作为有着5000年文化积淀的中华民族怎样维护自己的文化特色呢-本文从都市类报纸在面对"文化帝国主义"时出现的问题入手,阐释了都市类报纸在这个应对"文化侵略"时出现的问题和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入手,从五个方面分别阐释了都市类报纸如何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人格,一个人格丧尽的民族注定要被历史所淘汰。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塑造理想人格、培养理想人格的文化。从先秦时起,不同学派的主要思想家便对理想人格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构想、提出并宣扬各自的理想人格模式以及达到理想人格的途径,甚至有些文化精英还在一定程度上践履了自己建构的理想人格。其中,儒、道、法、佛四家所设计和倡导的"君子人格"、"隐士人格"、"英雄人格"及"随缘人格"构成了中华民族人格文化最主要的成分,长久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人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电子文化环境的形成与特点;论述了文化帝国主义的产生与影响;重点提出了在电子文化环境下,我国民族文化伦理建设如何需要凭借自己的优势,避开自己的劣势,寻求更好的发展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加大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是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民族地区发展最大的资源是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一旦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消失,旅游资源面临枯竭,民族地区的发展会停滞,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就会中断。民族地区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如何对待地方民族文化的问题。要发展旅游必须保持文化独特性;要实现现代化目标,又必须学习和接受西方文化。于是民族地区出现了为了发展旅游,积极挖掘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文化,发展了旅游却带来学习西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文化冲突现象。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一个东方国家,具有东方文化的历史传统,但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又受到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在近百年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日本人始终面临着一个如何处理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关系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人们大致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完全保存民族传统文化,坚决抵制西方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14.
"法律信仰"植根于西方的法律文化土壤,在中国要论及法律信仰,必然也不能脱离中国的法律文化。伯尔曼的"法律信仰"在中国难以被创造。中国的"法律信仰"是结合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在法律工具主义的基础对于法律内在价值的追求,而不是把法律作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超然的、神圣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浪潮中,西方的文化对我国各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中国保持特色,本文作了初步的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刘林  刘诚香  肖洋 《内江科技》2009,30(10):16-17
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最高智慧,奥林匹克精神的根基源于西方,两种文化借着2008年奥运会的契机在中华大地广泛交融,东方文化向全球展示了魅力.本文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即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颜色对于中西方民族来说,具有相同的视觉效果。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看待颜色词,基内涵和语用意义便体现了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同质和异质性能。  相似文献   

18.
周轶 《科教文汇》2013,(21):44-44,46
不同的国度和区域具备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之间有着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念的差别。主要从两方面介绍东西方礼仪教育研究的特色,一方面东西方礼仪文化教育拥有共通性,无论任何形式,都存在着固定或者特定的共通准则;另外一方面礼仪教育在差异的文化背景中又表现了不同的内涵和实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当看重礼仪的"共性",尊重礼仪的"个性",可以增强我们对文化差别的敏感性以及对其他文化的顺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王琳 《科教文汇》2008,(8):177-177
颜色对于中西方民族来说,具有相同的视觉效果。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看待颜色词,基内涵和语用意义便体现了中西方民族文化的同质和异质性能。  相似文献   

20.
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的最大威胁不是萧条、失业、贫困,而是帝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光临,幸好我们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